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自己的哥哥班師回朝,那不就一切盡在掌握。太子即位,順理成章。思及此處,皇后撤了皇城司兵馬,往前朝走去。

  乾元殿的危機解除卻也無法進內探望,寧王、瑞王等人隨後皆前往朝堂。

  朝堂上,一眾大臣官袍外盡著白衣喪服,正在議論紛紛。不管面上是平靜還是焦躁,內心中沒有一個人可得安寧。

  如今犬術人在北方虎視眈眈,皇帝又此刻大行,年老的大臣仿佛一下又回到了三十年前那個風雨飄搖的夜晚。

  真是何其相似。

  難道今日的大梁還要就是重演?卻不知是重複當年的不幸,還是能重拾當年的幸運。

  太監高呼「皇后娘娘駕到」,皇后從後堂走來,在垂簾後就坐,太子隨同站在了她的身旁。

  寧王、瑞王從朝堂大門進來,一路往前,站在了文武百官的最前方。

  參拜完皇后,在太師張成茂的示意下,弘臚寺卿道:「諸位同僚,皇上於今日寅時大行,我大梁舉國同悲。」

  「然則國不可一日無君,北邊又有犬術虎視眈眈,覬覦我大梁國土財富。在此危急時刻,新君即位迫在眉急,方能安定民心,齊心應敵。」

  「皇上生前立有嫡子太子,按我大梁祖制,應由太子即位。」

  說罷弘臚寺卿與太子的支持者皆面朝太子,恭迎:「恭請太子即位,以安天下。」

  太尉聽罷出列阻止道:「慢著。」

  鴻臚寺卿問:「太尉有何高見?」

  太尉道:「你鴻臚寺主管家國禮儀,卻無權擅立君主。皇上生前立有太子不假,然太子即位可有其他佐證?」

  「現如今皇后、太子,母強子弱。倘若太子繼位,日後是太子親政,還是皇后垂簾連聽政尚未可知;這大權如今是握在皇后的手裡,還是在太子的手裡卻是顯而易見。」

  「若是太子即位,屆時這天下是信解還是姓張,亦未可知。我等不得不慎重。」

  太師張成茂聞言大怒:「何仕奇你你竟如此對皇后與太子說話,簡直大逆不道,其心可誅。來人,將其拿下。」

  太子黨支持者盡皆附和。

  太尉何事其喝止前來的廷尉:「誰敢動本太尉?本太尉所言字字屬實,太師若是不以為意,今日朝堂上眾臣在,可問大家與我的看法是否一致?」

  此時,督察御史薛致宗上前拱手道:皇上大行,國禮尚未舉行,便在這朝堂上打打殺殺,可是對大行皇帝的不敬。太子既然拿不出其他佐證。那麼臣也以為這即位之事,當從長計議。

  這時督察院右吏站了出來:「不錯。此前瑞王、寧王在月河縣遇險,據說行刺之人乃被皇城司關押的黑澤三怪。眾所周知,皇城司兵馬皆聽太師調遣,很難說太子不知其事。太子如此殘害手足,不足以為君。」

  督察御史的話如一顆石子掉進了湖中,激起了一片漣漪。

  「竟然還有此事?」

  「太子為奪大位,殘害手足,行事如此狠辣。自是不可為君。」

  「他若為君,以後你我與百姓皆無好下場。」

  眾大臣紛紛議論,原本一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大臣也加入了討論。

  入堂廷尉見雙方各執一詞,也不敢妄動,雙方僵持起來。

  朝堂上頓時分成兩派爭論起來。

  雖然平時太師張成茂一手遮天,然則此時事關最後的結局,又有人出頭,倘若再不一爭,待日後太子登基,輕則家族淪落,重者滿門抄斬。

  因此朝堂之上太子黨的支持者與反對者,爭論越發激烈。

  作者有話要說:

  第77章

  第七十七章、寧王靈前即位

  一個小小的黑澤三怪,竟然能在皇帝大行之後,在他張家權勢滔天之時,引得大臣們爭相討論,在群臣中掀起軒然大波,實在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以前即便是皇帝在位之時,群臣尚且不敢對他張家如此放肆,何況現在皇帝已去,更沒人可以庇護他們。

  太師和皇后都覺得事出反常,其中大有蹊蹺。

  特別是皇后之父,太師張成茂,他縱橫官場幾十年,什麼腥風血雨沒有見過。以前這些大臣們見了他,一個個都膽小如鼠,阿諛奉承。

  如今皇帝已去,在張家大權在握,他們的性命皆握於他張家之手時,這些人竟然敢如此肆無忌憚的攻奸太子,簡直是活得不耐煩了!

  太師從這些有違常理的地方,推斷出這些人之所以有如此膽子,必定是有能給他們壯膽的支持,才敢如此膽大包天。

  今天的這場討論,也是有心之人的引導。

  無論是何種情況,這對太子及他們張家都是非常不利的。思及此處,只有快刀斬亂麻。於是,太師急調皇城司兵馬前來。

  「來人,將他們拿下。」張成茂道。

  見皇城司兵士進入大殿,朝堂上一下混亂起來。太師指著其中的幾個引起今日討論的骨幹大臣說:「這幾個,即刻拉出殿外杖斃!」

  皇城司副都統吆喝部下動手,卻被皇城司都統韓繼一刀斃命。

  太師與皇后太子及滿朝文武皆被這突入其來的舉動嚇呆了,一時間朝堂上禁若寒蟬。

  許久,反應過來的張成茂驚惶不已地指著韓繼道:「你,你這是……」

  皇城師都統韓繼不慌不慌地將配刀插進刀鞘:「韓某從來只聽命於皇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