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頁
這些仿佛可以亘古守護順陵的石獸,積雪中越顯高大莊嚴。
「陛下您看,此間情形,與那日榆木川,豈非一模一樣?」朱聿恆走到皇帝身邊,低聲道,「無論如何,當日榆木川之仇,今日孫兒定要做個了斷!」
皇帝抬頭看向上方。此時北風愈緊,雪花稍緩,在隱約中他能看見上方的文武方門和享殿,大雪也遮不住那些雄渾的輪廓。
然而,就這麼抬眼可見的距離,他們卻怎麼都走不上去。
風雪之中燈光晃動搖曳,朱聿恆看到祖父的臉色略顯灰敗。
大祭時辰將至,而君臣被困於神道之上不得叩拜山陵之事,一旦被天下人知曉,必定會浮動朝野人心,引發無數風波。
但,皇帝最終掩去了慍怒,只抬手緊按朱聿恆的肩,道:「好,那朕今日便在此處,看朕的好聖孫破陣!」
朱聿恆鄭重點頭,握了握隨在他身邊那個「侍衛」之手,示意他在這邊陪護自己的祖父與父親。
侍衛略一遲疑,低聲問他:「陣法布置,你已經探明了?」
他點了一下頭,說道:「八九不離十,只是未能探測到陣法樞紐,還需要略加計算。」
侍衛便再不多言,握了一握他的手,轉身向著皇帝與太子快步而去。
朱聿恆目送他護送皇帝與太子至神功聖德碑亭檐下,回頭吩咐滎國公:「調集兩百順陵衛,人手一盞燈籠,聽候差遣。」
順陵衛有五千之數,多駐紮在陵園之外,滎國公一聲令下,立即便調集了兩百精壯過來。
朱聿恆傳令,所有衛兵攜帶燈火上山。
但與之前不同,兩百人並不是全部跟上去,而是分布在神道上,十步一人,提著燈籠站立在道中,照亮神道。
暗夜風雪中,燈籠的光依稀勾勒出整條神道的走向與輪廓,與往日一般向西北而上,如斗柄彎折,毫無異狀。
唯一的角度、唯一的方向,卻讓祭陵的一百二十人盡數迷失,仿佛天地間有個看不見的洞窟正在前方張大巨口,將空間徹底吞吃,不留任何下落。
一旁正替太常寺卿揉著腳踝的小宦官,張了張嘴,小聲囁嚅道:「這……這難道是民間俗謂的鬼打……」
話未出口,他發現周圍不少人都看向了他,嚇得他立即止住了自己的口,把後面的「牆」字吞到了口中,跪伏於地,渾身顫抖不敢抬頭。
「荒唐!」朱聿恆朗聲道,「□□聖陵,何來山野詭談之說?以本王之見,必是這場風雪迷亂了眼目,或是有人膽大妄為,竟敢在□□山陵裝神弄鬼!」
說罷,他抓過旁邊人手中的火把,示意滎國公及諸葛嘉率人跟上:「走,隨本王一探究竟。」
順陵衛們打著燈籠,如一條火龍自幽暗的山間蜿蜒排布。
神道上依然是狂風暴雪,天寒路滑。但每走一段路,率先引路的滎國公便會抬手抹去堆在神獸上的積雪,露出下方堅硬的石質,確定神道並無異常。
待到十二對或站或立的神獸走過,神道也已到了拐彎之處。
只是,一拐彎之後,他們面前出現的,依然是蒼茫的風雪大地。像是走到了天地間一個慘白深淵中,前方及左右,全不見望柱、翁仲與文武方門的蹤跡。
朱聿恆的目光在風雪籠罩的山丘上掃過,思忖著順陵之中、神道之上,竺星河究竟會如何在這一片虛空中,創造出空中樓閣?
回頭看滎國公跟在身後,神情與旁人一般緊張,朱聿恆不動聲色地走到他身邊,不談順陵之事,卻問起了其他:「國公可知,李太師前日於家中辭世之事?」
滎國公一臉沉痛,道:「老臣與李太師多年相交,聽聞噩耗,至今恍惚。」
「國公與太師總角之交,六十年莫逆,真叫人敬嘆。」
滎國公神情微動,口唇囁嚅了一下,卻並未說什麼。
而朱聿恆已經轉換了話題,看向神道旁邊的石象石馬,問:「滎國公適才已經驗看過了,這是原來的石雕吧?」
被積雪厚厚覆蓋的神獸,只留下高大的形狀,唯有腰間被滎國公拂開了一層積雪,露出了下面巨石痕跡。
滎國公神情不定:「這……如此巨大的石像,當初要花費千百人才能將其艱難運送過來,若不是原來的,難道……還有其他假冒可能?」
「若是石像,自然不可能,但如果……」朱聿恆朝他笑了笑,抓緊手中的火把,向著面前巨大的石象重重揮去,「它不是石頭呢?」
火把直擊被積雪掩埋的石象,火光與碎雪同時迸射,高大的象身竟被火把擊出一個大缺口,令周圍人不約而同發出一聲驚呼。
那高大的石頭象,竟然只是樹枝加積雪堆成,徒具石像模樣而已。
諸葛嘉的目光落在那片被滎國公拂拭出來的石頭上,抬手一掰,那薄薄的灰白石片應聲而落。
原來,整堆積雪之上,只有這幾處顯露出來的地方是石頭,而眾人被風雪所迷,寒凍之中滎國公已經率先掃出了石片,確定底下是石頭,誰還會將整座石像上的積雪都掃清查看?
見這邊的石像有異,把守神道的順陵衛立即將其他的石馬神獸推倒,一時間驚呼聲此起彼伏。
「這邊的獬豸也是雪堆!」
「這邊……麒麟身上有一半是雪堆!」
滎國公站在神道之上,一時震驚得久久無法回神。<hr>
「陛下您看,此間情形,與那日榆木川,豈非一模一樣?」朱聿恆走到皇帝身邊,低聲道,「無論如何,當日榆木川之仇,今日孫兒定要做個了斷!」
皇帝抬頭看向上方。此時北風愈緊,雪花稍緩,在隱約中他能看見上方的文武方門和享殿,大雪也遮不住那些雄渾的輪廓。
然而,就這麼抬眼可見的距離,他們卻怎麼都走不上去。
風雪之中燈光晃動搖曳,朱聿恆看到祖父的臉色略顯灰敗。
大祭時辰將至,而君臣被困於神道之上不得叩拜山陵之事,一旦被天下人知曉,必定會浮動朝野人心,引發無數風波。
但,皇帝最終掩去了慍怒,只抬手緊按朱聿恆的肩,道:「好,那朕今日便在此處,看朕的好聖孫破陣!」
朱聿恆鄭重點頭,握了握隨在他身邊那個「侍衛」之手,示意他在這邊陪護自己的祖父與父親。
侍衛略一遲疑,低聲問他:「陣法布置,你已經探明了?」
他點了一下頭,說道:「八九不離十,只是未能探測到陣法樞紐,還需要略加計算。」
侍衛便再不多言,握了一握他的手,轉身向著皇帝與太子快步而去。
朱聿恆目送他護送皇帝與太子至神功聖德碑亭檐下,回頭吩咐滎國公:「調集兩百順陵衛,人手一盞燈籠,聽候差遣。」
順陵衛有五千之數,多駐紮在陵園之外,滎國公一聲令下,立即便調集了兩百精壯過來。
朱聿恆傳令,所有衛兵攜帶燈火上山。
但與之前不同,兩百人並不是全部跟上去,而是分布在神道上,十步一人,提著燈籠站立在道中,照亮神道。
暗夜風雪中,燈籠的光依稀勾勒出整條神道的走向與輪廓,與往日一般向西北而上,如斗柄彎折,毫無異狀。
唯一的角度、唯一的方向,卻讓祭陵的一百二十人盡數迷失,仿佛天地間有個看不見的洞窟正在前方張大巨口,將空間徹底吞吃,不留任何下落。
一旁正替太常寺卿揉著腳踝的小宦官,張了張嘴,小聲囁嚅道:「這……這難道是民間俗謂的鬼打……」
話未出口,他發現周圍不少人都看向了他,嚇得他立即止住了自己的口,把後面的「牆」字吞到了口中,跪伏於地,渾身顫抖不敢抬頭。
「荒唐!」朱聿恆朗聲道,「□□聖陵,何來山野詭談之說?以本王之見,必是這場風雪迷亂了眼目,或是有人膽大妄為,竟敢在□□山陵裝神弄鬼!」
說罷,他抓過旁邊人手中的火把,示意滎國公及諸葛嘉率人跟上:「走,隨本王一探究竟。」
順陵衛們打著燈籠,如一條火龍自幽暗的山間蜿蜒排布。
神道上依然是狂風暴雪,天寒路滑。但每走一段路,率先引路的滎國公便會抬手抹去堆在神獸上的積雪,露出下方堅硬的石質,確定神道並無異常。
待到十二對或站或立的神獸走過,神道也已到了拐彎之處。
只是,一拐彎之後,他們面前出現的,依然是蒼茫的風雪大地。像是走到了天地間一個慘白深淵中,前方及左右,全不見望柱、翁仲與文武方門的蹤跡。
朱聿恆的目光在風雪籠罩的山丘上掃過,思忖著順陵之中、神道之上,竺星河究竟會如何在這一片虛空中,創造出空中樓閣?
回頭看滎國公跟在身後,神情與旁人一般緊張,朱聿恆不動聲色地走到他身邊,不談順陵之事,卻問起了其他:「國公可知,李太師前日於家中辭世之事?」
滎國公一臉沉痛,道:「老臣與李太師多年相交,聽聞噩耗,至今恍惚。」
「國公與太師總角之交,六十年莫逆,真叫人敬嘆。」
滎國公神情微動,口唇囁嚅了一下,卻並未說什麼。
而朱聿恆已經轉換了話題,看向神道旁邊的石象石馬,問:「滎國公適才已經驗看過了,這是原來的石雕吧?」
被積雪厚厚覆蓋的神獸,只留下高大的形狀,唯有腰間被滎國公拂開了一層積雪,露出了下面巨石痕跡。
滎國公神情不定:「這……如此巨大的石像,當初要花費千百人才能將其艱難運送過來,若不是原來的,難道……還有其他假冒可能?」
「若是石像,自然不可能,但如果……」朱聿恆朝他笑了笑,抓緊手中的火把,向著面前巨大的石象重重揮去,「它不是石頭呢?」
火把直擊被積雪掩埋的石象,火光與碎雪同時迸射,高大的象身竟被火把擊出一個大缺口,令周圍人不約而同發出一聲驚呼。
那高大的石頭象,竟然只是樹枝加積雪堆成,徒具石像模樣而已。
諸葛嘉的目光落在那片被滎國公拂拭出來的石頭上,抬手一掰,那薄薄的灰白石片應聲而落。
原來,整堆積雪之上,只有這幾處顯露出來的地方是石頭,而眾人被風雪所迷,寒凍之中滎國公已經率先掃出了石片,確定底下是石頭,誰還會將整座石像上的積雪都掃清查看?
見這邊的石像有異,把守神道的順陵衛立即將其他的石馬神獸推倒,一時間驚呼聲此起彼伏。
「這邊的獬豸也是雪堆!」
「這邊……麒麟身上有一半是雪堆!」
滎國公站在神道之上,一時震驚得久久無法回神。<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