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娘笑道:「我可是吃了你們兩頓酒食的,寫首催妝詩不算什麼。」

  康麗娘心道這可太重要了,三娘的催妝詩可是直接讓老秀才灰溜溜地跑了。

  要是那老秀才厚著臉皮坐下來吃酒,誰知道他喝醉後會不會胡說八道?人一輩子興許就這麼一次嫁娶,康麗娘可不想因為這種人害得自己的大喜日子不夠圓滿。

  只是這種話康麗娘卻不能對外人說,只能感激不已地送三娘一行人到村口。

  康麗娘可是新嫁娘,三娘沒拉著人家說太久的話,揮別這位美貌姑娘翻身上馬與鄭瑩她們到別處走訪去。

  李俅那日沒過來,還是從三娘嘴裡知道康麗娘與張獵戶那段良緣。

  「挺好的。」

  李俅笑著說道。

  只要世道太平,尋常百姓的生活其實挺好的,左鄰右里都是相熟的人,娶妻嫁人也是看對眼了便能在一起。比起生在皇室之中,他們在這方面倒是多了幾分自由。

  李俅私下給三娘透了個信:「宮中那位姓武的近來可能要不好了,你儘量別出什麼頭,最好是低調行事。」

  別看李隆基現在壓根不去看武惠妃,武惠妃真要不在了他興許又懷念起她的好來……至少得懷念十天八天吧。

  短是短了點,但撞槍口上的可能性終歸是有的。

  自從幼時從兄長那裡得知那個關於未來的「夢」,且許多事都已經一一印證,李俅便不憚於以最大的惡意揣度自己這位祖父。

  能避避風頭就避避風頭吧!

  只要不會心存僥倖,應對起來就會更加自如。

  三娘得了李俅的叮囑,點著頭說道:「你們也要小心。」她好歹是在藍田縣,他們可是在李隆基的眼皮底下。雖說他們這些年都是能不提李儼夢中之事就不提,可那樣的事誰能不記在心裡呢?

  李俅隨著三娘在藍田縣溜達了大半天,便騎著馬兒從灞橋回了長安。

  灞橋橫在灞水之上,自古以來就是送別之地,李俅看著在風中徐徐搖盪著的柳枝,心中也莫名生出幾分愁緒來。

  年紀越長,這樣的相聚興許便越少了。

  回到長安後李俅也沒急著回東宮,而是先安排人去幫三娘送信和土產,叮囑底下的人務必趕在中秋前把東西都送完。

  等事情都安排完了,李俅才回去尋他兄長說話。

  李儼婚期將近,只是他們這種婚事壓根不用自己做什麼,所以反而格外清閒。

  聽弟弟說起三娘在藍田縣的種種安排,李儼說道:「阿晗雖然為人要強,心腸卻是最軟和的。」

  不管是對那對新婚夫妻、對那老吏的孫女還是對那喪夫的老嫗,她都是儘可能地幫了自己能幫的忙。

  而且三娘給予她們的不僅是同情或施捨,而是想辦法讓她們自己立起來。

  這只是開了個頭而已。

  她會做越來越多的事。

  旁人當了縣尉可能瞧不上這九品芝麻官,她卻宛如魚入大海般自在到不得了。

  李儼笑著對自己弟弟說道:「這樣挺好。」

  這樣就挺好。

  李俅也笑著回:「我也覺得挺好。」

  有許多話即便是親兄弟也不能相互言說的,箇中滋味也只有他們自己知曉。

  中秋當日,長安城中十分熱鬧,長安詩壇也十分熱鬧,一時間湧現了不少懷念親友的詩、吟風頌月的詩。在這堆節假日特色文學之中,有幾首詩顯得十分扎眼……

  大多以《謝郭少府寄杏脯》《答郭少府贈藍田杏脯詩》為題。

  內容大多都是這樣的:你看這杏脯啊,又大又圓,賊拉好吃,我朋友郭少府送我的,我們的情誼真深厚啊真深厚。

  不明真相的路人:?????

  怎麼回事?

  這郭少府是誰啊?

  為什麼連李白這個御前紅人都給她寫詩?

  還有,這藍田杏脯真的這麼好吃嗎?

  你們有必要誇得驚為天杏嗎?

  我曲江杏脯不服!

  還真有不少好事老饕聞風而動,特意跑去藍田買杏脯吃。

  出了灞橋差不多就是藍田縣境內了,去一趟又不費勁。

  咱老饕最不怕的就是去各個犄角旮旯找吃的!

  藍田縣的百姓一時有點蒙,怎麼他們平時辛辛苦苦出去兜售杏脯都沒啥人搭理,這會兒卻來了這麼多人?

  得知是因為他們郭少府給不少親友送了杏脯當節禮、引得李白以及賀知章等人寫詩紛紛誇讚,那些個被人登門求購杏脯的人家都驚住了。

  他們這位少府不簡單啊!

  對於寫詩夸杏脯這件事,李白自己是有話說的。

  其實吧,藍田杏脯雖然品質上佳,吃著很不賴,但也遠不至於讓李白這麼讚不絕口,畢竟他平時也不好這一口。

  可是!

  可是!

  三娘在信里說她明年準備在藍田縣私下釀點杏花酒和杏子酒欸!

  要是他不好好夸一夸三娘送來的杏脯,叫三娘覺得他不喜歡收到她的禮物,明年釀好的酒就不給他送了!

  其實吧,什麼酒不酒的不要緊,要緊的是不能辜負了朋友的心意!

  他只是真心喜歡這個杏脯而已,絕對不是想喝什麼獨家特釀的杏花酒和杏子酒。

  第87章

  大唐酒肆開得遍地都是, 釀酒業自然也蓬勃發展,藍田縣就有不少釀酒行家。<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