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出別的題她可能還會偏題,出《道德經》里的題她是絕對沒有半點問題的!

  三娘二話不說提筆寫起了草稿。

  考慮到自己這個唯一的女考生本來就很惹眼,三娘哪怕寫得再快也不打算第一個去交卷,而是逐字逐句把自己的草稿檢查了好幾遍,確定沒有犯忌諱以及沒有更好的典故可替換,她才坐直身子把寫好的兩篇詩賦謄抄到答卷上。

  到了下午,終於陸續有人交卷了。

  三娘便也趁此機會把答卷交了上去。

  她想著難得來考一次試,又溜達到廊下準備蹭頓吃的再走。這可是朝廷悉心為考生們準備的考試餐,來都來了,怎麼能空著肚子回去!

  三娘走到廊下分食處,才發現已經有個年約三十的中年士子已經在那兒領蒸餅。兩人四目相對,很有些惺惺相惜。

  他倆在廊下坐定,互通了姓名。

  其實三娘的名字在考生之中早就傳開了,便是她不說對方也知曉。

  對方則是姓呂名諲,乃是河東人士,幼年既孤且貧,所以養成了節儉勤勉的好習慣。這有免費的飯可吃,他當然是選擇吃飽再退場,正好省了一頓飯錢。

  三娘覺得呂諲還挺勵志的,與他一同吃飽喝足以後便與他稱兄道妹起來。

  結果等到她與呂諲相攜走出禮部貢院,才發現外頭有駕極其華麗的馬車在候著他。

  原來他少年時因為長得一表人才,被同鄉首富給相中了,不但把貌美如花的女兒嫁給了他,還賣力散財幫他揚名鋪路。

  瞧,不遠處那個掀開帘子看過來的美貌女子便是他愛妻程氏了。

  三娘:?????

  ……窮人竟只有我自己!

  要說窮,郭家其實也不窮。只是三娘壓根不知曉她祖父準備把洛陽那邊的產業留給她,平日裡又總是想法多多,一不留神就把錢都花光了。

  兜比臉乾淨,說的就是她這種人了。

  三娘積極上前與那位有錢的漂亮姐姐打招呼,只聊了一會就成為了對方異父異母的親姐妹,約好日後要多多往來。

  呂諲被妻子接走,三娘也被家裡人簇擁著歸家,耐心等待第二場考試放榜。

  順便備戰第三場。

  第三場考的是試策,按照往年的慣例應該一共有五道題。

  策問題一般分為明經策和時務策。

  明經策大多是搬出往聖先賢的名言問考生對此有什麼看法?又或者更高深一點,把兩部經典中相互矛盾的觀點列出來,繼續問考生你怎麼看!

  比如說《周易》裡面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意思似乎是君子應該終日心存警惕、小心謹慎;結果《論語》又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意思似乎又是小人才會小心謹慎、時常憂慮。你認為它們矛盾不矛盾?

  這時候就要考驗考生們有沒有深刻理解這些話的真正含義。

  而時務策則更務實一些,大抵是問「治國為什麼要以農為本」「應該怎麼讓君王納諫」之類的。

  比起前面兩場考試,策問題往往光題干就有百來字,換個不學無術的人去考怕是連考題都記不下來,更別提去分析題意了!

  三娘在國子監讀書時經常去其他科蹭課,國子監所有的夫子她都認識,這幾年沒少從諸位夫子那兒搜颳了不少往年真題,還央著賀知章他們給她出了許多模擬題來練手。

  只要能通過第二場,她對第三場還是有把握的。

  就等第二場考試出結果了!

  由於試策這一場的字數實在太多,還全都是主觀論述題,因而為了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第二場詩賦試會刷走一大批人。

  最終約莫只有一兩百人能獲得三試資格。

  也就是說考完前兩場試,留下來的人就只剩十分之一了!

  這讓考生們都有些緊張,每天夜裡都輾轉反側,恨不能第二天就是放榜日。

  禮部南院內的閱卷官們同樣很忙碌。

  詩賦題雖然比策問題字少些、規整些,讀多了還是腦仁疼。

  何況他們遇到自己格外欣賞的答卷後還要命人去把對應考生的作品集找出來,結合他們的過往佳作給個綜合評分,這工作量不可謂不大!

  哪怕考生總數少了一大半,第二場的閱卷工作仍然比第一場要繁重許多。

  就好像同一種口味的飯食吃個十遍八遍可能還不會膩,吃個千八百遍那簡直是味同嚼蠟。

  看著看著他們都快不認識「桃始華」三個字了。

  只偶爾看到叫人眼前一亮的好詩好賦,才能讓滿心疲倦的閱卷官們稍微振作起來。

  幸而第二場的閱卷時間十分充裕,不至於要他們把兩千多篇詩賦一口氣看完。

  到第三日傍晚,閱卷工作快要收尾了。

  負責跑腿的小吏捧上最後十份答卷擺到過來做最終統籌工作的韋陟案頭,殷勤地稟報導:「這便是最先交上來的十份答卷,依您的意思給您留著。」

  韋陟作為這次貢舉的主考官,哪怕是走個過場也得干點活,所以特意讓人把最先交的十份答卷留下來給他批閱。

  他相當隨意地箕踞而坐,拿起第一份卷子看了起來。

  這位考生還真是個快槍手,不僅交卷交得快,字更是寫得龍飛鳳舞,一副後面有狗攆著它們跑的潦草模樣。

  韋陟搖了搖頭,知道這個考生約莫是沒什麼把握能考上,所以準備來個以快取勝。<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