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鍾紹京就沒遇到過這麼能追根究底的小孩兒,索性叫人把筆墨呈上來,抬手把《囝》的全詩給三娘寫到紙上。

  相比顧況他們灑脫自如的字體,鍾紹京連就著酒寫出來的都是秀致漂亮的小楷。明明是那么小一個字,筆劃之中卻有著無窮變化,技巧可謂是臻於完美。

  這樣的字若是被新手拿去臨摹,一定能把新手給帶進溝里。

  想在小楷這么小的字上展現出筆劃間的巧妙變化著實不易,需要有極高的筆墨把控能力,不管稍粗稍細還是稍重稍輕,寫出來的字都會失衡。

  總而言之,像鍾紹京這手冠絕長安的小楷,以三娘目前的小短手是絕對不可能學得來的。

  三娘本來只是想知道詩的內容,看鐘紹京提筆寫起來後便被他的字吸引住了。

  她不自覺地屏住呼吸,眼珠子跟著筆尖在紙上遊走,筆走到東她眼睛轉到東,筆走到西她眼睛轉到西,只覺自己見識到了很玄妙的一幕:明明都是一雙手一支筆,別人寫出來的字怎地這般好看!

  等到鍾紹京寫完了,她還沒從剛才的近距離觀摩中回過神來呢。

  鍾紹京本就酷愛書法,瞧見她這副看得入神的模樣覺得怪有趣的。他說道:「這麼喜歡看人寫字?」

  三娘聽到鍾紹京的詢問後終於從那種狀態中脫出。她先長長地呼出口氣,把自己的呼吸給順回來,才對鍾紹京說道:「您的字寫得太好啦,我都看入神了!」

  鍾紹京沒少聽人夸自己的字,聽著也不覺得新鮮或高興。他說道:「你才這麼大一點,怎麼知道別人的字寫得好不好?」

  三娘有些茫然地回道:「好看不就是好?」

  鍾紹京聽到這麼個回答,覺得也挺有道理。

  美醜這種東西,其實人生來就有基本的分辨能力。

  三娘狠狠誇了鍾紹京的字好一會,見其他人還在傳看那兩首回應「南金復生中土」的詩,便繼續就著《囝》展開自己的「十萬個為什麼」常規提問活動。

  顧況這首《囝》寫的確實很直白,只可惜開頭就讓三娘讀不太懂。

  講的是「囝生閩方,閩吏得之,乃絕其陽」。

  前兩句都好理解,閩就是福建一帶,囝就是男孩子。所以是福建一帶有個男孩子落到當地官吏手裡了!

  三娘看不明白的是「乃絕其陽」。

  三娘不懂就問:「『乃絕其陽』是什麼意思?」

  旁邊的賀知章本來邊喝著酒邊欣賞鍾紹京逗小孩這一難得的奇景,聽到三娘這句提問後一口酒嗆在喉間,弄得他連連咳嗽了好幾下。

  三娘見狀哪還顧得上追問啥叫「絕其陽」,趕忙跑過去幫賀知章拍背順氣。

  等她忙活完再轉頭一看,食案上那篇《囝》已經不見了。

  三娘有點迷茫。

  鍾紹京笑呵呵地道:「我讓人把它拿給你祖父了,你回到家再問你祖父那首詩具體講了什麼。公孫大娘馬上要出來了,你不想看嗎?」

  三娘一聽,馬上乖乖坐定等著看劍舞。

  ——她已經徹底忘記自己本來不是坐在這兒的。

  郭家祖父獨守空桌,遠遠看著自家乖巧可愛的小孫女先和別人說說笑笑再和別人嘀嘀咕咕,心裡酸得直冒泡泡。

  別問,問就是後悔,悔不該把寶貝孫女帶出來玩。

  他早該想到的啊,別家絕對沒有他家孫女這麼可愛的小娃娃!

  看這鐘可大平時整天板著一張臉,好似所有人都欠他八百兩,結果哄走別人家孫女居然不還!

  這是準備霸占他孫女到這次重陽宴結束嗎?!

  郭家祖父正在心裡譴責著鍾紹京的可恥行為,就有個侍者捧著張詩稿過來給他,說是越國公寫給三娘的,讓他先幫三娘收著。

  郭家祖父不明所以,打開詩稿一看,馬上看到了當頭一句「乃絕其陽」。

  郭家祖父:?????

  不是,您老人家給三娘寫這種東西做什麼?

  等看清楚寫詩的人是誰,郭家祖父不由目光複雜地看向那個泰然自若坐在那兒飲酒的少年郎。

  這首《囝》寫的是福建一帶官吏販賣閹奴的陋習,他們弄到當地小孩後會把他們剃髮閹割、戴上項圈,當做貨物拿去賣個好價錢。

  以至於詩中的「郎罷」(閩人對父親的稱呼)摧心痛哭:「我真不該生下你,生了你也不該養大你!」

  與其讓孩子活得豬狗不如,倒不如一開始就不生!

  要說詩才,還真看不出有多少詩才,但是讀了這首詩不免會對閩地官吏這種惡行生出幾分同情和憤怒來。

  只是如果思考一下這些閹奴的最終去向是哪裡,就知道這事兒該找誰算帳了。

  敢用閹人的無非是朝中那些皇親貴胄、達官貴人,閩地那些面孔醜惡、殘忍冷酷的官吏不過是想藉此賺錢或者討好自己靠山罷了。

  簡單來說就是,顧況這傢伙初生牛犢不怕虎,一露頭竟直接把整個宦官體系和朝中那些喜用閹奴的達官貴人給掃射了一圈。

  這事兒殘忍是殘忍了點,可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啊,你閒著沒事把它寫出來幹嘛!

  顧況啊顧況,你小子是不是不想在長安混了?

  本來你有這才華只需要寫幾篇錦繡文章就能出頭,非要跑去諷喻時事做什麼?年輕人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