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重頭戲當然還是祭祖,雖然黃寄北自己沒有什麼宗族觀念,但身處這個時代,就得入鄉隨俗。祭祀儀式上最高興的要數黃老爹了,他這輩子再無遺憾了,就算是到了下面也能和祖宗交代了。
黃寄北原還擔心黃老爹和老王氏會不會吵著要跟他們去京城,然而黃老爹根本就沒有這個想法,他如今在楊家莊的日子過的舒服極了,去到哪都被人敬著,每年黃長植他們給的孝敬也足夠他們過的舒舒服服的,何必跋山涉水背井離鄉呢,他這把老骨頭也沒幾年好活的了,就留在這黃家莊,挺好的。
老王氏倒隱約有這個想法,但黃老爹不發話,她也不敢說什麼,她也知道自己以前做的太過了,和這個三兒子自己沒留下什麼情分。
眼看著假期不多了,家裡的產業也要儘快處理了,黃寄北和黃長植夫婦說了自己的計劃。
「阿爹阿娘,在京城的那一年我靠著書法和話本也攢了不少錢,再加上以前家裡攢的這些,應該夠我們在京城重新開家店的。」
「二郎,我和你阿娘也是這樣想的,你高大叔家的店現在生意是真不錯,到時候我們也開一家,也算是有了生計了。」黃長植說道。
白氏將一個匣子遞給黃寄北說道:「二郎,這裡就是我們家的全部家當了,地契、房契還有這些年攢下來的一千五百兩銀子。」
黃寄北聽到一千五百兩這個數字是驚訝的,爹娘竟默默攢下了這麼多銀子,但轉念一想又覺得心酸,這些年為了供他讀書,爹娘這是有錢也不敢花,仍是過著節儉的生活。
黃寄北把匣子推回給了白氏,道:
「阿娘,這錢還是你收著,我們家是你當家,這家當放在你手裡我和阿爹才安心咧。」
「行,阿娘幫你收著,等以後你成親了再交給你媳婦。」白氏笑著說道。
「二郎,這些年我們家陸陸續續的也買了不少地,如今已經有五十畝水田二十畝旱田還有十畝山地,這些這些年一直是佃出去給人種的,地是家的根本,我打算後面還是佃出去,以後就讓你二伯幫忙打理收租的事,地里的事你二伯是再清楚不過的了,他這個人在有些事上糊塗,但在涉及土地的事情上,是不敢亂來的。」黃長植說道。
「阿爹這樣安排很是妥帖,就按阿爹的話做吧,說完了地再來說說我們這家客棧吧。」黃寄北說道。
「二郎,關於這客棧我也是想了很久,阿娘實在是捨不得,這不僅是客棧,後院還有我們的家,這一磚一瓦都是我們一家人看著蓋起來的。」白氏說道。
「阿娘,我也不捨得把客棧賣掉,我是這麼打算的,把客棧給荷花嬸嬸一家打理,以後每年的收益五五分成,三姐夫鏢師這活總是不安穩的,他出門在外三姐也跟著提心弔膽的,不如辭了那份工,幫著荷花嬸嬸一起打理客棧,這樣一家人團團圓圓的。」黃寄北說道。
「二郎,你這個想法妙呀,這樣一來我們的客棧留下了,荷花他們一家也有了生計,客棧緊挨著二娘一家,到時候兩家守望相助,是再好不過了。」白氏激動地說道。
「阿娘,只不過還是要問問三姐夫的意思,我們擅自做主總是不好的。」黃寄北說道。
黃長植道:「這事交給我,我去和他說。」
三娘一家聽後皆是萬分歡喜,只是覺得這五成的收益給的太多了,說什麼也不答應,黃寄北勸道:
「三姐你便應了我們吧,以後每年還得勞煩三姐夫把佃租和客棧的進項送到京城,這也算是補貼給他的辛苦費了。」
「二郎放心,押鏢這事可是你姐夫的老本行了,一年兩次,保准給你們辦得妥妥噹噹的!」三娘黃小梨一臉驕傲的說道。
家中事務皆已處理妥當,黃寄北便帶著黃長植和白氏踏上了去京城的路途。
收拾收拾心情,他過兩天就要去翰林院報到了,休沐日還要去給紀鳴岐當伴郎,真是夠忙的。
第61章 小酒館
京城大, 居不易。
黃寄北新買的這處宅院位處城西,原主人原是個清水衙門的文官,十幾年來兢兢業業卻苦於沒有人脈不得提拔, 年近四十終於有人想起了他,被外派到了地方上做了從五品的通判。這位通判也是有抱負的,能在地方上為百姓做些實事一直是他的追求,是以賣掉了這唯一值錢的宅院, 全家搬去了地方上。
黃寄北很喜歡這所宅院,坐北朝南, 採光和通風都很好,風格清幽而雅致,一看就知道被前主人維護的很好,基本不用做過多改建。能在京城有這麼一處住所,真的讓人很有幸福感。
白天,一家人忙著裝修改造, 添置物品, 到了晚上, 黃寄北一人躺在床上, 不禁對明天的入職有了些期盼和擔憂。京城中像他這樣的七品小官太多了,很多人就這樣一輩子不得升遷,官場的路不是這麼好走的,一不小心還會連累全家。
翰林院其實相當於是皇帝的秘書機構,主要職責是修寫皇帝的起居注和時政紀要, 記載皇帝的言行, 為皇家進講經史, 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稿。
是以他們雖然是芝麻小官,但因為能接觸到聖上, 一般人是不敢小看的,這個職位是個很好的起點。
第二天一早,黃寄北起了個大早,細心地整理了儀表,駕著驢車前往翰林院。
黃寄北的期待和忐忑不安統統都沒有實現,永和帝本人就是個工作狂,是以翰林院的工作量巨大,上司和同僚們忙得要命。他們三個新鮮出爐的勞動力一入職就被安排了一大堆事務,三人邊學邊做,日日都要加班到很晚。本朝官員五日一休沐,忙碌了五天,黃寄北終於有了可以喘息的機會。<hr>
黃寄北原還擔心黃老爹和老王氏會不會吵著要跟他們去京城,然而黃老爹根本就沒有這個想法,他如今在楊家莊的日子過的舒服極了,去到哪都被人敬著,每年黃長植他們給的孝敬也足夠他們過的舒舒服服的,何必跋山涉水背井離鄉呢,他這把老骨頭也沒幾年好活的了,就留在這黃家莊,挺好的。
老王氏倒隱約有這個想法,但黃老爹不發話,她也不敢說什麼,她也知道自己以前做的太過了,和這個三兒子自己沒留下什麼情分。
眼看著假期不多了,家裡的產業也要儘快處理了,黃寄北和黃長植夫婦說了自己的計劃。
「阿爹阿娘,在京城的那一年我靠著書法和話本也攢了不少錢,再加上以前家裡攢的這些,應該夠我們在京城重新開家店的。」
「二郎,我和你阿娘也是這樣想的,你高大叔家的店現在生意是真不錯,到時候我們也開一家,也算是有了生計了。」黃長植說道。
白氏將一個匣子遞給黃寄北說道:「二郎,這裡就是我們家的全部家當了,地契、房契還有這些年攢下來的一千五百兩銀子。」
黃寄北聽到一千五百兩這個數字是驚訝的,爹娘竟默默攢下了這麼多銀子,但轉念一想又覺得心酸,這些年為了供他讀書,爹娘這是有錢也不敢花,仍是過著節儉的生活。
黃寄北把匣子推回給了白氏,道:
「阿娘,這錢還是你收著,我們家是你當家,這家當放在你手裡我和阿爹才安心咧。」
「行,阿娘幫你收著,等以後你成親了再交給你媳婦。」白氏笑著說道。
「二郎,這些年我們家陸陸續續的也買了不少地,如今已經有五十畝水田二十畝旱田還有十畝山地,這些這些年一直是佃出去給人種的,地是家的根本,我打算後面還是佃出去,以後就讓你二伯幫忙打理收租的事,地里的事你二伯是再清楚不過的了,他這個人在有些事上糊塗,但在涉及土地的事情上,是不敢亂來的。」黃長植說道。
「阿爹這樣安排很是妥帖,就按阿爹的話做吧,說完了地再來說說我們這家客棧吧。」黃寄北說道。
「二郎,關於這客棧我也是想了很久,阿娘實在是捨不得,這不僅是客棧,後院還有我們的家,這一磚一瓦都是我們一家人看著蓋起來的。」白氏說道。
「阿娘,我也不捨得把客棧賣掉,我是這麼打算的,把客棧給荷花嬸嬸一家打理,以後每年的收益五五分成,三姐夫鏢師這活總是不安穩的,他出門在外三姐也跟著提心弔膽的,不如辭了那份工,幫著荷花嬸嬸一起打理客棧,這樣一家人團團圓圓的。」黃寄北說道。
「二郎,你這個想法妙呀,這樣一來我們的客棧留下了,荷花他們一家也有了生計,客棧緊挨著二娘一家,到時候兩家守望相助,是再好不過了。」白氏激動地說道。
「阿娘,只不過還是要問問三姐夫的意思,我們擅自做主總是不好的。」黃寄北說道。
黃長植道:「這事交給我,我去和他說。」
三娘一家聽後皆是萬分歡喜,只是覺得這五成的收益給的太多了,說什麼也不答應,黃寄北勸道:
「三姐你便應了我們吧,以後每年還得勞煩三姐夫把佃租和客棧的進項送到京城,這也算是補貼給他的辛苦費了。」
「二郎放心,押鏢這事可是你姐夫的老本行了,一年兩次,保准給你們辦得妥妥噹噹的!」三娘黃小梨一臉驕傲的說道。
家中事務皆已處理妥當,黃寄北便帶著黃長植和白氏踏上了去京城的路途。
收拾收拾心情,他過兩天就要去翰林院報到了,休沐日還要去給紀鳴岐當伴郎,真是夠忙的。
第61章 小酒館
京城大, 居不易。
黃寄北新買的這處宅院位處城西,原主人原是個清水衙門的文官,十幾年來兢兢業業卻苦於沒有人脈不得提拔, 年近四十終於有人想起了他,被外派到了地方上做了從五品的通判。這位通判也是有抱負的,能在地方上為百姓做些實事一直是他的追求,是以賣掉了這唯一值錢的宅院, 全家搬去了地方上。
黃寄北很喜歡這所宅院,坐北朝南, 採光和通風都很好,風格清幽而雅致,一看就知道被前主人維護的很好,基本不用做過多改建。能在京城有這麼一處住所,真的讓人很有幸福感。
白天,一家人忙著裝修改造, 添置物品, 到了晚上, 黃寄北一人躺在床上, 不禁對明天的入職有了些期盼和擔憂。京城中像他這樣的七品小官太多了,很多人就這樣一輩子不得升遷,官場的路不是這麼好走的,一不小心還會連累全家。
翰林院其實相當於是皇帝的秘書機構,主要職責是修寫皇帝的起居注和時政紀要, 記載皇帝的言行, 為皇家進講經史, 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稿。
是以他們雖然是芝麻小官,但因為能接觸到聖上, 一般人是不敢小看的,這個職位是個很好的起點。
第二天一早,黃寄北起了個大早,細心地整理了儀表,駕著驢車前往翰林院。
黃寄北的期待和忐忑不安統統都沒有實現,永和帝本人就是個工作狂,是以翰林院的工作量巨大,上司和同僚們忙得要命。他們三個新鮮出爐的勞動力一入職就被安排了一大堆事務,三人邊學邊做,日日都要加班到很晚。本朝官員五日一休沐,忙碌了五天,黃寄北終於有了可以喘息的機會。<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