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然則今日我朝,皇上健在,太子也早已及冠,臣等實在不明白皇后聽政之理。」
雖然張氏權勢滔天,但也不乏鐵骨之人敢於出頭爭辯。
「是啊,是啊。」
「就是這麼個理。」
一時間朝堂上群臣議論紛紛,許多人甚至吵著要見皇上。他們懷疑這道皇命根本就不是皇帝下的,甚至擔憂起皇上的安危。
許多大臣內心甚至認為如今皇后聽政不過是矯詔聖意,妄圖挾天子以令諸侯。
「住口!爾等竟然敢對皇后如此大不敬!」皇后之父太師張成茂怒道,「廷尉何在,還不速速將此人拉出!」
恐議論之聲越演越烈,太師、皇后招來廷尉,當即將幾個出頭之鳥拉出朝堂,立即杖斃!隨即派出皇城司圍住幾位大臣大家,宣讀皇后懿旨,滿門抄斬!
殺雞儆猴之事做了,朝堂上看著是平靜了許多。皇后和太子都很得意。
殊不知這平靜之下,卻是暗流涌動。
「倘若任由此事發展,等日後太子即位,幾位言官的下場就是我等的下場。」散朝後,多處王公大臣密宅,各自集結著數名,乃至數十名的大臣秘密商討。
他們中有支持寧王的、也有支持瑞王的。
而在密宅之外,唯張成茂之命是從的皇城司正在到處抓人。一時間,京城風聲鶴唳。
子夜十分,寧王府的大門被急促的敲門聲扣響。
寧王半夜出去接見,叮囑許小圓安心睡覺。許小圓哪裡睡得著,寧王走後,他也起身披了個披風去了寧王府大堂。
許小圓站在屏風後,聽見宮裡來人道:「皇上宣寧王殿下入宮。」
現在京城的局勢,哪怕處於王府後宅的許小圓也有所耳聞,這大半夜的被密詔入宮,實屬令人不安。
他很害怕是不是皇后那邊傳的偽詔。
「王爺。」寧王欲走時,許小圓從屏風後走出,對傳旨公公道:「公公有禮。」
爾後對寧王道:「王爺不能天明再去嗎?」
寧王停下腳步,安撫道:「無妨,父皇找我說說話而已。」
「那讓聽風陪你去。」說完許小圓才又想起,聽風當初留在雲南,如今還不知道在哪裡呢。
傳旨太監道:「側妃娘娘不必擔心,確實是皇上傳旨。」
寧王拍了拍許小圓的手背,將他的手指掰開,隨人前去。
是夜,許小圓一夜未眠。
乾元殿內,沉疴難返的皇帝拉著寧王的手斷斷續續地問:「丞兒,你的人馬到哪裡了?」
寧王目中含淚,語帶泣音道:「今日兒臣收到飛鴿傳書,衛國將軍率軍十五萬已經到達黃河南岸。」
「張秉全為了逼宮,果真棄邊防於不顧,僅留下其弟張秉世與十萬邊軍留守九原,率軍二十萬南下。素心與她的哥哥衛述冷率五萬大軍在京城北邊的安塞附近阻攔張秉全大軍,雙方距離不過百里。聽風率領五千輕騎已到月和縣,西南十萬大軍已經到紫陽附近。」
「你,你哥哥的人呢?」皇帝咳得氣都不順了。
「懷化大將軍率軍十萬,目前前鋒已至商洛附近。」寧王道。
皇帝露出慘澹的笑容:「朕的一生,都在與犬術還有外戚的周旋綏靖中度過,大梁如今局面,是朕無能……」
「不是這樣,父皇力挽狂瀾,又與民休息,才有了我大梁的延續與今日的穩定與富庶。」寧王搖頭道。
他的父皇這一生的確是處處受制於人,但是少有人想過父皇即位時,大梁是何等的風雨飄搖。
「你聽朕把話說完。」皇帝抓住寧王的手腕,「但朕已經竭盡全力,對於朕的所作所為,朕從不後悔。朕唯一虧欠的,只有你。倘若重來一次,朕還是會那麼做的。只是沒能扳倒張成茂、張秉全父子,是朕能力不濟。」
「丞兒,你與素心只是假夫妻,這話可是真的?」末了皇帝追問道。
「是真的。」寧王答道。
「你就不好奇朕是怎麼知道的?」皇帝問。
「父皇是一國之君,自然沒有任何事情能瞞過父皇的眼睛。」寧王道。
「是真的就好。你要知道,她父親是衛國將軍,此番若是助你登基成功,便有從龍之功。他手握二十萬大軍,未必不是下一個張成茂。既然你們並非真夫妻,那此事就好辦了,事成之後,讓他駐守九原,非詔不得入京。」
「兒臣,兒臣……」
「你心軟了?」皇帝嚴厲地看著寧王。
「沒有,兒臣謹遵父命。」
「你那個側妃,朕聽說他是個仵作世家出身?」皇帝平息了一會再問。
「是。」寧王答道。
「仵作,仵作其實也挺好啊。」皇帝嘆道,「那登基之後,你立他為後,我兒就再也沒有外戚之憂了。」
寧王躬身不言。
「皇兒為何不說話?」
寧王躊躇半晌:「父皇是因此才選我的嗎?」
皇上默然不語。
「那……」寧王遲疑道,「兒臣想知道,父皇到底有沒有愛過我母妃。」
「天下傳言,朕最愛淑妃,當然是真的。」皇帝道。
「那我呢?」寧王問。
「朕自然也是愛你,不是愛屋及烏。」皇帝道,「朕選擇你,與朕愛你,不衝突。兩者只是剛好重合在一起。」
雖然張氏權勢滔天,但也不乏鐵骨之人敢於出頭爭辯。
「是啊,是啊。」
「就是這麼個理。」
一時間朝堂上群臣議論紛紛,許多人甚至吵著要見皇上。他們懷疑這道皇命根本就不是皇帝下的,甚至擔憂起皇上的安危。
許多大臣內心甚至認為如今皇后聽政不過是矯詔聖意,妄圖挾天子以令諸侯。
「住口!爾等竟然敢對皇后如此大不敬!」皇后之父太師張成茂怒道,「廷尉何在,還不速速將此人拉出!」
恐議論之聲越演越烈,太師、皇后招來廷尉,當即將幾個出頭之鳥拉出朝堂,立即杖斃!隨即派出皇城司圍住幾位大臣大家,宣讀皇后懿旨,滿門抄斬!
殺雞儆猴之事做了,朝堂上看著是平靜了許多。皇后和太子都很得意。
殊不知這平靜之下,卻是暗流涌動。
「倘若任由此事發展,等日後太子即位,幾位言官的下場就是我等的下場。」散朝後,多處王公大臣密宅,各自集結著數名,乃至數十名的大臣秘密商討。
他們中有支持寧王的、也有支持瑞王的。
而在密宅之外,唯張成茂之命是從的皇城司正在到處抓人。一時間,京城風聲鶴唳。
子夜十分,寧王府的大門被急促的敲門聲扣響。
寧王半夜出去接見,叮囑許小圓安心睡覺。許小圓哪裡睡得著,寧王走後,他也起身披了個披風去了寧王府大堂。
許小圓站在屏風後,聽見宮裡來人道:「皇上宣寧王殿下入宮。」
現在京城的局勢,哪怕處於王府後宅的許小圓也有所耳聞,這大半夜的被密詔入宮,實屬令人不安。
他很害怕是不是皇后那邊傳的偽詔。
「王爺。」寧王欲走時,許小圓從屏風後走出,對傳旨公公道:「公公有禮。」
爾後對寧王道:「王爺不能天明再去嗎?」
寧王停下腳步,安撫道:「無妨,父皇找我說說話而已。」
「那讓聽風陪你去。」說完許小圓才又想起,聽風當初留在雲南,如今還不知道在哪裡呢。
傳旨太監道:「側妃娘娘不必擔心,確實是皇上傳旨。」
寧王拍了拍許小圓的手背,將他的手指掰開,隨人前去。
是夜,許小圓一夜未眠。
乾元殿內,沉疴難返的皇帝拉著寧王的手斷斷續續地問:「丞兒,你的人馬到哪裡了?」
寧王目中含淚,語帶泣音道:「今日兒臣收到飛鴿傳書,衛國將軍率軍十五萬已經到達黃河南岸。」
「張秉全為了逼宮,果真棄邊防於不顧,僅留下其弟張秉世與十萬邊軍留守九原,率軍二十萬南下。素心與她的哥哥衛述冷率五萬大軍在京城北邊的安塞附近阻攔張秉全大軍,雙方距離不過百里。聽風率領五千輕騎已到月和縣,西南十萬大軍已經到紫陽附近。」
「你,你哥哥的人呢?」皇帝咳得氣都不順了。
「懷化大將軍率軍十萬,目前前鋒已至商洛附近。」寧王道。
皇帝露出慘澹的笑容:「朕的一生,都在與犬術還有外戚的周旋綏靖中度過,大梁如今局面,是朕無能……」
「不是這樣,父皇力挽狂瀾,又與民休息,才有了我大梁的延續與今日的穩定與富庶。」寧王搖頭道。
他的父皇這一生的確是處處受制於人,但是少有人想過父皇即位時,大梁是何等的風雨飄搖。
「你聽朕把話說完。」皇帝抓住寧王的手腕,「但朕已經竭盡全力,對於朕的所作所為,朕從不後悔。朕唯一虧欠的,只有你。倘若重來一次,朕還是會那麼做的。只是沒能扳倒張成茂、張秉全父子,是朕能力不濟。」
「丞兒,你與素心只是假夫妻,這話可是真的?」末了皇帝追問道。
「是真的。」寧王答道。
「你就不好奇朕是怎麼知道的?」皇帝問。
「父皇是一國之君,自然沒有任何事情能瞞過父皇的眼睛。」寧王道。
「是真的就好。你要知道,她父親是衛國將軍,此番若是助你登基成功,便有從龍之功。他手握二十萬大軍,未必不是下一個張成茂。既然你們並非真夫妻,那此事就好辦了,事成之後,讓他駐守九原,非詔不得入京。」
「兒臣,兒臣……」
「你心軟了?」皇帝嚴厲地看著寧王。
「沒有,兒臣謹遵父命。」
「你那個側妃,朕聽說他是個仵作世家出身?」皇帝平息了一會再問。
「是。」寧王答道。
「仵作,仵作其實也挺好啊。」皇帝嘆道,「那登基之後,你立他為後,我兒就再也沒有外戚之憂了。」
寧王躬身不言。
「皇兒為何不說話?」
寧王躊躇半晌:「父皇是因此才選我的嗎?」
皇上默然不語。
「那……」寧王遲疑道,「兒臣想知道,父皇到底有沒有愛過我母妃。」
「天下傳言,朕最愛淑妃,當然是真的。」皇帝道。
「那我呢?」寧王問。
「朕自然也是愛你,不是愛屋及烏。」皇帝道,「朕選擇你,與朕愛你,不衝突。兩者只是剛好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