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給賀知章送過花枝了,又馬不停蹄地去找鍾紹京,給鍾紹京也戴上自己親自折的杏花。

  鍾紹京嘴上說著不稀罕,實際上叫人取了好墨好硯當她高中的贈禮,還捎帶了好幾卷名家真跡,遠到二王,近到褚遂良、歐陽詢,無所不有!

  三娘很有種自己是來人家越國公府洗劫寶庫的錯覺。

  「以後我再過來,您家裡人會不會把我關在門外?」

  三娘忍不住提出疑問。

  她只是帶了自己折的花枝過來,哪有這樣大搖大擺掃蕩走一堆寶貝的?!

  誰聽了不覺得她實在太過分了!

  鍾紹京對外人毒舌得很,對自己人也沒好到哪裡去,聞言冷笑道:「我自己的東西愛給誰給誰,他們要是不樂意的話且去考個狀元給我看看。」

  三娘與鍾紹京也算是許多年的忘年交了,深知鍾紹京是什麼興趣。

  她聽鍾紹京這麼說便沒再推辭,開開心心抱著一堆憑空得來的寶貝溜達回家。

  回到家自然又挨了她親娘一通教訓,讓她把東西列個單子方便以後回禮。

  三娘仔細清點了一番,才發現那堆名家真跡裡面還混入了鍾紹京自己寫的《靈飛經》。

  估摸著是鍾紹京想送她又不想明說,才混在這麼多名家真跡裡面給她。

  三娘單獨把這卷《靈飛經》挑了出來,準備接下來認真學習鍾紹京的小楷。

  她初學時賀知章便說過剛入門的人不適合學鍾紹京的字,如今她習字將近十年,應當算是跨過門檻了,可以試著揣摩鍾紹京那於細微處能顯出無窮變化來的筆法。

  以鍾紹京的家底,能稀罕她什麼回禮呢?她要是能練出點模樣來,興許還能讓他老人家高興高興!

  想到賀知章和鍾紹京的年紀,三娘心中不免又有些難過起來。

  即便賀知章說自己還能再喝二十年酒,可誰都知道人年紀一上來,身體便一天不如一天,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事。

  賀知章和鍾紹京同齡,賀知章老了,鍾紹京也老了,很難再像現在這樣看著她慢慢長大。

  三娘頓時不再去想白日裡的歡飲,靜下心來研習鍾紹京贈她的《靈飛經》。

  於新科進士而言,接下來就是一場接一場的宴飲,不停地寫詩、不停地應酬。

  饒是大夥都提前做了許多準備,一個兩個也都自詡是才高八斗的存在,這麼一通連軸轉下來還是有些吃不消。倒是三娘玩的時候玩得挺盡興,回家以後又能夠潛心習字,竟一點都不覺得難熬。

  第76章

  一輪又一輪的期集活動結束後, 就是為期三年的漫長守選期。

  主要是吧,進士幾乎年年有,李隆基還經常開設制科考試以及接受各種渠道的舉薦。

  這就導致朝廷官職僧多肉少, 但凡有個缺都得搶破頭,不僅新科進士沒官當,連在職官員任滿以後都要休官一段時間等空缺。

  像王昌齡那樣考上進士後守選三年, 混個了□□品的京師閒官熬資歷,過個五六年任期滿了再考個制科——結果考來個□□品的縣尉實缺,那都是常有的事。

  也就是說,沒有特別門路的人高中後可能前前後後花個十年才能當上個縣尉。

  所以守選期這三年就很考驗進士們的社會活動能力了。

  這其實也是李林甫不介意把三娘放到進士名單上的原因。

  進士而已, 真不算多稀罕的存在。

  六品官以下的大多都得經常休官等缺來著, 你一個進士出身頂多也就是混個芝麻大的職位,能掀起什麼風浪來?

  郭·掀不起風浪·三娘忙活完一連串的期集活動, 就積極地展開自己的守選期進修活動, 老師王維那邊肯定時要經常去拜訪的,鍾紹京他們那邊也不能落下, 時不時就拿著自己的《靈飛經》練習成果去找鍾紹京點評。

  鍾紹京看了表示她這水平差自己太遠了, 這也好意思拿出來給他看?

  三娘一點都不氣餒,振振有詞說什麼「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打好地基哪裡來的高樓大廈」。

  見她堅持練了下來,鍾紹京倒是沒再說什麼不好聽的話。

  到了六月初,三娘收到李白的來信,說是他馬上要奉詔來京當翰林供奉,聽說三娘如今也是長安酒場風雲人物, 到時候他們須得喝上幾杯。

  這信里話里話外都透著股春風得意的味道。

  三娘看到「翰林供奉」時眉頭卻動了動,不知怎地想起小時候聽說過的那個被杖殺的侏儒。

  那個侏儒的職位便是供奉。

  翰林供奉這名頭聽起來要清貴許多, 但也只是因為前頭加了「翰林」二字罷了,事實上也不過是為皇帝舞文弄墨的人。

  李白因為出身的緣故不能走科舉路子, 所以他是直接被授官的,給的官職自然不可能多大。

  他這個職位其實屬於翰林待詔行列,只要有一技之長都能被召入京師為皇帝服務,諸如琴、棋、書、畫、僧、道之流皆不例外。

  翰林待詔主要幫皇帝寫寫詩文、擬擬文書以及陪皇帝參與各種興趣活動,最初這活兒是由張九齡等朝中名臣兼任的,後來他們本職工作實在太忙了,朝廷便開始廣徵文學之士來幹這活。

  只要你是個有點名氣的文學愛好者,字寫得不錯且會寫詩作文,又有達官貴人為你作保,你便有機會入京為皇帝服務。<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