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三娘記性特別好,每走訪完一家她都要檢查一下記錄內容,並且精確指出其中有偏差的地方當場讓她改了。不愧是能考進士的人!

  更讓鄭瑩驚訝的是三娘身邊幾個丫鬟都精通文辭。

  據說她們從小跟在三娘身邊,三娘閒暇時便給她們開蒙,連府中管事都想替自家兒孫求娶她們來著。

  只是為首的繞樑年近二十仍不願出嫁,說是要一直跟在三娘身邊,以至於底下的小丫鬟也都有樣學樣。

  三娘自己也才十四五歲,並沒有太考慮這些事,自然是身邊人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鄭瑩本來覺得自己的想法太過特立獨行,到了三娘家才知曉還有這麼多志同道合之人。

  她興奮到有些睡不著。

  第二天三娘醒得很早,準備城門一開就出城。見鄭瑩頂著兩個黑眼圈過來,她愣了一下,詢問鄭瑩是不是沒休息好。

  如果鄭瑩住這裡反而不習慣的話,早上再過來其實也沒問題的,她只是想趁著吃住在一起的機會和鄭瑩相互熟悉熟悉而已。

  鄭瑩忙道:「沒有,這裡很好,我只是太高興了,夜裡有些睡不著。」

  說到這裡她眼眶已有些泛紅。

  她阿耶從軍去了,一直沒回來,半點消息都沒有,周圍人都說她爹說不定已經不在了。她娘沒有兒子,為了護著她長大這些年不知遭了多少罪,落下一身毛病。

  她小時候每日被堂兄們攆出門給祖父送飯,曾僥倖被上任縣令家的夫人閒暇時帶在身邊教養,借著這樣的好機會學會了寫字算數。

  三娘聽說鄭瑩還遇到這樣一位好老師,不由追問道:「那位教你識字算數的好心娘子如今去哪兒了?」

  這樣好的人,她真想結交一二。

  鄭瑩抿了抿唇,眼眶更紅了。過了好一會,她才哽咽著說:「她已經不在了。」

  見左右沒有旁人,鄭瑩才與她說起那位縣令娘子的過往。

  既然能識文斷字,對方自然也是出身名門。

  只是出身名門也不一定命就好,這位縣令娘子就是命途多舛的那類人,她成親後兩次生產,生下的孩子都是沒長大就夭折了。

  她嫁的也是門當戶對的夫君,還是她表哥,兩邊婚前都是一家人,倒不會說什麼難聽話,只是有商有量地詢問她的意見,看要不要納個人回來生了孩子記到她名下。

  兩次失去親生骨肉,縣令娘子也有些心灰意冷,點頭允了此事。

  夫君納妾沒幾日,她正好看到了到縣衙給老鄭送飯的鄭瑩,覺得鄭瑩格外合她眼緣。許是出於移情作用,她把許多心血傾注在鄭瑩身上,讓鄭瑩每日在後衙多留一個時辰跟她識字。

  本來一切都挺好的,結果在庶子滿周歲的時候她又懷上了,最後竟死在產房裡。

  有長達三四年的師生情誼在,當時鄭瑩哭得比誰都傷心。

  對縣令來說,喪妻確實是件麻煩事,不過也只是一件麻煩事而已。

  正好他任期也快滿了,很快便收拾收拾回家守喪一年等候新任命。時隔數年,對方說不定已經迎娶新人、兒女繞膝了。

  難產這種事誰都不想的,縣令也算不得什麼過錯,只是鄭瑩作為縣令娘子的學生,心中總有許多不平。

  這場婚姻帶給她老師什麼呢?兩次喪子,丈夫納妾,死於難產。

  明明知道這一切怪不了任何人,她還是好難過啊。她不知道自己胸腔中鼓譟著的是什麼樣的情緒,只覺得好似有一張大網鋪天蓋地地朝她籠罩過來,而她根本不知道該往哪裡逃。

  她想做點什麼,卻不知曉該做什麼。

  直至去年她在崔縣令面前露了臉,她心中才躥出點微渺的火苗來:她如果也有能力奉養阿娘,是不是就不需要依仗別人了呢?只要她也爭取到一份體面的差使,她阿娘是不是就不用被人嘲笑沒有兒子了呢?

  當初三娘考中進士的消息傳到藍田縣,鄭瑩心裡的火苗登時躥得更高了。

  這幾天知曉三娘要來藍田縣當縣尉,她已經高興得輾轉反側了,更別提昨天聽到三娘親口說接下來讓她做事!

  三娘見鄭瑩說著說著已是淚流滿面,不由陪著她靜靜緬懷起那位即使自己滿心傷痛依然待人那麼好的縣令娘子。

  若非有鄭瑩這個始終惦念著對方的學生在,可能連她這個藍田縣尉也不知道曾有這麼個人。

  等鄭瑩收拾好心情,一行人便騎馬出行。

  長安在藍田縣北邊,三娘來時便是從灞橋出發,今兒決定先往北走,先去感受一下有名的「名利路」。

  只要是南邊來的信件,那可都要通過藍田縣內這幾個驛館傳遞,藍田縣的百姓最常被徵召起來乾的活就是修路和郵傳,三娘沿著官道往南走,一路上便遇到一撥送信的驛使。

  三娘順便把自己捎帶出來的信給了對方,托對方幫忙送往長安。

  得知三娘是新來的縣尉,驛使自然恭恭敬敬答應。只是繼續趕路的時候忍不住在心裡嘀咕:他們這位郭少府年紀可真小啊。

  人和人可真不一樣!

  三娘到最近的驛館歇了歇腳,與守著驛館的老吏嘮了嘮家常,沒一會就吃上了今年新做的杏脯。

  藍田縣的大杏長得特別好,豐收時滿樹都是黃澄澄的果子,吃也吃不完,賣也賣不掉,爛在樹上怪可惜的,手巧的人家便做成杏脯去長安的酒樓茶肆里兜售,也算是一門小營生。<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