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聽祖父念叨過一句「不患寡而患不均」,此刻只覺這句話很有道理。

  三娘馬上昂起腦袋追問鍾紹京:「那我能去您家裡抄書嗎?」

  鍾紹京本來還真沒有邀個小娃娃在家裡做客的想法,不過話都說到這裡了,他當然不會拒絕。他笑道:「我基本都在家,可比老賀要清閒許多,你只管過來就是了。」

  三娘道:「那我一半兒抄您家的,一半兒抄賀學士家的!」

  她可不是喜新厭舊的壞孩子!

  鍾紹京哈哈笑道:「你若是多認識幾個人,書豈不是不夠分了?」

  三娘信誓旦旦:「就算認得再多的人,我也去您和賀學士家把書抄完。」她還給鍾紹京他們舉起了例子,比如她上回已經在大薦福寺認得了一個特別厲害(特別好看)的人,那可是個狀元!

  鍾紹京「喲」了一聲,奇道:「哪個狀元郎?」

  三娘立刻給鍾紹京介紹起了自己上個月才見過的王維,並且給他背起了那首「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是開元年間特別有名的詩人,不少佳作都被廣為傳唱。就算鍾紹京一度遠離長安,對王維其人也是頗為了解的。

  王維這人也算是少年得意,可惜運氣不太好,入朝沒幾年就遭牽連貶去外地。他這種才華出眾的人哪裡願意在地方上埋頭苦幹?沒幾年就棄官歸來在嵩山、南山等地方隱居,謀求再次出仕機會。

  不過像他們這種半退休狀態的老東西基本很少有人會來燒冷灶,是以鍾紹京也沒有見過這位大名鼎鼎的王狀元。

  鍾紹京笑道:「沒想到你去聽個俗講還能認識個狀元郎。」

  這件事用腳趾頭想都知道肯定是她那張嘴巴立了大功。

  畢竟任何一個人聽她叨叨半個時辰,估計都會對她印象深刻。

  三娘哪裡知道自己給人留下了「巨能說」的印象,還興致勃勃地給鍾紹京推薦自己覺得好吃的齋食,從麵食一直講到茶點,還特地介紹哪些吃起來松鬆軟軟。

  鍾紹京便提議索性直接去一趟大薦福寺嘗嘗鮮。

  三娘一臉糾結。

  「怎麼了?」賀知章關心地問。

  「我沒錢了。」三娘很是鬱悶。她這么小的年紀,平時理當不怎麼出門,所以月錢什麼的她是沒有的,只有自己平時存下來的小金庫。

  最近她出門次數太多,已經把小金庫揮霍一空!

  賀知章哈哈笑道:「上回你請我們吃朝食,今兒我們請你吃齋飯好了。」

  鍾紹京又瞧了郭家祖父一眼,眼神里的意思明顯是「你怎麼連個孫女都養不起」。

  郭家祖父:「……」

  我怎麼養孫女關你什麼事!

  一行人轉到前往大薦福寺。

  不知是不是每天的辛勤鍛鍊效果極佳,上次三娘過來還要她八叔抱一段路,這次她不僅自己走到了大薦福寺,還能一路活力充沛地給鍾紹京他們介紹沿途的景觀,仿佛她才是那個在長安生活了許多年的人似的。

  實際上這幾個人哪個不比她在長安待得久?

  走過小雁塔的時候,鍾紹京便調侃道:「這兒只是小雁塔,你要當狀元得去大雁塔。」

  三娘虛心求教:「為什麼?」

  鍾紹京道:「你連雁塔題詩都沒聽說過嗎?」他笑容更盛,「也是,你們家好像沒有科舉出身的。」

  郭家祖父:「……」

  每多接觸一次,他都能更深刻地體會到為什麼鍾紹京在朝中沒有朋友。

  這什麼人啊!

  說話從頭到尾沒一句中聽的!

  第19章

  三娘壓根看不出大人之間的種種想法,活力滿滿地直奔大薦福寺齋堂。沒等她找到適合的位置,就先瞧見獨坐在那兒的王維。

  三娘兩眼一亮,樂滋滋地跑過去跟王維問好,又給王維介紹賀知章幾人。

  王維自然是認得賀知章的,忙起身向賀知章幾人見禮。比起他不甚順暢的仕途,賀知章可謂是半生順遂,不管宮中出了何等變故,他依然是在御前頗有顏面的清貴文臣。

  說起來王維也不算犯了什麼大錯,只是他在當太樂丞的時候底下有伶人私自演出只有皇帝在場才能表演的《黃獅子》而已,算下來與他沒太大關係。如今事情已經過去那麼多年,王維還是想要結束閒居生活去謀求個一官半職的,只是得等個好時機罷了。

  在外沒那麼多拘束,幾人當即圍坐一桌,要了幾道特色齋菜當朝食。趁著齋食還沒上桌,賀知章便隨意地與王維閒聊起來。

  談笑間,賀知章給王維透了個消息:明年聖人有巡幸東都的計劃,到時丞相他們都會隨行。

  聰明人之間說話不必說得太明白,只要提這麼一句王維就懂了。

  當今聖上有在巡幸期間網羅在野人才的習慣,走到地方上如果能發現漏網人才,那必然是極高興的。只要他在那時候恰到好處地出現,那麼就等同於聖人收穫了尋得良才的喜悅,他則收穫了理想的官職,可謂一舉兩得的好事!

  王維聽明白了,沒提什麼汲引之事,而是笑著給賀知章介紹大薦福寺的吃食。

  旁邊的鐘紹京聽著聽著便樂道:「這些介紹詞聽著可真耳熟。」

  三娘聽後面上一紅。

  她就是現學現賣照搬王維給她們介紹齋食時的說辭而已,誰能想到正好又撞上王維本人呢!<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