第5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可是準備了六十五萬大軍去嚴寒之地開疆擴土,而且,運輸這些煤炭和糧草輜重還要消耗大量的煤,這會兒用煤的地方也多了去了,其他煤礦開採出來的煤還有其他用途呢,如果暖氣推廣開來,民間煤炭的用量那更是嚇死個人。

  也就是說,這會兒這六十五萬大軍的煤炭消耗就只能指望這麼個大煤礦了,這點產量怎麼夠?

  朱器圾皺眉沉思了一陣,隨即詳細交待道:「你們把火車頭這樣改裝一下......。」

  第440章 百年大計

  冬去春來又一年,草原上的冰雪開始融化之際,永盛帝朱器圾終於召集一眾親信,開始商議向北擴張的計劃。

  開疆擴土並非易事,雖說建奴已然遠遁,蒙元諸部也大多臣服,但還有很多因素不得不考慮。

  比如,大軍駐紮之地,北部邊疆歷來不安寧,不駐紮大軍肯定是不行的,察哈爾草原還好說,已然有四座城池,一切盡在大明掌控之中,科爾沁草原的中部和北部卻還沒有大軍駐紮的地方,還有奴兒干都司,碩大的疆域,連座像樣的城池都沒有,大軍又駐紮在哪裡呢?

  至於漠北和西伯利亞等地,那就更不用說了,天寒地凍,如果不修建城池,通上暖氣,就算大軍能將其占領,到了冬天,也沒法待下去。

  又比如,糧草輜重運輸的問題,這會兒鐵路也就修到科爾沁草原南部邊沿,距離科爾沁草原北部邊沿都還有將近兩千里呢,至於奴兒干都司,那就更不用說了,這會兒鐵路都還沒通到遼東呢,那邊的交通就更不方便了。

  還有駐軍之後那邊的老百姓怎麼管理的問題,如何開發礦產保證朝廷收入等等。

  總之,問題很多,解決起來並不容易,畢竟,問題都需要人去解決,不是說一說問題就自己解決了。

  眾人商議了幾天,還是決定,慢慢來,先穩固了察哈爾草原、科爾沁草原和遼東等地的統治,整出經驗來再說。

  如果火急火燎,就如同洪武朝和永樂朝一般,一把衝過去,全部拿下,然後再說,那可能就沒有然後了。

  畢竟,占領一個地方說白了就是為了利益,如果一點利益都沒有,只能像個無底洞般的往裡投錢,那就沒什麼意義了。

  如果光是為了占領而占領,那很有可能就會如同洪武朝和永樂朝一般,大張旗鼓的占領大片疆域,然後又悄聲無息的退了回來。

  所以,最關鍵的還是的創造出效益來,有了利益才有意義,而察哈爾草原、科爾沁草原、奴兒干都司,包括後續的漠北和西伯利亞等地,現階段能創造出效益來的就是礦產了。

  這些地方礦產都相當的豐富,只是一直都沒人去開採而已。

  話又說回來,這些地方洪武朝和永樂朝都曾占領過,那時候朝廷官員都有問題嗎,他們難道不知道這些地方有豐富的礦產?

  這個肯定是不可能的,洪武朝和永樂朝的朝廷官員就算水平再差,或多或少也能在這些地方發現一些礦藏的,就比如露天煤礦,只要不是瞎子,那都能看見啊!

  那為什麼以前沒人想過要開採這些地方的礦產來創造效益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運輸的問題,那個時候可沒鐵路,就算把礦產挖出來,運輸也是個大問題。

  又比如礦產消耗的問題,那時候除了金銀銅等鑄造錢幣用的礦產,其他礦產需求量就不大,光是兩京十三省的礦產就夠用了,他們為什麼要跑幾千里外的邊疆來挖呢。

  還有人口問題,礦產加工問題,乃至利潤問題,銷售問題等等,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考慮的話,洪武朝和永樂朝如果在這些地方開礦,那純粹就是勞民傷財,費力不討好,賺不到錢不說,還得賠錢。

  這個時候運輸問題和礦產消耗問題倒不是什麼大問題了,有了火車和輪船,運輸問題要解決並不困難,至於礦產的消耗,隨著大明的工業發展,鐵礦、煤礦等礦產的消耗那肯定會節節攀升,這個也不成問題。

  關鍵就在於這個利潤怎麼創造出來,不管不顧一頓挖,挖了就往內陸拉,肯定是不行的,這麼遠的路途如果拉原礦過去估計運費都賺不回來。

  綜合這些因素,朱器圾發現,要想創造足夠的利潤,讓朝廷能從中獲利而不是如同無底洞般的往裡投錢,加工製造才是關鍵,光挖礦,真賺不到什麼錢。

  他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在遼河入海口處建造一個大型加工製造中心,專門加工礦產。

  至於為什麼選擇遼河入海口而不是察哈爾草原和科爾沁草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比如說水資源,草原上的水資源並不是很豐富,隨便開幾座加工場還沒問題,如果是大型加工製造中心,水肯定是不夠用的。

  又比如,人口的問題,草原上本就沒多少人口,如果在這裡建立加工製造中心,那不知道要遷徙多少人口過來。

  還有糧食的問題,加工製造中心的人口那肯定是以百萬計的,一年光是口糧就不知道需要多少,而草原上本身就不產糧,如果把加工製造中心建在這裡,光是糧食的運輸都是筆巨大的開銷。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運輸問題,草原上也就能通過鐵路運輸,運個原礦都費勁,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而遼河入海口處不但河道縱橫,還連接大海,不管是河路和海路運輸都相當方便,只要把鐵路修過去,便是連通四海,不管是原料還是產品運輸都相當的發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