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黃寄北送走了過足了癮的同僚們,幫著阿爹阿娘收拾好桌子,關上店門,這才回家。
沒想到就是這一次偶然的聚會,黃長植夫婦開發出了夜宵生意,口口相傳,黃記小館的生意原來越好,甚至帶動了周邊店鋪的生意,幾個月後,這條原不起眼的小街成了京城有名的夜宵一條街。黃記小館也成為了日後翰林院聚餐的首選之地。
日子就在忙碌中一天天過去,黃寄北對這份工作目前已是得心應手,出入皇宮也是家常便飯。永和帝對這位年輕人印象很好,時常會召他過來講學,順便問他一些市井之事,黃寄北的背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他背後沒有那些世家大族的重重關係利益,是以對著他,永和帝覺得很舒服。
黃寄北也很敬佩這位賢明的帝王,十八歲登基,夙興夜寐,將這個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蒸蒸日上,不僅如此,他也是一位好丈夫、好父親。他與皇后是少年夫妻,三十幾年來感情一直很和睦,生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很是圓滿。
然後,這個欣欣向榮的王朝在這一年,迎來了他的危機時刻。
變故發生在立秋那天,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眼看著沒多少日子就要迎來秋收了,太子帶領隨從去郊外巡視農田,不知怎麼的,太子的坐騎突然發狂似的狂奔了起來,太子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馬給甩了出去,等侍從們趕過去的時候太子已然沒有了氣息。
消息傳到宮中,皇帝皇后簡直不敢相信,他們這個最為優秀的兒子,大淵的希望,就這麼沒了!就在永和帝還沒從悲傷中反應過來的時候,宮內又傳來了噩耗,皇后薨了!
兩個最重要的人接連離他而去,永和帝一夜之間老了十歲,他把自己關在殿內,不吃不喝不上朝,群龍無首,這個王朝一下子陷入風雨飄零中。
太子沒了,皇子們蠢蠢欲動,就在朝堂快要分崩離析的時候,永和帝終於打開了殿門。他不能倒下,除了丈夫和父親的身份,他還是這個王朝的君主!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永和帝並沒有立三位皇子中的任何一位,而是牽著太子長子的手走了出來,宣布立其為皇太孫,在他百年之後承襲帝位。
太子和皇后去世,是謂國喪,禁止宴樂婚嫁,以示哀悼。
文武百官需要服喪一個月,在這一個月里,皇帝批閱奏摺,改用藍筆,各部院衙門行文也要改用藍印。服喪期內,各寺院、道觀須鳴鐘三萬次,誦經和弔唁活動每天都有。
自皇后駕崩之日起,文武官員及所有百姓一百天之內不准作樂,四十九天內不准屠宰,民間男女一個月內禁止嫁娶,三品以上官員子女三年內不得嫁娶。
這樣一來,黃寄北家的小酒館四十九天內就不方便營業了,紀寧雨和顧硯舟的婚事也就被耽誤了下來。
第62章 出路
屬於永和帝的時代仿佛已經快要過去, 他已年邁,而他的三個兒子卻是正值盛年,二皇子占長, 三皇子母族最為強大,四皇子軍功最為顯赫,原來有太子壓著,皇子們不敢輕舉妄動, 太子薨逝,各方人馬都蠢蠢欲動起來。
永和帝的雷霆手段雖然暫時鎮壓住了局面, 可大傢伙心裡明鏡似的,這位帝王撐不了多久了。此時的永和帝就像是一直年邁的獅子,周圍環繞著餓狼,就等著他咽下最後一口氣。
黃寄北開始心疼起了這個老人,是的,夜深人靜的時候黃寄北確切的感覺到, 這位至高無上的帝王也只是一個孤獨的老人罷了。
永和帝未嘗不知道三個兒子的心思, 可他捨不得, 人老了心腸就越發的柔軟了, 他已經失去了髮妻和長子,不想再失去更多了,這三個孩子都是他看著長大的呀!但他同樣也明白,自己這個剛滿十五歲的皇長孫根本鬥不過那三個叔叔,若是自己走了, 這個孩子定會被撕咬得連骨頭都不剩, 所以他不能倒下!
為此, 永和帝一改以往的寬和作風,動用雷霆手段, 為皇太孫拔除潛在威脅,一時間朝堂上風聲鶴唳,人人自危,而顧家,作為最堅實的太子黨,權勢也在此刻達到了頂峰。
七七四十九天已過,百姓們已恢復了往常生活,街道上開始熱鬧了起來。
銀杏葉抖落了最後一層黃葉,冬天來了。
黃寄北家的小酒館也重新開張了,一個個銅鍋擺到了木桌上,冒著熱騰騰的水蒸氣,隔絕了屋外的寒意,陣陣羊肉香味飄散了出來。
店裡生意很忙,黃長植夫婦直到深夜才打烊回家,卻發現黃寄北還沒有散值回來,這些天黃寄北經常深夜才歸家,讓夫婦倆很是擔心。
而黃寄北此時正陪侍在永和帝的書房,書房很大,各種擺飾也很精美,卻顯得空落落的。這些日子,永和帝總喜歡大晚上的喊他去講經,可黃寄北覺得他並沒有在聽,而是眼神空洞的在發呆。
是了,永和帝這段時間經常整宿整宿的失眠,他發現,自己現在身邊竟連一個可以講話的人都沒有,他後悔了,後悔自己不該在太子在世的時候對他如此嚴厲,後悔沒有和多花點時間陪陪皇后,他真的很想他們。
一開始,喊黃寄北來永和帝只是覺得這個新晉榜眼身份簡單,舉止妥當罷了,漸漸地,相處下來永和帝發現這個年輕人倒是個穩重的、有想法的,若是自己還年輕,倒是可以多花點時間培養一下。
越是想要平靜,越是有事發生,朝堂還沒安穩多久,邊境卻又發生了戰事。<hr>
沒想到就是這一次偶然的聚會,黃長植夫婦開發出了夜宵生意,口口相傳,黃記小館的生意原來越好,甚至帶動了周邊店鋪的生意,幾個月後,這條原不起眼的小街成了京城有名的夜宵一條街。黃記小館也成為了日後翰林院聚餐的首選之地。
日子就在忙碌中一天天過去,黃寄北對這份工作目前已是得心應手,出入皇宮也是家常便飯。永和帝對這位年輕人印象很好,時常會召他過來講學,順便問他一些市井之事,黃寄北的背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他背後沒有那些世家大族的重重關係利益,是以對著他,永和帝覺得很舒服。
黃寄北也很敬佩這位賢明的帝王,十八歲登基,夙興夜寐,將這個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蒸蒸日上,不僅如此,他也是一位好丈夫、好父親。他與皇后是少年夫妻,三十幾年來感情一直很和睦,生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很是圓滿。
然後,這個欣欣向榮的王朝在這一年,迎來了他的危機時刻。
變故發生在立秋那天,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眼看著沒多少日子就要迎來秋收了,太子帶領隨從去郊外巡視農田,不知怎麼的,太子的坐騎突然發狂似的狂奔了起來,太子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馬給甩了出去,等侍從們趕過去的時候太子已然沒有了氣息。
消息傳到宮中,皇帝皇后簡直不敢相信,他們這個最為優秀的兒子,大淵的希望,就這麼沒了!就在永和帝還沒從悲傷中反應過來的時候,宮內又傳來了噩耗,皇后薨了!
兩個最重要的人接連離他而去,永和帝一夜之間老了十歲,他把自己關在殿內,不吃不喝不上朝,群龍無首,這個王朝一下子陷入風雨飄零中。
太子沒了,皇子們蠢蠢欲動,就在朝堂快要分崩離析的時候,永和帝終於打開了殿門。他不能倒下,除了丈夫和父親的身份,他還是這個王朝的君主!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永和帝並沒有立三位皇子中的任何一位,而是牽著太子長子的手走了出來,宣布立其為皇太孫,在他百年之後承襲帝位。
太子和皇后去世,是謂國喪,禁止宴樂婚嫁,以示哀悼。
文武百官需要服喪一個月,在這一個月里,皇帝批閱奏摺,改用藍筆,各部院衙門行文也要改用藍印。服喪期內,各寺院、道觀須鳴鐘三萬次,誦經和弔唁活動每天都有。
自皇后駕崩之日起,文武官員及所有百姓一百天之內不准作樂,四十九天內不准屠宰,民間男女一個月內禁止嫁娶,三品以上官員子女三年內不得嫁娶。
這樣一來,黃寄北家的小酒館四十九天內就不方便營業了,紀寧雨和顧硯舟的婚事也就被耽誤了下來。
第62章 出路
屬於永和帝的時代仿佛已經快要過去, 他已年邁,而他的三個兒子卻是正值盛年,二皇子占長, 三皇子母族最為強大,四皇子軍功最為顯赫,原來有太子壓著,皇子們不敢輕舉妄動, 太子薨逝,各方人馬都蠢蠢欲動起來。
永和帝的雷霆手段雖然暫時鎮壓住了局面, 可大傢伙心裡明鏡似的,這位帝王撐不了多久了。此時的永和帝就像是一直年邁的獅子,周圍環繞著餓狼,就等著他咽下最後一口氣。
黃寄北開始心疼起了這個老人,是的,夜深人靜的時候黃寄北確切的感覺到, 這位至高無上的帝王也只是一個孤獨的老人罷了。
永和帝未嘗不知道三個兒子的心思, 可他捨不得, 人老了心腸就越發的柔軟了, 他已經失去了髮妻和長子,不想再失去更多了,這三個孩子都是他看著長大的呀!但他同樣也明白,自己這個剛滿十五歲的皇長孫根本鬥不過那三個叔叔,若是自己走了, 這個孩子定會被撕咬得連骨頭都不剩, 所以他不能倒下!
為此, 永和帝一改以往的寬和作風,動用雷霆手段, 為皇太孫拔除潛在威脅,一時間朝堂上風聲鶴唳,人人自危,而顧家,作為最堅實的太子黨,權勢也在此刻達到了頂峰。
七七四十九天已過,百姓們已恢復了往常生活,街道上開始熱鬧了起來。
銀杏葉抖落了最後一層黃葉,冬天來了。
黃寄北家的小酒館也重新開張了,一個個銅鍋擺到了木桌上,冒著熱騰騰的水蒸氣,隔絕了屋外的寒意,陣陣羊肉香味飄散了出來。
店裡生意很忙,黃長植夫婦直到深夜才打烊回家,卻發現黃寄北還沒有散值回來,這些天黃寄北經常深夜才歸家,讓夫婦倆很是擔心。
而黃寄北此時正陪侍在永和帝的書房,書房很大,各種擺飾也很精美,卻顯得空落落的。這些日子,永和帝總喜歡大晚上的喊他去講經,可黃寄北覺得他並沒有在聽,而是眼神空洞的在發呆。
是了,永和帝這段時間經常整宿整宿的失眠,他發現,自己現在身邊竟連一個可以講話的人都沒有,他後悔了,後悔自己不該在太子在世的時候對他如此嚴厲,後悔沒有和多花點時間陪陪皇后,他真的很想他們。
一開始,喊黃寄北來永和帝只是覺得這個新晉榜眼身份簡單,舉止妥當罷了,漸漸地,相處下來永和帝發現這個年輕人倒是個穩重的、有想法的,若是自己還年輕,倒是可以多花點時間培養一下。
越是想要平靜,越是有事發生,朝堂還沒安穩多久,邊境卻又發生了戰事。<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