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史書記截,梁成帝葬禮之後,其長子與於京城南門城樓對梁武帝稱臣,化解了一場兵戈。
作者有話要說:
第78章
第七十八章、王爺您為何早早對那解丞稱臣?
聽風的五千輕騎入城,寧王從城樓上樓下來,親自在城門口迎接。
聽風見了下馬跪拜:「臣等在月和縣聽聞陛下已即位,恭喜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五千大軍齊呼「皇上萬歲」,連日辛勞好像在這一刻也得到了回報。
解丞下令犒勞千里勤王的將士。
解丞即位後還沒舉行登基大典,處理完政事後還是回的寧王府居住。
此時距兩人最開始那一夜風雲已經過去了七個多月了。
「娘娘,皇上來了。」
參加完先帝葬禮儀式後等在正和宮休息的許小圓聽到宮人來報,趕緊放下手裡的事,挺著大肚子欣喜地迎出門去:「王爺忙完了?我這就讓人收拾回家。」
他還是習慣把寧王府稱之為家。
也因叫慣了王爺,許小圓還沒適應解丞皇帝的新身份,口中所喚也是王爺而非皇上。
他倆親近,解丞還未登基,如此稱呼也無不妥。相較外人在登基前稱解承為帝,更多的時候則是表明一種立場。
解丞趕忙上前扶住他:「回。你慢點,我自己進來就成,你何必前來迎我。」
「我就是想早點見到你嘛。」許小圓見到平安歸來的解丞,知道這一天又平安度過了。
先帝大行後這些時日,許小圓一天也沒能安睡。宮廷政變,一著不慎就可能全府滅門,誰又能置身事外。
然而他對朝政之事一竅不通,只能每日在寧王府,在原皇后所居的正和宮中等著。
回寧王府,解丞不放心許小圓一人坐轎,兩人是共坐一輛馬車回府。
馬車駛出宮門,解丞道:「小圓,回去收拾一下,過幾日搬去宮裡住吧,便不用再如此來回奔波。」
「啊——」許小圓一愣,「能住進宮裡了嗎?可瑞王那邊……」
許小圓不懂朝政,但他也不傻。為了皇位,天家骨血從來就是爭得不死不休的。
比如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和清朝的十子奪嫡,失敗者皆是滿門被屠。像寧王這樣暫時上位了沒有殺前太子的可以說是世間罕見。
皇位不是白菜,說不要就能不要的。雖然在這場奪位之爭中太子先出局了,但不是還有個瑞王嗎。
瑞王也為皇位謀劃那些年,所謂的年初出京尋醫,實則就是去閩州調兵的。辛苦經營那些年,千里迢迢去閩州,又怎可能輕言放棄。
前兩日許小圓也聽侍衛們私下議論,說懷化大將軍的十萬大軍已過商洛,比陳衛大軍會提前幾日到達京城,京城形勢不容樂觀。
而今日入城的聽風所率的大軍只有五千,在兵力上,瑞王處於絕對的優勢。
在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許小圓想不出瑞王放棄帝位的理由。
雖然百官在朝堂上已尊寧王為帝,但塵埃落定之前,這些都算不得數。歷史上又不是沒有過只當幾天皇帝就被趕下台甚至丟了性命的。
因為第一眼印象和瑞王曾收留過他的緣故,許小圓對瑞王很有好感,情感上不能像對太子那樣能完全站在對立面去看待兩人之間的爭鬥。
並且瑞王身邊還有他穿來後交到的第一個朋友林硯秋,所以他一直很抗拒聽到兩人對立的消息,理智卻又知道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實。
如今寧王遲遲沒搬進宮裡居住,這也是其中極重要的一個原因。
今天寧王突然說要搬進宮裡去住,許小圓故而對此大為疑惑。
「皇兄他,」寧王頓了頓,「稱臣了。」
許小圓隔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瑞王稱臣了?這是說瑞王認輸了?許小圓有些不敢置信。
轉而又想,莫不是瑞王只是恨皇后逼死了他生母,太子上位必然不會放過他,他才奮力一博的?其實並沒有那麼想當皇帝?
其實這也不是不可能,歷史上不乏書畫皇帝、木匠皇帝、詩人皇帝,這些人在他們擅長的行業都頗有建樹,但都沒能當好一個皇帝。可能那些皇帝本身或許就不想當皇帝,坐上皇位也是機無奈為之。
如今寧王上位,他連太子都沒殺,瑞王退出當個閒散王爺也沒什麼不好的。說不定瑞王原本也像那些帝王一樣,原本只想當個閒散王爺,以前只是太子當權不放過他才不得不鬥。
現在太子已廢,皇后被打入冷宮,張氏
覆滅,瑞王可能也不想戰亂再起,故而才放棄了皇位之爭。
腦補這許多,許小圓感慨道:「想不到瑞王殿下為了百姓竟然願意放棄皇位。真令人感動。」
寧王側目,滿臉的不可置信:「王妃在說什麼?難道你覺得只本王是那個爭權奪利,眼中只有皇位的人?」
許小圓有點尷尬,他後知後覺地覺得,即便真是如此,自己說的話好像是對自家夫君不太友好。
於是他趕忙轉移話題:「那瑞王為何會放棄呢?」
寧王還能不知道許小圓心裡那點小九九,不過也沒戳穿他,反而認真回答了許小圓的問題。
「因為皇兄知道他贏不了我。」寧王道。
「怎麼可能,懷化大將軍的十萬大軍不是已過商洛了嗎?不日就會抵京。但聽風只帶了五千騎兵來……」
作者有話要說:
第78章
第七十八章、王爺您為何早早對那解丞稱臣?
聽風的五千輕騎入城,寧王從城樓上樓下來,親自在城門口迎接。
聽風見了下馬跪拜:「臣等在月和縣聽聞陛下已即位,恭喜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五千大軍齊呼「皇上萬歲」,連日辛勞好像在這一刻也得到了回報。
解丞下令犒勞千里勤王的將士。
解丞即位後還沒舉行登基大典,處理完政事後還是回的寧王府居住。
此時距兩人最開始那一夜風雲已經過去了七個多月了。
「娘娘,皇上來了。」
參加完先帝葬禮儀式後等在正和宮休息的許小圓聽到宮人來報,趕緊放下手裡的事,挺著大肚子欣喜地迎出門去:「王爺忙完了?我這就讓人收拾回家。」
他還是習慣把寧王府稱之為家。
也因叫慣了王爺,許小圓還沒適應解丞皇帝的新身份,口中所喚也是王爺而非皇上。
他倆親近,解丞還未登基,如此稱呼也無不妥。相較外人在登基前稱解承為帝,更多的時候則是表明一種立場。
解丞趕忙上前扶住他:「回。你慢點,我自己進來就成,你何必前來迎我。」
「我就是想早點見到你嘛。」許小圓見到平安歸來的解丞,知道這一天又平安度過了。
先帝大行後這些時日,許小圓一天也沒能安睡。宮廷政變,一著不慎就可能全府滅門,誰又能置身事外。
然而他對朝政之事一竅不通,只能每日在寧王府,在原皇后所居的正和宮中等著。
回寧王府,解丞不放心許小圓一人坐轎,兩人是共坐一輛馬車回府。
馬車駛出宮門,解丞道:「小圓,回去收拾一下,過幾日搬去宮裡住吧,便不用再如此來回奔波。」
「啊——」許小圓一愣,「能住進宮裡了嗎?可瑞王那邊……」
許小圓不懂朝政,但他也不傻。為了皇位,天家骨血從來就是爭得不死不休的。
比如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和清朝的十子奪嫡,失敗者皆是滿門被屠。像寧王這樣暫時上位了沒有殺前太子的可以說是世間罕見。
皇位不是白菜,說不要就能不要的。雖然在這場奪位之爭中太子先出局了,但不是還有個瑞王嗎。
瑞王也為皇位謀劃那些年,所謂的年初出京尋醫,實則就是去閩州調兵的。辛苦經營那些年,千里迢迢去閩州,又怎可能輕言放棄。
前兩日許小圓也聽侍衛們私下議論,說懷化大將軍的十萬大軍已過商洛,比陳衛大軍會提前幾日到達京城,京城形勢不容樂觀。
而今日入城的聽風所率的大軍只有五千,在兵力上,瑞王處於絕對的優勢。
在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許小圓想不出瑞王放棄帝位的理由。
雖然百官在朝堂上已尊寧王為帝,但塵埃落定之前,這些都算不得數。歷史上又不是沒有過只當幾天皇帝就被趕下台甚至丟了性命的。
因為第一眼印象和瑞王曾收留過他的緣故,許小圓對瑞王很有好感,情感上不能像對太子那樣能完全站在對立面去看待兩人之間的爭鬥。
並且瑞王身邊還有他穿來後交到的第一個朋友林硯秋,所以他一直很抗拒聽到兩人對立的消息,理智卻又知道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實。
如今寧王遲遲沒搬進宮裡居住,這也是其中極重要的一個原因。
今天寧王突然說要搬進宮裡去住,許小圓故而對此大為疑惑。
「皇兄他,」寧王頓了頓,「稱臣了。」
許小圓隔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瑞王稱臣了?這是說瑞王認輸了?許小圓有些不敢置信。
轉而又想,莫不是瑞王只是恨皇后逼死了他生母,太子上位必然不會放過他,他才奮力一博的?其實並沒有那麼想當皇帝?
其實這也不是不可能,歷史上不乏書畫皇帝、木匠皇帝、詩人皇帝,這些人在他們擅長的行業都頗有建樹,但都沒能當好一個皇帝。可能那些皇帝本身或許就不想當皇帝,坐上皇位也是機無奈為之。
如今寧王上位,他連太子都沒殺,瑞王退出當個閒散王爺也沒什麼不好的。說不定瑞王原本也像那些帝王一樣,原本只想當個閒散王爺,以前只是太子當權不放過他才不得不鬥。
現在太子已廢,皇后被打入冷宮,張氏
覆滅,瑞王可能也不想戰亂再起,故而才放棄了皇位之爭。
腦補這許多,許小圓感慨道:「想不到瑞王殿下為了百姓竟然願意放棄皇位。真令人感動。」
寧王側目,滿臉的不可置信:「王妃在說什麼?難道你覺得只本王是那個爭權奪利,眼中只有皇位的人?」
許小圓有點尷尬,他後知後覺地覺得,即便真是如此,自己說的話好像是對自家夫君不太友好。
於是他趕忙轉移話題:「那瑞王為何會放棄呢?」
寧王還能不知道許小圓心裡那點小九九,不過也沒戳穿他,反而認真回答了許小圓的問題。
「因為皇兄知道他贏不了我。」寧王道。
「怎麼可能,懷化大將軍的十萬大軍不是已過商洛了嗎?不日就會抵京。但聽風只帶了五千騎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