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幾年她不僅跟著王維學琴,得空還能跟王維學畫,師生情分是越發牢固了。

  王維現在是左補闕,平時沒啥正經事要干,還挺閒的。

  得知三娘得了藍田縣縣尉的差使,王維笑道:「那倒是巧了,我剛在輞川那邊買了處別業,往後碰上休沐日我時不時會過去那邊小住一兩日。」

  王維這處別業乃是著名詩人宋之問當年留下來的產業,不管是選址還是園池風格都很有文人氣息。他拿下這處產業,就是想著以後有事沒事過去隱居幾天。

  三娘聽後十分高興。

  本以為可能好久都見不到長安的親朋好友,沒想到王維居然在藍田縣買了別業。輞川離藍田縣城不過六七里的路程,她騎馬過去可快了,往後休沐日可算有了個好去處!

  三娘麻溜說道:「您以後到了輞川那邊可得派人來給我說一聲!」

  王維:「……」

  知道了,以後休沐日肯定能經常見到這傢伙。

  第80章

  三娘得了任命, 過完千秋節便要去赴任。既然已經釋褐,她當然也領到了自己的官袍。

  是身碧色袍子。

  一開始像他們這樣的□□品官員穿的是青袍,只不過青布染深了看起來有點像紫色, 上頭覺得這樣容易混淆,不小心讓你給裝成三品大員了,於是扒拉出新嫩的碧色給低品官員穿。

  別人一看你這初春柳葉般的碧油油衣裳, 就知曉你是個才入仕途不久的官場新丁了。

  這種以官袍顏色區分官階也是必須的,畢竟有些人考上進士後興許已經三四十歲了,連看起來不算太年輕。為了方便同僚們之間相互施禮,當然還是分清楚點比較好!

  三娘穿上新官袍, 一張本來就格外嫩的臉更顯小了。

  千秋節當天, 她便要穿著這身官袍前去興慶宮給李隆基祝壽,低調地混入群臣中參與這次大型拍龍屁活動。

  事實上她們這幾個剛考完制科的考生還是很顯眼的, 因為一般來說以她們的品階沒有資格參與這種等級的聚會。

  可還是那句話, 千金難買皇帝高興。人家一年才過一次壽,想請誰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今兒李隆基不僅讓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員赴宴, 還把今年的新科進士、制科登科官員以及各方舉薦上來的特色人才(比如李白等人)全喊來了, 場面可以說是十分熱鬧。

  李白這個翰林供奉官階並不高,也和三娘一樣穿著碧色袍服,他倒是不在意這點,反正他眼下是天子面前的紅人。對於自己的未來,李白是非常樂觀的,他認為等李隆基見識了他高超的才華以後必會對他委以重任。

  現在一時的官職低微算不得什麼!

  這就是李白, 傲氣十足的李白。

  他奉詔入京前可是與妻兒載歌載舞地慶賀了一番,快活無比地放出一句豪言壯志:「仰天大笑出門去, 我輩豈是蓬蒿人!」

  三娘見李白在御前一副無拘無束的從容姿態,也挺為李白高興的。

  一個人處境如何往往可以從他的狀態看出來, 若是他容光煥發、意氣昂然,那他近來肯定過得好極了。倘若他灰頭土臉、垂頭喪氣,那不用想都知道他肯定陷入低谷了。

  這樣挺好,大家都有不錯的前程!

  三娘還在群臣中看到了剛回朝沒幾天的王昌齡。

  前些年王昌齡從汜水縣改任江寧丞,寫了不少好詩發表在《兩京文選》上,時人稱他為「王江寧」。

  太子李瑛愛惜他的才華,去年趁著他任滿拉拔了他一把,安排他回城當了監察御史。

  大唐的監察御史是要到處走的,三娘也許久沒見到王昌齡人了,像王維就是在當監察御史那段時間寫了許多邊塞詩。

  不過遠行這種事對王昌齡來說不算什麼難事,他以前可是出過玉門關的,這次帶薪出遊不過是重溫舊夢罷了。比起困守一地當縣尉或縣丞,王昌齡對監察御史這個差使不可謂不滿意!

  眾人輪流向李隆基獻上寫得花團錦簇的賀表,不僅在花萼樓混了頓飯吃,走時還拿到了御賜的「千秋鏡」。

  這東西起源於太宗「以人為鏡」的掌故。

  李隆基每逢生辰時不時會給群臣賜下內廷精心鑄造的千秋鏡,提醒群臣應該盡好「人鏡」責任。

  至於他自己照不照鏡子,那就再說吧。

  我聽不聽是我的事,樣子反正是要做足了。

  三娘美滋滋地揣好自己那面千秋鏡,感覺自己這趟來得可太值了。

  她獻上的不過是寫看似花團錦簇實則沒啥意義的詩文及賀表,得到的卻是實打實的好處!

  三娘趁機跑去和王昌齡敘了敘舊,詢問他搞地方工作的注意事項。

  當初她曾去汜水縣找王昌齡玩耍,粗淺地了解過縣尉的日常工作,可惜她當時是去玩兒的,根本沒想過自己這麼快能上手。

  都認識這麼多年了,王昌齡自然也不藏私,邊走邊給三娘講了不少自己這些年積攢的基層經驗。

  千秋節後,三娘就要去藍田縣赴任了。

  家裡人本來還想她過完中秋再去藍田縣,可三娘的心都已經飛過去了,哪裡還待得住,稍微收拾收拾便直奔藍田縣。

  縣城房價不高,對縣官來說還有各種租賃優惠,繞樑早便領著人過去提前收拾好一處宅邸,三娘基本什麼都不用愁,直接過去就好,連拎包這個環節都有人負責。<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