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又對葉崢:「阿崢消消氣,他們不知你的本事,朕是知道的,你快點再給朕說說那個鞭炮,朕很感興趣,朕想聽。」

  葉崢只好先放下這個話題,專心說起鞭炮來。

  葉崢的計劃是這樣的,戎狄不是仗著坐騎神駿來去無蹤嗎,但再好的馬乍然聽到鞭炮聲也難保不被嚇到,戎狄們的馬受了驚自然就不可能太聽控制,說不得還會在自家隊伍里亂竄,驚了自家其他的馬或者打亂自己人的行進路線。

  而我方兵士早有防備,正可趁亂將敵人一舉拿下,再不濟就算拿不下敵人,讓敵人心裡有個懼怕,減少來犯次數也是好的。

  由鞭炮,葉崢順勢又說起火藥,說起土法地雷,土質手榴彈。

  「這鞭炮對馬只是起到驚嚇作用,實際人只要機敏些,並無大害,用在邊疆遊牧民族身上,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若是平原對敵,兩軍打陣地戰,則更多使用投遞式手榴彈,或者填埋式地雷……」

  建平帝聽得眼冒精光:「可果然如阿崢所說,這樣威力巨大?」

  葉崢擺擺手:「其實現在能批量生產的,只有需要明火引燃的鞭炮,或者炸山的火藥,像沒有明火的觸髮式地雷或者投擲手榴彈,暫時遇到一些研發瓶頸,不過聖上放心,既然有了思路,研發出來只是時間問題。」

  建平帝喜得用力一按葉崢的肩:「若真能研製出來,阿崢你就是大啟的福星了!」

  葉崢聳肩:「那些都是後話了,當務之急,聖上得拿出魄力來,讓武將們願意將這鞭炮用在戍邊上。」

  建平帝點頭:「阿崢你先回去休息,此事朕來想辦法。」

  ……

  建平二年四月。

  邊關捷報頻傳,鞭炮在對付戎狄的進犯上果然起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當敵人騎著馬悄悄摸進街巷或者農田的時候,立刻有埋伏好的士兵用火摺子點燃鞭炮,奮力丟在敵人的坐騎中間,當噼里啪啦炸響的時候,敵軍一下子如炸了鍋,那叫一個人仰馬翻。

  受了驚的戰馬胡亂奔跑起來,根本不聽指揮,把敵人顛下馬不說,混亂之中一通跳躍踩踏,把自家人傷了個□□成,便是有沒傷到的,剛從地上爬起來,大啟兵士寒光凌冽的長刀已經架在了脖子上。

  正面戰場上,鞭炮也起到了干擾敵軍戰馬的作用,敵軍長久訓練起來的戰馬陣型不攻自破,我方兵士趁機殺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勝利,繳獲戰馬無數,事後盤點戰俘時,甚至發現裡頭有圖答可汗的親兒子。

  邊關將士好久沒有打過如此痛快的勝仗了,連一開始對這鞭炮是否起到作用持懷疑態度的將領,也無甚屁話好說了。

  這一仗,取得的勝利自然是巨大的,但以往也不是沒打過這樣的勝仗,可其意義卻不僅在此,這場勝利的意義在於,大啟有了對付戎狄戰馬的能力,馬可以避開鐵蒺藜,跳開絆馬索,但聲波的攻擊是無形的,四面八方的,總不能戳聾馬的耳朵,由此,進犯的遊牧民族再也不能憑著人強馬壯,隨意出入邊民的村莊如入無人之境了。

  只要持有足夠多的鞭炮,即便是手無縛雞的小兒和老人,也可以憑藉一個火摺子,威脅到對方身下訓練有素的坐騎——讓敵人心中有個顧忌,這才是此戰最大的意義所在。

  建平三年五月,邊關再次大捷,戎狄主動派遣來使,向大啟求和。

  葉崢作為研發出火藥,並想出鞭炮計的最大功臣,官至二品,兼任中書左侍郎兼禮部侍郎,全權掌管接待事宜。

  並在接待的時候,酒足飯飽之餘,說要帶使者看個好登西,把人家拉到研發中心旁的巨大空地上,展示了大啟新研發出來的觸髮式陣地雷和投遞式霹靂彈。

  戎狄來使心悅誠服,簽下了為期十年的互不侵犯條約。

  建平三年七月,觸髮式地雷和投遞式霹靂彈在抗擊西部勺族入侵和西南玄王朝進攻的時候起到了巨大作用,西部邊境由此拓寬七十公里,玄王朝割地十城,賠款五千萬兩白銀。

  此兩戰大捷後的一個月,原中書令,也就是本朝宰輔齊正齊大人上表建平帝,自陳體弱多病老邁不堪,請求告老還鄉。

  建平帝依照舊例,三次發回挽留——這也是老花樣了,拉扯一番,君臣互相給足面子。

  等齊大人第四次上書的時候,允了。

  大啟朝沒有尚書省和門下省,皇帝是最高權利決策者,下來就是中書省,中書省總領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齊大人一走,中書省的最高長官——也就是中書令大人,建平帝以下第一人,本朝的宰相,內閣之首,六部尚書的頂頭上司——如此權傾朝野的位置,就這麼空餘了出來。

  但中書令如此要職,空一天都很麻煩。

  讓誰頂上好呢?

  建平帝在朝會上笑眯眯問。

  朝臣眼觀鼻鼻觀心。

  按照早就預演好的,文武官里各出一個牽頭的,提議葉崢葉大人。

  葉崢自然是再三推脫,表示自己當不起如此要職。

  朝臣也是再三再四提議,請葉大人為了百姓,為了朝廷,就承擔這個職務吧!

  如是者三,建平帝心滿意足地把葉崢提到了中書令的位置,從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葉崢夫郎雲清,授一品誥命頭銜。

  自此,開啟了一個王朝的輝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