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人在開闊處嘿嗬嘿嗬地練起拳腳功夫來。

  狄平、狄安兄妹倆起來見了,馬上也跟過去湊熱鬧。

  裴迪和王維起得也早,坐在亭子裡圍著火爐看他們熱熱鬧鬧地晨起鍛鍊。

  也不知是不是跟著三娘多了,連先天有些不足的狄平身體都壯實了許多。擱在以前冬天他是出不了門的,如今出來玩了一天還是這麼精神奕奕!

  飯也蹭過了,景也賞過了,三娘吃過朝食後便領著幾個小的向王維辭行,說是要回去處理縣裡的事。

  王維笑著給她酌了杯剛溫好的米酒,說道:「我就不留你了,喝杯酒暖暖身子便回去吧。」

  三娘並不推辭,接過酒一口飲盡,和王維說好下次再來這邊蹭飯。

  王維道:「應門的是認得你的,便是我不在你也只管來。」

  三娘點頭。

  她五歲就認得王維了,有需要她肯定不會和王維客氣。

  回縣城後,三娘先把兩小孩送回狄縣尉家,省得他們親娘盧氏擔心。

  盧氏瞧見兩小孩身體越發康健了,大冬天出門回來臉上還白裡透紅的,一點凍著的樣子都沒有,心裡自然只有高興的份。

  三娘一走,兩小孩一左一右偎著盧氏就是好一通噓寒問暖,和盧氏說起自己從三娘那聽來的竹子開花的事。

  竹子開花結實尚且會耗空自己,人要懷胎十月生下孩子就更不容易了,他們必定會聽從三娘的教導好好孝順母親!

  盧氏聽後更加欣慰,做了許多好吃的,讓兩小孩送去縣衙給三娘吃。冬至這麼大的節日,三娘都沒回家,身邊沒個長輩照拂,她年長三娘許多歲,可得多看顧一二。

  等忙活完了,盧氏才想起狄縣尉也去了縣衙,便讓下人多備了一個食盒,跟著一併送去。

  三娘雖沒回家,卻也給家裡去了信,說起冬至大集以及抓到伙人販子的事,告訴他們自己被什麼事情絆住了腳。

  郭家祖父年紀漸漸大了,年輕時時常走南闖北,落下不少病根,如今精神漸漸不如往日,沒那麼愛出去蹭酒喝了。

  冬至見不著孫女,他心裡有些不痛快,便和妻子商量說要去藍田縣住,三娘一個人在外頭,怕她被人欺負了去,也怕她遇著難題沒人可以商量。

  夫妻倆琢磨了一宿,把事情定了下來,翌日便和三娘母親王氏說了。

  王氏何嘗不想女兒,只是家裡一大攤子事,老的老,小的小,她平時也走不開。聽二老說要去藍田縣那邊住,王氏二話不說應了下來。

  二老在那邊挺好的,她平時也好去見女兒。

  二老搬家不是小事,先是給三娘去了封信,接著便是里里外外地收拾。

  家裡的事有王氏忙裡忙外,郭家祖父便撒手不管了,只顧著出去和老朋友們話別:我要去藍田縣跟我孫女住了,以後便不能一起喝酒了。

  若是尋常人說自己跟著孫女住,不免會引起議論:你兒子都沒啦?怎麼要跟著你孫女跑?

  不過郭家祖父這些年最愛得瑟的便是他這個孫女,他能幹出這種事來一點都不叫人意外。

  大家都是聽個樂呵,倒是鍾紹京聽後若有所思。

  藍田縣,屋宅價錢可比長安便宜多了。

  總在長安和這些老朋友喝酒也沒什麼意思。

  藍田縣離得近,信當日就送到了。三娘得知她祖父要過來,那肯定是很開心的,馬上叫人把屋子收拾出來。

  三娘本來就更常待在書房那邊,平時看書寫信太晚一般都懶得回去,正好把主屋騰給二老住。

  其餘的倒是沒什麼,一應僕從二老都會從家裡帶過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她祖父可是有多年地方經驗的致仕刺史,遇到什麼問題她可以向祖父請教。

  比較巧的是,她鄰居也要搬家了,聽說是有人花了大價錢買他家宅子,他們決定換個大的。

  就是可惜不能繼續和三娘當鄰居了。

  三娘有些納悶,卻也不好追問到底是誰買的,只得安心干自己的活去。

  這段時間鄭瑩和繞樑她們分散在集市各處搜集了不少具有藍田特色的冬令貨物,一方面是給自己家採購年貨,一方面也是了解藍田縣各方面的情況。

  三娘把她們留在身邊可不是為了讓她們伺候人的,而是像雲錦一樣都能發揮所長。

  從八月授官到冬至大集,轉眼就已經是三個多月過去,三娘也算是把藍田縣摸了個底,接下來就該給底下的人都安排點活幹了。

  冬至假期過後,崔縣令就宣布好消息,他們的《藍田縣誌》可以動工了,只要他們針對藍田縣境內的人物和風物進行記錄就不算「私撰國史」。

  這可是項大工程,崔縣令召集縣中擅長文辭的讀書人都來參與《藍田縣誌》的修撰,自己的幕僚自然也都沒閒著。

  藍田縣但凡是識字的人都在討論這件事,不識字的人也曉得縣中要有大事發生了。

  藍田縣那些鄉紳富戶更是坐不住了,他們有錢有田產,就差點名聲了。要是能趁這個機會博個好名聲,自己孩子也好出頭!

  陸續有人通過各種關係旁敲側推、明詢暗問:縣裡需要修橋嗎?縣裡需要鋪路嗎?

  事實上藍田縣最不缺的就是橋和路。

  這可是入京的必經之路啊!

  就連王維別業所在的輞川一帶,那也是有山路直連「名利路」的,水陸交通可以說是比任何地方都要便捷。<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