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想到這一年發生了這麼多事,凡是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白氏也說道:「可不是咧,大郎他若是能安安分分的做學問,說不定也能考上舉人考上進士,可他怎麼就被一時的榮華富貴迷了眼呢,當初他可是黃家莊最有出息的郎君呀!大哥他們家條件算是好的了,又有爹娘幫襯著,可好好地日子怎麼就過成了這樣了。」

  聽著白氏的話,黃長植回想起了以前的事,感慨的說道:

  「怎麼不是呀,總還記得當初我癱在床上的時候,二郎你才那麼點,大冬天的天天推著個小推車走上兩個時辰的路去縣城賣餛飩,手腳都凍裂了,現在居然都長得這麼高了,還考上了進士,真的像做夢一樣。」

  黃寄北也覺得甚是慶幸,還好自己一口氣考到底了,若自己不是那麼的拼命,可能還在科舉這條路上慢慢磨著。

  「阿爹阿娘,這些年也是辛苦你們了,若不是有你們在家把客棧經營的蒸蒸日上,讓我不用擔心銀錢的問題,我也沒辦法專心讀書。」黃寄北說道。

  「一家人嘛,力往一處使才能越過越好。」黃長植說道。

  「那四房呢?」說完了長房一家,黃寄北對四房倒是好奇了起來,好久沒這家的消息了。

  「你四叔一家也是糟了老大罪了,他們一家現在已經和胡家徹底鬧翻了,現自立門戶住到了縣城裡,專心做起了生意。」黃長植說道。

  黃寄北好奇的問道:「四叔一家不是最愛往他岳家跑的嗎?怎麼會鬧翻。」

  白氏接過話說:「這胡家是個黑心肝的,四房那兩口子也是個拎不清的,只可憐了三郎了,那孩子說是跟著胡家的兩位少爺一起讀書,實則胡家的那兩位就是把三郎當書童對待的,這些年對三郎是非打即罵,還不准他往外說,好好的一個孩子硬是被他們折磨成痴痴傻傻的樣子,我看到三郎那副模樣的時候那眼淚都止不住了,這孩子太可憐了。」

  黃長植接過話氣憤的說道:

  「這胡家真不是人,當我們老黃家是好欺負的嗎,我們當即就和四房一起把胡家告到了縣衙,還好有你的面子在這,縣衙也不敢徇私,最後考慮到兩家畢竟是親家,就私了了,胡家賠了不少銀子,四房拿著胡家賠給他們的銀子在鎮上開了店鋪,他夫妻經歷了這番變故也算是大徹大悟了,一心掙錢給孩子看病,再也不偷奸耍滑了。」

  黃寄北也是唏噓不已,他對黃寄東的印象不深,只記得他在自己穿過來的那年就去了鎮上讀書,平時也很少回來,都是黃長桓夫婦過去看他。黃長桓夫婦雖然在家慣會偷懶的,可對岳家卻是掏心掏肺的,沒想到卻換來如此結果。

  所以說靠誰都不如靠自己,黃長桓夫婦想靠上胡家這顆大樹,卻沒想胡家只是把他們當成了廉價勞動力罷了,看不上他們這種窮親戚。這胡家占占大人的便宜也就罷了,就連有血緣的小外孫都能下狠手,未免也太心黑了。

  眼見著車內氣氛低沉下來,黃寄北轉移話題道:

  「不說這些了,說些開心的吧,阿爹你們在信里不是說三姐她成親了嗎,快給我具體說說,我這三姐夫人怎麼樣?對我三姐可好?」

  說起這個黃長植就來勁了,道:

  「三娘這也算是苦盡甘來了,這丫頭倔得很,原想著一個人守著你荷花嬸過一輩子的,誰曾想這緣分說來就來了,你三姐夫是個鏢師,之前出門押鏢總要從我們家客棧經過,這一來二去的,兩人就看對眼了。」

  白氏搶過話說道:「還好是你三姐夫夠主動,不然這兩人還能再拖上個幾年,你三姐夫雖說比三娘她長了七歲,但身強體壯的,是個能撐起家的人」

  「哦,那三姐夫今年也有二十七了吧,這在我們那可算是大齡了,三姐夫家莫不是有什麼隱情?」黃寄北問道。

  白氏說道:「你三姐夫也是個苦命人,三歲就沒了親娘,親爹當年就娶了新媳婦,他從小跟著後娘討生活沒少受罪。你別看他長得人高馬大的,卻是個憨的,出來做事後賺的錢都給了家裡,他二弟的小孩都七八歲了,他還是單身一個,這後娘就這麼明目張胆的拖著他,你三姐夫又是個念親情的,老黃牛般的為家裡奉獻了二十幾年。」

  「若是這種性子,我三姐可看不上的吧。」黃寄北說道。

  「你是懂你三姐的,若你三姐夫一直這樣,你三姐斷不會同意這門親事了,這種人雖是可憐,也是自己不爭氣,慶幸的是自從你三姐夫五年前進了鏢局見了世面後人就變了,不再給家裡貼補銀子,也慢慢的和那一大家子斷了往來,自己也掙下了一份家業。」白氏說道。

  「看來我這三姐夫是個有後福的,他們夫妻倆都是有主見的,人生經歷上也算是同病相憐,我這也就放心了。」黃寄北點頭說道。

  黃寄北這也算是衣錦還鄉了,任誰也想不到 ,一個小村莊裡的農家子竟能有如今的成就,黃寄北的經歷也算是給天下讀書人又打了一劑強心針,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黃寄北現在是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雖說縣令也是七品的官,但京官地位實質上都要比地方同級別的官高的,除非是一些封疆大吏。

  黃寄北原計劃著回到蒼梧縣後快速料理完家業就回京城的,哪知計劃趕不上變化,自他回家以來,登門拜訪的人那是絡繹不絕,當地的官員們是不能不見的,畢竟這是人家的管轄範圍,前來求教的學子是不能不見的,無論你如今地位如何,終究是讀書人出身,在學子間的名聲就很重要,此外,黃寄北自己深知求學的艱難,故對真心來求教的學子們也是傾囊相授。<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