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唐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士農工商的界限已經不復最初那般鮮明。

  這會兒工商兩類人雖還是有諸多限制,相對唐初而言靈活了許多,至少工匠不再是必須隨時接受官府徵調,而是可以納錢免役。

  這樣就湧現了一大批擁有「自由身」的手藝人,他們相當於僱傭工,有活就接活,沒錢還是照常生活,而不是直接入了官府讓幹什麼就只能幹什麼的匠籍。

  尤其是長安城這樣的繁華都會,對於手藝人的需求那更是旺盛至極,這讓許多人即便脫離了田產也有能靠自己的雙手養家餬口。

  雕版印刷這一塊的人才缺口是非常大的,即使已經由朝廷大力發展了將近十年,流通在市面上的印刷書籍還是供不應求,遠不能替代手抄本的存在。

  三娘覺得這個產業大有可為!

  她是親自跟進過雕版印刷過程的,實在不行還能托李俅請一批東宮老雕版師父過來教學,所以想在藍田縣構建雕版印刷產業鏈完全不成問題!

  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奠定人才基礎。

  三娘不知道自己能在藍田縣這邊干多久,反正先循序漸進地進行掃盲教育就是了。想要搞雕版印刷,你總得識字吧!

  既然欽天監那邊給李儼選的吉日是正月十六,三娘覺得這一定是個好日子,便麻溜地讓採薇學堂正式展開迎新工作。

  不少人陸續帶著孩子來報名。

  有些小孩子實在還太小的,便只能等下一批了。

  盧氏第一天便與其他縣官家眷一起對第一批生員進行初步篩選,本身就學識不錯的拉攏過來看能不能留著當夫子,接著再按照有無基礎進行分班教學。

  小孩子也按照年齡和基礎深淺粗略分好了初、中、上三舍。

  一通忙活下來,天色竟都暗了下來。

  三娘帶著狄平、狄安來陪她們吃飯,一方面是要了解生員們的情況,另一方面則是要了解盧氏她們工作上有沒有什麼難處。

  盧氏雖忙了一天,卻覺得心中分外充盈。

  她們也並不覺得自己從前在虛度光陰,只是如今兒女都長大了,不像兒時那麼依賴她們了,她們也應當有點自己的事情做,若是仍像以前那樣心裡眼裡只有丈夫孩子,丈夫和兒女指不定還會嫌她們煩。

  正好如今有這麼一樁事能讓她們湊在一起忙碌起來,她們豈會覺得有難處。

  盧氏笑道:「才第一天,哪能有什麼不好辦的事。」

  狄安悄然看了眼自己母親,只覺盧氏臉上的笑容比從前更多了,也更真切了。她也喜歡現在的生活,每天都能學到很多新東西,且還是高高興興地學。

  她們能遇到老師可真是太好了!

  三娘聽到採薇學堂這邊一切順利,心裡也開懷得很,舉起杯朝盧氏她們敬了一杯酒,還和她們感慨道:「今兒不愧是欽天監選定的吉日,辦起事來果然順遂得很。」

  有人不曉得今天是什麼日子,追問道:「吉日是怎麼個說法?」

  三娘便將李儼成親的事說與眾人聽。

  眾人這才想起她與東宮那些個郡王算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這方面的消息自然比旁人靈通些。

  意識到三娘與東宮關係匪淺,有些本來只想走個過場就退出的人心思又活絡起來:既然都參與了,那還是堅持下去好了,反正這邊做起事來都是有商有量的,不是特別累人。

  倘若將來眼前這位郭少府當真能飛黃騰達,她們卻肯定會後悔現在選擇半路退出!

  便是郭少府沒能飛黃騰達,至少她們也憑藉自己從小學來的本事在《藍田縣誌》上留了個名,而不是只作為丈夫的妻子在上頭記個姓氏。

  酒酣飯足,各自歸家。

  夜色已深,有更夫行走在街頭一下接一下地敲起了梆子,口裡喊著「河乾草脆,小心火燭」「天冷夜長,防火防盜」之類的警語。

  剛過了上元節,許多人還沉浸在昨日的熱鬧中,入夜也靜不下心來安歇,是以許多人家都還點著燈。

  三娘與鄭瑩等人沿著街道往回走,一路上有說有笑,連吹面而來的風都不覺得凍人了。

  翌日,三娘處理了一天正月這段時間堆積下來的事務,便聽有人來報說家中來了客人,乃是許久沒消息的李泌。

  三娘沒想到李泌會過來,收拾好案上的公文便回去了。

  到家一看卻發現蕭戡也在,兩個人正在庭院中比劍。

  三娘還是頭一次看李泌使劍。

  瞧他劍法純熟,和蕭戡打得有來有回,不似新學者,三娘頓覺自己不夠關心朋友,竟是不知曉李泌劍法也這般了得。

  看得她都都點手癢了,對蕭戡說道:「你比夠了就換我來。」

  蕭戡正在興頭上來著,聽三娘這麼說立刻接話:「你先等著,我一時半會是不會輸的!」

  結果李泌趁著他分心和三娘說話一下子挑掉了他手裡的劍。

  三娘看得哈哈大笑,毫不客氣地擠兌蕭戡:「這下我不用等了。」

  蕭戡不服氣地道:「不算,這哪能算數,都是你和我說話我才分了神。」

  三娘道:「不管你因為什麼分神,反正劍被人打掉了就是輸了。哪有遊俠兒能丟掉自己的劍!」

  這時繞樑已經幫三娘把劍取出來,三娘拿過自己的劍對李泌說道:「你不用讓著我,我們點到為止地比劃比劃就好,比完正好吃飯去。」<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