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聞道平安歸家後,李家二老爺也冷靜下來,雖覺得面上無光,卻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兒真的被休,他甚至都決定了,只要寧家的長輩親自登門賠禮道歉,好生接李枳回去,那封休書他就當沒看見。

  然而李聞道纏綿病榻那幾日,寧家一點動靜都沒有,甚至不肯派個人來李家做解釋,就這麼一直拖著。

  李二老爺從他的狐朋狗友那得知,寧家在等刺殺案結案,他們既捨不得這門親事,又怕被李家連累,所以才會這樣拖著,氣得李二直接讓人打上門,討要李枳那日被趕時沒來得及帶上的嫁妝,還叫去的下人在寧家門口大罵寧家卑鄙無義,將此事鬧得人盡皆知,徹底斷了這樁姻緣。

  老太太怕李枳想不開,便把她也帶去了明台寺。

  沒住幾日李暮就發現,明台寺的日子比在家裡自在多了。

  沒有動不動就來老太太院裡請安做客的人,每天看書練字運動,還能找條偏僻的小路散散步透透氣。

  李雲溪忙於功課很少過來,倒是李暮的三哥和六弟,他們一個是李暮同父異母的哥哥,不務正業慣了,一個是李枳同父同母的胞弟,心疼姐姐,總會帶些東西來寺里給她們。

  李枳也看得開,每日除了陪老太太抄誦佛經,就是教李暮煮茶調香做胭脂,偶爾也讓李暮教她鉤針,發現李暮看的書里有醫經,她也會跟著看幾頁,日子過得還算鬆快。

  前幾日家裡送了許多輕薄的夏衣和新首飾過來,錢氏做主給李枳多添了幾件,不知道是出於心疼還是愧疚,總歸沒有怪李枳被夫家休棄的意思,畢竟寧家的做法實在不好看,怪不到他們李家的女兒頭上。

  至於李枳未來如何,目前還沒個說法,但有家人在,必是不可能把她扔去明月庵做姑子的。

  李暮覺得這樣挺好,至少不會像書里一樣掉進水裡淹死。

  李暮換了份新字帖開始練字,練著練著,她的思緒又隨著自己回憶起的劇情飛走了。

  書中李枳被休,在明月庵出家做了姑子,然而她的故事並沒有就此止步。

  她在小說後期殺了一個人,那個人是燕王的弟弟顧池。

  初遇是顧池受傷被李枳撿到,李枳並不知道他的身份,出於好心救了他。

  二人就此相識,書中並未對他們之間的相處有任何情愛方面的描寫,就是一個靜靜地修行,一個默默地報答救命之恩,替她趕走了意圖不軌的歹人。

  他們認識了整整了八年,直到李雲溪成為男主的后妃來找自己的二堂姐,意外發現了燕王弟弟竟與李枳有往來,就把他的身份透露給了李枳。

  後來昭明長公主入獄,林棲梧死於後宮,顧池從外趕回,被男主派出的人一路追殺。

  顧池再厲害也抵擋不住沒完沒了的圍殺,最後他重傷逃到了明月庵附近,又遇到了李枳,時間仿佛回到了二人初見那日。

  不同的是,當初李枳救了他,這次李枳拔出他的佩刀,捅進了他的胸口。

  顧池口吐鮮血,卻還是在死前掙扎著拉扯李枳,讓李枳躲開了一枚暗箭。

  隨後便有趕來接應顧池的人拿著弓從暗處走出,那人是全文最後的反派,見顧池不願李枳有事,他也懶得再做什麼,徑直帶走了顧池的屍體。

  至於李枳,她明明是個愛哭的人,可自從知道顧池的身份她就再也沒哭過,殺顧池時她沒哭,被顧池救了也沒哭,直到顧池的屍體被帶走,她依舊沒掉一滴眼淚,只在某個風和日麗天氣晴朗的午後,她縱身跳進河裡,結束了在她自己看來並不為人稱道的一生。

  非常俗套的故事,但足夠經典。

  李暮看文的時候就懷疑,《醉青鸞》作者設定外嫁女不會被娘家連累,是不是就是為了安排這段劇情,故意刀讀者。

  想到這,李暮落筆都重了幾分,在心裡罵了幾句愛發刀的無良作者。

  李暮練了幾張字,感覺最近都沒什麼進步,加上剛才又吞了口陳年舊刀,一時心煩決定到外面走走。

  明台寺的客院非常清淨,李暮又專門觀察過,知道下午這個時間日頭高照,基本沒什麼人出來溜達,加上今日有講經,人就更少了。

  李暮身後跟著纖雲,手裡拿著一個三哥給她帶的風車,走的方向正好著風,看風車呼啦呼啦地轉,她腳步越來越快,直到纖雲喊她她才重新慢下來。

  小路盡頭有個亭子,李暮和往常一樣到那坐了一會兒便起身要往回走,正高興這一路上一個人都沒撞到,然後便遇到了今天的第一件倒霉事——

  她下台階時沒看路踩空,直接摔下來,蹭破膝蓋還扭傷了腳踝。

  腳踝腫了,李暮覺得問題不大,忍一忍能走回去。

  纖雲急忙扶她回亭子裡坐著,說扭傷這事不能輕視,一個弄不好可是會瘸了的。

  李暮:「……」

  真的假的。

  李暮真不覺得扭傷算什麼大問題,又怕是自己習慣了現代醫療才這麼有恃無恐,想想還是決定聽纖雲的,等纖雲去叫趙嬤嬤和寺里懂醫術的和尚過來給她看看。

  纖雲最初的想法是背李暮回去,李暮想也不想拒絕了,她小學畢業後就沒被人背過,況且她穿越過來一年多時間裡,身高從一米六躥到了和穿越前一樣的一米六八,比纖雲還高半個頭。

  讓纖雲背她,怎麼想都很彆扭。<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