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瞧見三娘一行人借了匹這樣的好馬給新郎迎親用,村人待她們的態度頓時有些不同,熱情還是那麼熱情,但不像一開始那樣連說話都帶著幾分小心翼翼,而是漸漸透出幾分由衷的歡迎與歡欣來。

  人心這種東西本來就是這樣,你的身份擺在那兒,旁人興許表現得敬你畏你,但絕不可能把你當自家人看待,也不可能因著你的身份打心裡服氣你。

  三娘還是第一次參加農家婚禮,看什麼都覺得新鮮,只覺這次真是來得巧了。要是改個日子過來,村人恐怕不會聚得這麼齊!

  士人與農家的擇偶情況以及婚禮習俗是不一樣的。

  士人為了娶到名門出身的妻子可謂是不辭辛苦,像李白那樣不遠千里跑去岳家娶親的情況並不罕見。

  只要岳家是有底蘊的人家,路途再遠他們都不會嫌累。

  比如杜甫在夔州閒著沒事想當次媒人,決定把自己姨母家的表侄女介紹給大理主簿封五郎。

  杜甫這位姨母嫁的人家可不簡單,乃是滎陽鄭氏。能娶到滎陽鄭氏女,哪個士人能不激動!

  杜甫這麼提了一嘴,人家就巴巴地跑到夔州和杜甫商量怎麼納采了。

  可惜這樁婚事最終沒能說成,因為人鄭家那邊來信說女兒已經許給別人了,那位主簿只能轉道去夔州隔壁的通州探個親。

  相比於這些讀書人看重門第、跋山涉水也要娶到名門之女的執著,農家嫁娶就比較務實了,大多都是近嫁近娶。

  所謂的「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說的就是一個村子大多才兩個姓氏,你娶我家女兒,我娶你家女兒,世世代代都如此,素來有「婚嫁不離村」的風俗。

  像今兒獵戶這樣跨村結親的都算是稀奇事。

  為了不叫鄰村把自家村子看輕了,村人們可不就卯足勁把村里村外都給裝點起來了嗎?

  三娘把這個村子了解了個七七八八,新郎便要去鄰村迎親了。

  作為一個最愛看熱鬧的人,三娘當然興致勃勃地跟了過去。

  新娘雖然同樣無父無母,但族中兄弟姐妹不少,祖父又是個在村中素有名望的村醫,那邊對這樁婚事也是很看重的。

  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孩子不外嫁還好,外嫁那肯定得把排場搞出來,人家女方家的青廬搭得老實在了,青廬下的擺滿喜糖、喜餅、瓜果,看起來十分豐盛。

  到了迎親這一步,聘禮和嫁妝都已經走完了,剩下的就全是儀式上的東西了。

  遠遠瞧見高大威武的新郎騎著匹神駿無比的馬來迎親,鄰村的人都驚了一下,從村頭開始就有不少人發出驚呼連連,忙跑回去與女方家人說了此事。

  要說騎馬迎親稀罕吧,那也不算特別稀罕。合舉家之力,誰還弄不來一匹馬?

  可這般神氣的馬可太難借了!

  別看他們都是農人,可他們村子挨著可是「名利路」來著,誰沒遠遠看過官兵與官老爺們騎著馬在官道上雄赳赳氣昂昂地經過?馬好馬壞,他們還是看得出來的!

  男方的迎親隊伍來得隆重,女方自然也覺得面上有光。

  女方那負責主持迎親的媒人也是個會來事的,當即帶人出來對著抵達門前的新郎念起了「請下馬詩」。

  本來農家成婚沒這一出,可這不是男方先弄來匹這麼神奇的馬兒嗎?簡單有簡單的流程,鄭重有鄭重的流程。

  自己寫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媒人的嘴巴可能說得很,寫不了她們還可以背現成的!

  村中的老秀才見有這一出,便站出來對下了馬的新郎笑道:「來而不往非禮也,該輪到你們這邊來首催妝詩了。」

  新郎一下子呆住了,叫他彎弓射箭他一射一個準,叫他寫詩他哪裡寫得來啊!

  新郎環顧左右,陪同來迎親的親友都是一臉為難,他們大字不識一個,怎麼變出那什麼催妝詩來?

  三娘一行人本來混在人群里看熱鬧,見新郎一行人被難住了,蕭戡推了推身旁的三娘,擠眉弄眼道:「該你上場了。」

  要不怎麼說來得好不如來得巧呢,三娘正好就會寫詩。

  三娘也不推辭,與蕭戡一同上前對新郎說道:「要不我來試試看。」

  同村的人登時想起來了,他們這位新縣尉可不是尋常縣尉,人家可是今年進士科的狀頭,可有名了!

  新郎也如逢救星,忙不迭說道:「少府您願意幫忙當然最好!」

  女方的人一聽新郎這稱呼,又是震驚不已:這位就是藍田縣新來的郭少府?

  本來三娘不想喧賓奪主,並沒有跟得太近,只有少數離得近的人感慨於她們一行人相當不凡的衣著打扮。如今她走到前頭來,眾人才驚覺自己村里來了個多了不得的小娘子。

  不說人家三榜第一的文采,光是這艷若驕陽的相貌便叫人一見難忘。

  更難得的是人家不僅來參加他們兩個村的婚禮,還要幫忙寫催妝詩!

  這是何等的榮耀啊!

  這件事他們可以吹上十年八年!

  催妝詩這種事對三娘來說當然沒什麼難度,這東西圖的就是一個喜慶,只要尋些與夫妻情深對應的典故寫進去就差不多了。

  三娘能一口氣寫幾十首都不帶停的!

  今兒只需要一首,三娘讓鄭瑩取來紙筆,她寫一句,鄭瑩便念一句,迎親隊伍里的人甭管聽沒聽懂,也跟著鄭瑩念。<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