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而黃寄北在和白氏討論後改良了這種方法,先煮後曬。
首先挑選體型肥壯的鮮活貝,將其脫殼。將貝柱用乾淨的海水清洗好,瀝乾水分,將洗淨的貝柱放入竹筐中。接著大鍋蒸煮,待水燒開立即將其放入鍋中,攪拌轉動。待沸騰時,撇去表面浮沫,把竹筐取出。
繼續用海水洗去附著在表面的浮沫,瀝水,將煮好洗淨的貝柱在乾淨的蓆子上均勻攤開,放在太陽下進行晾曬,每天翻動兩次。
值得注意的是,正午前後必須移到陰涼通的地方,避免被曬裂。等曬乾了就可以裝起來放到屋子裡了,等半個月後再拿出來曬一次。
歷時一個多月,第一批乾貝終於製成了。
乾貝非常方便,用溫水泡發後即可食用,還能長時間儲存。
盼了好久,前衙的屬官們終於又等到了來知州大人家蹭飯的機會,這次蹭的是晚飯,那必須不醉不歸呀!
可白氏這次不按套路出牌,給大家安排的是一場養生局,根本就沒準備酒!
第一個上來的是乾貝豆腐湯,飯前一碗湯,對腸胃好。
準備豆腐一塊,把它切成塊狀。在鍋中放適量的油加蔥花炒香,放入適量清水,放入泡發好的乾貝加熱煮開,再放入切成塊的豆腐一起燉煮半小時,放入適量的香蔥末和鹽調味,就可以舀到湯碗裡上桌了。
別看只有乾貝和豆腐,那滋味可一點不比大魚大肉差。
湯喝的差不多了,菜也陸續上來了,其中就有一道菜是用乾貝炒制而成的。
乾貝泡發後取出用清水洗淨,準備兩個雞蛋,把它磕開到碗中調成蛋液,再準備一棵的捲心菜,把它們切成絲狀。
在炒鍋中放適量油,加熱以後放少量蔥花炒香,再把切好的捲心菜放入鍋中,快速翻炒均勻,等它變軟以後放適量醬油,再加入準備好的乾貝,一起翻炒,炒好後再用澱粉勾芡,就可以裝盤上桌啦。
眼看大家吃的差不多了,該上主食了,晚上喝點粥特別好,而乾貝特就別適合用來煮粥。
用溫水把乾貝洗淨泡發,再準備兩個香菇,也把它們提前泡發。把泡好的香菇切成小丁,準備適量薑絲胡椒粉,再準備適量大米,把大米淘洗乾淨以後,入鍋加清水煮開,放入香菇丁和乾貝一起煮,煮成一鍋濃稠的粥。
出鍋前加入適量的胡椒粉、薑絲和鹽,再撒上適量香蔥末,白色的粥上點綴著蔥花的綠色和乾貝的淺黃色,好看又好吃。
這麼多天忙活下來,白玉竹心裡有了方向,她要開一家海鮮樓,專門烹製海鮮,同時售賣乾貨!
黃寄北和黃長植對這個想法很是支持,黃寄北覺得,或許到後面,賣乾貨反而更有賺頭。
第68章 酸野
比起海鮮樓, 先開起來的反而是乾貨作坊,海鮮樓是面對上層權貴的,乾貨作坊卻能惠及百姓, 還能促進與內陸的貿易,這個更有意義,而海鮮樓,能起到展示的作用, 讓人們看到他們三崖州的海鮮和乾貨有多麼美味。
作坊建在府城與海昌縣接壤之處,那邊地便宜, 交通還方便。
初建階段,作坊主要生產乾魚、乾貝、蝦皮還有干海參,作坊對外招工,學徒三月,包吃包住,三月後即可出師, 到時候是選擇繼續留下拿工錢, 還是回去自立門戶, 都可以。
黃寄北建這個作坊並不是為了賺錢, 而是想通過這個作坊把幹活的製作手藝傳播出去,作坊就算再大也產量有限,而且幹活的製作過程很難保密,就算想防也防不住,不如大大方方的公開招徒。
百姓們簡直不敢相信還有這等好事, 只需學徒三個月就能學到手藝, 這是多好的事情呀!要知道現在做學徒的, 那都是三年起步,給師傅當牛做馬不說, 能不能學到本事還要看師傅的人品。
黃寄北的這個告示一經貼出,就吸引了大批來報名的百姓,遠遠超出了他們定的五十個名額。看著落選的人們一臉的失望,黃寄北安撫大家,等第一批三個月滿後會再次招徒的,大家這才遺憾地離開了。
而被選中的那五十個人都在慶幸自己的運氣,發誓一定要好好干,好好學!
黃長植挑人的眼光不錯,這五十個人基本上都是踏實肯乾的,也不乏機靈有巧思的,在生產過程中,結合大家提出的意見,乾貨的製作工藝進一步得到了完善。
而那五十個學徒在三個月期滿後根本不想走,這裡的伙食未免也太好了吧,他們真的想一直待下去。
不過,為了能輻射到更多人群,該離開的還是得離開,他們只好修改了規則,由黃長植給五十人設置考試,從中挑選出十名優秀學徒升級為四級工,負責指導後續進來的學徒,而沒被選中的就必須要離開。
黃寄北要做的第二步就是把這些乾貨給賣出去,無論是這個作坊的,還是以後從其他作坊和百姓家裡收購來的,這樣作坊才能擴大,才能招更多的人。
為此,他給遠在京城的郭樂風寫了一封長信。
信中他先是表達了對郭樂風和黃四娘的牽掛,尤其是黃四娘,她剛嫁過去娘家一家人就搬到了那麼遠的地方,逢年過節連一面都見不到,不知道現在她過的好不好。
接著他和郭樂風講了自己的計劃,並希望得到他的幫助,黃寄北計劃採用寄售的方式,若是賣出去了,那雙方利潤對分,若是賣不出去則可在半年後退回,雖然既是朋友又是妹夫,但黃寄北覺得還是要明算帳,而且這件事若是做成了,對雙方都是有利的。<hr>
首先挑選體型肥壯的鮮活貝,將其脫殼。將貝柱用乾淨的海水清洗好,瀝乾水分,將洗淨的貝柱放入竹筐中。接著大鍋蒸煮,待水燒開立即將其放入鍋中,攪拌轉動。待沸騰時,撇去表面浮沫,把竹筐取出。
繼續用海水洗去附著在表面的浮沫,瀝水,將煮好洗淨的貝柱在乾淨的蓆子上均勻攤開,放在太陽下進行晾曬,每天翻動兩次。
值得注意的是,正午前後必須移到陰涼通的地方,避免被曬裂。等曬乾了就可以裝起來放到屋子裡了,等半個月後再拿出來曬一次。
歷時一個多月,第一批乾貝終於製成了。
乾貝非常方便,用溫水泡發後即可食用,還能長時間儲存。
盼了好久,前衙的屬官們終於又等到了來知州大人家蹭飯的機會,這次蹭的是晚飯,那必須不醉不歸呀!
可白氏這次不按套路出牌,給大家安排的是一場養生局,根本就沒準備酒!
第一個上來的是乾貝豆腐湯,飯前一碗湯,對腸胃好。
準備豆腐一塊,把它切成塊狀。在鍋中放適量的油加蔥花炒香,放入適量清水,放入泡發好的乾貝加熱煮開,再放入切成塊的豆腐一起燉煮半小時,放入適量的香蔥末和鹽調味,就可以舀到湯碗裡上桌了。
別看只有乾貝和豆腐,那滋味可一點不比大魚大肉差。
湯喝的差不多了,菜也陸續上來了,其中就有一道菜是用乾貝炒制而成的。
乾貝泡發後取出用清水洗淨,準備兩個雞蛋,把它磕開到碗中調成蛋液,再準備一棵的捲心菜,把它們切成絲狀。
在炒鍋中放適量油,加熱以後放少量蔥花炒香,再把切好的捲心菜放入鍋中,快速翻炒均勻,等它變軟以後放適量醬油,再加入準備好的乾貝,一起翻炒,炒好後再用澱粉勾芡,就可以裝盤上桌啦。
眼看大家吃的差不多了,該上主食了,晚上喝點粥特別好,而乾貝特就別適合用來煮粥。
用溫水把乾貝洗淨泡發,再準備兩個香菇,也把它們提前泡發。把泡好的香菇切成小丁,準備適量薑絲胡椒粉,再準備適量大米,把大米淘洗乾淨以後,入鍋加清水煮開,放入香菇丁和乾貝一起煮,煮成一鍋濃稠的粥。
出鍋前加入適量的胡椒粉、薑絲和鹽,再撒上適量香蔥末,白色的粥上點綴著蔥花的綠色和乾貝的淺黃色,好看又好吃。
這麼多天忙活下來,白玉竹心裡有了方向,她要開一家海鮮樓,專門烹製海鮮,同時售賣乾貨!
黃寄北和黃長植對這個想法很是支持,黃寄北覺得,或許到後面,賣乾貨反而更有賺頭。
第68章 酸野
比起海鮮樓, 先開起來的反而是乾貨作坊,海鮮樓是面對上層權貴的,乾貨作坊卻能惠及百姓, 還能促進與內陸的貿易,這個更有意義,而海鮮樓,能起到展示的作用, 讓人們看到他們三崖州的海鮮和乾貨有多麼美味。
作坊建在府城與海昌縣接壤之處,那邊地便宜, 交通還方便。
初建階段,作坊主要生產乾魚、乾貝、蝦皮還有干海參,作坊對外招工,學徒三月,包吃包住,三月後即可出師, 到時候是選擇繼續留下拿工錢, 還是回去自立門戶, 都可以。
黃寄北建這個作坊並不是為了賺錢, 而是想通過這個作坊把幹活的製作手藝傳播出去,作坊就算再大也產量有限,而且幹活的製作過程很難保密,就算想防也防不住,不如大大方方的公開招徒。
百姓們簡直不敢相信還有這等好事, 只需學徒三個月就能學到手藝, 這是多好的事情呀!要知道現在做學徒的, 那都是三年起步,給師傅當牛做馬不說, 能不能學到本事還要看師傅的人品。
黃寄北的這個告示一經貼出,就吸引了大批來報名的百姓,遠遠超出了他們定的五十個名額。看著落選的人們一臉的失望,黃寄北安撫大家,等第一批三個月滿後會再次招徒的,大家這才遺憾地離開了。
而被選中的那五十個人都在慶幸自己的運氣,發誓一定要好好干,好好學!
黃長植挑人的眼光不錯,這五十個人基本上都是踏實肯乾的,也不乏機靈有巧思的,在生產過程中,結合大家提出的意見,乾貨的製作工藝進一步得到了完善。
而那五十個學徒在三個月期滿後根本不想走,這裡的伙食未免也太好了吧,他們真的想一直待下去。
不過,為了能輻射到更多人群,該離開的還是得離開,他們只好修改了規則,由黃長植給五十人設置考試,從中挑選出十名優秀學徒升級為四級工,負責指導後續進來的學徒,而沒被選中的就必須要離開。
黃寄北要做的第二步就是把這些乾貨給賣出去,無論是這個作坊的,還是以後從其他作坊和百姓家裡收購來的,這樣作坊才能擴大,才能招更多的人。
為此,他給遠在京城的郭樂風寫了一封長信。
信中他先是表達了對郭樂風和黃四娘的牽掛,尤其是黃四娘,她剛嫁過去娘家一家人就搬到了那麼遠的地方,逢年過節連一面都見不到,不知道現在她過的好不好。
接著他和郭樂風講了自己的計劃,並希望得到他的幫助,黃寄北計劃採用寄售的方式,若是賣出去了,那雙方利潤對分,若是賣不出去則可在半年後退回,雖然既是朋友又是妹夫,但黃寄北覺得還是要明算帳,而且這件事若是做成了,對雙方都是有利的。<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