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娘自五歲起就潛心練字,又時常受賀知章、鍾紹京、張旭、顏真卿等人的點撥,一手字雖不能說獨成一家,卻已經遠勝於許多同齡人。

  考官讀了一遍題,耐心等考生們抄寫完畢,又踱步到場中讀第二遍。

  他讀題時用餘光掃過埋頭抄題的考生們,準備從字體上先給他們打個印象分。

  等掃見已經放下筆的三娘,考官自是往她卷子上多看了幾眼。

  只見她聽第一遍時便把題全抄完了,現在正認真聽著他的第二遍讀題在核對自己抄沒抄錯。

  再一看那捲子上的字,考官心中不免感慨:難怪國子監那邊願意保她應試,光是這手字便入得了中書省,由她寫出來的詔書一準叫人賞心悅目。

  事實上明書科那邊確實曾朝三娘拋出過橄欖枝。

  而且不止明經、明書兩科,連明算、明法科也都打過她主意,個個都聲稱可以保送她進對口衙署!

  要不是三娘想先試試難度最高的進士科,她的出路還真不少。

  如今天下讀書人都以進士出身為貴,恥不以文章聞達於天下,她的應試機會來之不易,當然想先把最難考的給考了。

  考上了是天大的好事,考不上她也不介意選別的路子,做人得懂得變通嘛。

  實在不行她還可以跟她爹一樣考武舉去,武狀元也是狀元來著。

  不過她能光明正大走進科舉考場的機會可能就這麼一次,所以三娘對待這次考試還是非常認真的。

  別人可以考許多次,可她是憑著這些年積攢的神童名聲以及聖人當初的戲言才拿到應試資格,要是她這次沒有考上估計就沒有第二次了。

  必須全力以赴!

  三娘懷著這樣的想法,認真地細讀起抄下來的帖經題。

  一般來說,進士科對帖經試的要求沒有明經科嚴格,第一場的十道題里能答通四道題就可以了,三娘卻沒有鬆懈,每一道題都認認真真答了過去。

  還把非必答的帖史題都給答完了。

  到下午已經陸續有人交卷,也有人抓耳撓腮捨不得離場,大抵是想堅持到點燭加時才放棄。三娘見有幾個人交了卷,便也認真把答卷檢查完交了上去。

  考官們直接把交上來的答卷送去給閱卷官們批閱,爭取能儘早把第一場的通過名單給列出來。

  第68章

  三娘考完出來, 開始閉門溫書。

  大唐進士科更注重詩賦,對帖經的重視還是開元二十五年才提出來的,因為不少朝臣認為進士不習正經、過於輕浮, 許多必讀經典都是一問三不知,很沒有讀書人的樣子。

  這才稍微加強了對第一場的看重,不過對進士們的要求依然是十題通四題即可。

  雖然第一場人數眾多, 不過全都是默寫題,給幾個字當提示讓你填上出整句,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沒有中間選項。

  這種題目批閱起來非常快, 大抵第三天一大早便能把通過名單放出來。

  今年負責主持春闈的禮部侍郎乃是郇國公韋陟,他十來歲就繼承國公之位, 如今也不過才四十多歲, 看起來還相當年輕。他是不負責批閱的,只在閱卷官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踱步過去看上兩眼。

  這會兒韋陟吃過朝食, 優哉游哉地來到禮部南院看看底下的人有沒有躲懶。不想才走到閱卷處, 便見一群閱卷官正圍在一起嘖嘖稱奇地看同一份卷子。

  韋陟心生好奇,不動聲色地擠到部屬堆里去,想看看是什麼樣的卷子引得他們這般驚嘆。

  等到那答卷上的字跡映入眼帘,韋陟也不免感嘆一聲:好字!

  這手字寫得清雋俊拔,只一眼便叫人心生喜愛。

  假以時日說不準能自成一家。

  大唐科舉不糊名、不謄錄,閱卷官看得見考生名籍, 也欣賞得到考生的字跡。

  大唐能湧現那麼多有名的書法家,也有科舉頗看重卷面分的原因在。

  你要是寫了一手丑字, 那肯定是不能錄取你的。畢竟等你考上了讓你寫公文,你整一手鬼畫符上來的話日常工作怎麼展開?

  韋陟本人也寫得一手好字, 感慨過後便開口詢問:「這是誰的卷子?」

  眾閱卷官聽到上官熟悉的聲音後才注意到韋陟的到來,忙轉身放下卷子朝他見禮。

  韋陟擺擺手,示意他們不必多禮,親自把卷子拿起來一看,只見卷頭赫然寫著一個叫他頗為意外的名字:郭晗。

  再一比對籍貫,是那個頗為有名的郭家三娘無疑了。

  郭家三娘交了不少朋友,連新昌公主家的長子都與她交情匪淺,不過韋陟比她年長不止一輩,平日裡與她自然沒什麼交集。

  他記得當年還看過她寫的《晦日詩》,只是那會兒郭家三娘才五六歲大,字能寫整齊就不錯了,哪裡有如今這般好?難怪賀知章和鍾紹京都把她當自家晚輩愛護。

  想來是遇到個天分好的不容易。

  韋陟掃了一眼,發現郭家三娘不僅字寫得好,題答得也好。

  本來只需要十題之中通四題就好,她答得無一字錯漏不說,還把附加的十道帖史題都答完了。

  正常情況下進士科是不用考史的,可要是進士覺得自己的帖經題答得不盡如意,還可以試著答帖史保底。這套附加題的要求稍微高一點,需要十題之中通過六題!

  結果眼前這份答卷竟是把兩套題都全答上了!<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