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自從姑父去世以後,他姑姑就總一個人待著,別人和她說話她總不搭理,這次他們勸了好久都沒把她勸出門,大夥心裡都挺擔心的。

  沒想到郭少府居然能把她勸出來!

  中年漢子滿臉笑容:「二郎要是知道姑姑你願意來吃他喜酒,一定高興得很。」他是新郎的二伯,也是張婆婆的侄子,自然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

  接下來張家人對待三娘的態度就更殷切了,直接把她的座次安排在最前頭。

  不僅因為她的身份,還因為打心裡感激她。

  第85章

  花大半天參加了一場完整的農家婚禮, 於三娘而言也算是種格外新鮮的體驗。

  吃飽喝足,三娘便與鄭瑩她們一起騎馬回城。

  中秋將近,一路上月明星稀, 蕭戡喝了好幾輪酒,都有些醉了,坐馬上說要給三娘唱歌。

  一行人便踏著蕭戡那鬼哭狼嚎的歌聲歸去, 蕭戡那匹承載過迎親重責的馬兒忍不住時不時抖抖耳朵,似乎想把鑽進自己耳朵里髒東西給抖出去。

  三娘聽得樂到不行,等蕭戡驚天地泣鬼神的醉歌吼完了,笑眯眯地說道:「那該輪到我了。」

  她也趁著微醺的酒意哼哼起新學的歌兒。

  鄭瑩雖然時常在縣衙做事, 卻從不曾在外頭待到這麼晚, 更沒見過夜深人靜時分悄寂寂的原野與山林。此時有三娘清朗悅耳的歌聲相伴,茫茫的夜色瞧著似乎都不那麼嚇人了。

  眾人且歌且行, 很快回到縣城外。知曉是新來的郭少府回城, 守城門的人麻溜把門打開、恭恭敬敬迎她們入城。

  三娘多看了眼全程唯一一個認真查驗她印璽的守衛,沒馬上說什麼, 揮別蕭戡一行人回了自己住處。

  一夜好眠。

  崔縣令等人都從各自的僕從那裡聽聞三娘夜歸的事, 還有人甚至已經知曉三娘昨天都在那張家村做了什麼。

  崔縣令屏退來通風報信的下人,搖著頭笑了笑,心中不免感慨:到底是少年人啊,做事就是放縱肆意、不拘小節。

  左右縣中也沒什麼大事,崔縣令也沒尋三娘過來說話。

  倒是三娘吃過朝食後找了過來,手裡還拿著份文稿。

  崔縣令微微訝異。

  「郭少府坐下說話。」他客氣地招呼。

  三娘也不拘著, 在崔縣令對面落座,把手中的文稿呈給崔縣令。她說道:「下官在城裡城外轉悠了兩日, 有些粗淺的想法想和明府商量商量。」

  崔縣令眉頭一動,邊接過文稿邊詢問:「都是縣衙里一起辦事的同僚, 談不上什麼上官下官的,郭少府但說無妨。」

  三娘淺淺一笑,頰邊露出兩個笑窩,為她平添了幾分親和力。她娓娓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只走了這麼兩天,便聽聞縣中有許多善人善事、能工巧匠。不如我們整合有唐以來藍田縣的情況撰寫一本《藍田縣誌》,詳細記錄縣中的善男善女,以達到樹立標杆、移風易俗的好效果。還有藍田諸里的有什麼能人異士、能工巧匠以及各種名產特產,也可以一併整理歸整出來。」

  當然了,歷任的縣官也是要記錄在案的。

  這樣一來,作為《藍田縣誌》的編纂班子,她們這批縣官肯定是會列名其上。

  崔縣令乃是世家出身,世家最看重什麼?最看重的就是名聲,最看重的就是面子,要是讓他們覺得沒面子,官他們都不當了,不稀罕!

  可要是能賺名聲的事就不一樣了。

  即便有再大的困難、要再大的投入,只要是於名聲有利的事他們都願意干。

  時人並沒有修撰地方志的習慣,不過三娘曾在禁中讀過《華陽國志》《水經注》《括地誌》等等著作,都是介紹各地風土人情以及地理風貌的書籍。

  如果把範圍劃定在藍田縣內,那麼工作量應該會小很多,耗費的時間也會短很多,說不準能在崔縣令任期內修完。

  這種書是不能私自修的,須得上頭首肯了才行。

  像鄭虔當初在協律郎位置上負責採集風謠,自己一時手癢寫了八十幾篇文章點評當代風流人物,結果被人舉報「私撰國史」,硬生生被貶出去好些年。

  三娘一個九品縣尉當然牽不了這個頭,所以她得說服崔縣令參與進來,由他上報修纂《藍田縣誌》的計劃。

  崔縣令耐心聽著三娘講述關於編修縣誌的計劃,越聽越是心驚。

  只在縣裡走了這麼兩天,這郭家三娘居然就拿出這般完善的計劃來,著實讓人難以置信。

  尤其是她已經把過去各種方志的精髓都歸納總結出來,搭建出整本縣誌的框架——他們要做的,只是往裡頭填充相關內容而已!

  難怪賀監他們都對這小娘子格外偏愛,她做起事來真是又快又利落。

  甚至還有把控全局的能耐和魄力。

  崔縣令道:「我會擬個奏本上書朝廷稟報此事,郭少府這幾天可以繼續出去走走,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與我們講講。」

  他算是看明白了,人家真不是來走個過場的,而是真的想在縣尉任上干點實事。

  你說修《縣誌》能算什麼實事?

  那肯定是算的!

  想想看,誰家要想上咱縣誌,總得對縣裡有貢獻吧?以前的貢獻你說不出來,當場修個橋鋪個路挖個溝渠什麼的,那也算是善事一樁了。

  再把地方上的特產、名產以及能工巧匠都列出來,那影響也大著呢,出去做買賣都能多一樣能吹噓的事——我家這大杏可是上過縣誌的,買我們家的准沒錯!<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