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郭家祖父也往賀知章帶來的幾個後輩看去,一瞧見為首那少年郎的模樣,心裡咯噔一跳。

  他悄然伸手摁住旁邊的小孫女,生怕她靠臉識人的毛病又犯了,二話不說直接跑上去拉著人說話。

  賀知章笑著給兩邊介紹了一下,其餘幾個小孩兒都是賀家子弟,只這為首的少年郎是過來幫忙的,他姓李,單名一字泌。

  數年前賀知章遛彎時見了年方七歲的李泌,與他多聊了幾句,只覺此子很是不凡,和當今聖上提了句「此稚子目如秋水,必拜卿相」,當今聖上聞言頗感興趣,直接把他召入宮中問對。

  從此李泌便成了長安有名的神童,早早就在當今聖上那兒留了個好印象。

  在提攜後輩這件事上,賀知章向來是不留餘力的,瞅見什麼好苗子便想廣而告之。

  李泌一直感念賀知章的舉薦,今兒得知賀知章要大宴賓客便主動過來幫忙。

  現在賀知章讓他出來招待小客人,李泌自是不會輕慢三娘,含笑上前與三娘問好。

  三娘眨巴一下眼,感覺自己見到小神仙了。不出門她都不知道,外頭有這麼多長得比她八叔還好看的人吶!(郭八:你禮貌嗎?)

  不過真要說三娘被迷惑了那倒也不至於。

  她才五歲呢,哪裡懂那麼多複雜的東西,只是單純地偏愛美麗的皮囊罷了。頂多也就是多看幾眼!

  三娘露出甜滋滋的笑,積極向小朋友們進行自我介紹,沒一會就和賀家幾個小孩兒玩作一團。

  年紀稍長的李泌負責在旁邊看著她們。

  一看之下,他就發現郭家這位小娘子極具親和力和領導力,玩了幾輪遊戲後其他人都開始聽她安排。

  ……她還試圖安排到他頭上,力邀他一起玩耍。

  臨到要開宴的時候,郭家祖父出來找自家孫女,看到的就是一群小孩圍坐在一起,三娘拿著不知從哪討來的酒令籌主持小兒故事會。

  規則大體和席上行酒令差不多,抽到自飲類的酒籌就自己講個故事,抽到勸飲類的酒籌就在座中挑個人講故事,抽到處罰類的酒籌就得來接受相應懲罰,要是幸運地抽到「放」一類,表示本輪無事發生,可以開始新一輪的玩耍啦!

  因著這酒籌上寫的字句皆出自《論語》,三娘她們這些年紀小的娃娃還理解不來,所以解釋酒籌內容這活兒就落到了李泌頭上。

  李泌本來只想當個看客的,玩著玩著也沉浸進去了。

  主要還是三娘帶動能力太強,大家講故事的狀態很快就從最開始的磕磕絆絆變成後來的手舞足蹈、眉飛色舞,恨不得搜腸刮肚把自己知道的最有趣的事都講出來,贏得大家熱熱鬧鬧的喝彩聲。

  就,有點上頭。

  大唐神童李小泌,今天突然想當個普通小孩兒。

  赫然發現連李泌這位小小君子都跟著玩得挺歡的郭家祖父:「……」

  不知為啥並沒有太意外。

  可能是因為在家已經習慣了吧。

  沒看見他們家八郎小時候牛氣哄哄,後來碰上他這侄女兒以後也栽了嗎?那麼不學無術、不可一世的混帳小子,如今都會照顧小孩了。

  郭家祖父走到三娘旁邊招呼道:「一會就要開席了,玩好這一輪就過去吧。」

  李泌聞言如夢初醒。

  突然有點懷疑人生。

  他不是過來給賀學士幫忙的嗎?

  怎麼自己在這裡玩上了?

  哦,對哦,他是幫賀學士招待小客人來著。

  李泌看向自己負責招待的小客人三娘,心情很有些複雜。

  這位郭家小娘子莫不是有什麼輕輕鬆鬆迷惑人的奇異能力?

  他發誓,絕對不是他主動肩負起解說酒籌辭令這一責任的!

  第9章

  三娘聽她祖父細講了公孫大娘其人,對這次觀看劍舞也是很期待的。不過玩遊戲最重要的是有始有終,她愣是把最後一輪小兒故事會主持完畢,才提著色彩斑斕的飄逸裙擺跑到她祖父身邊去。

  眾人陸續入席,三娘也分到張對她來說算是很長很長的桌案,是個正兒八經的小客人沒錯了。

  大人們要歡暢宴飲,女子和小兒一般都是不入席的,是以座中年紀最小的要數三娘,其次便是同樣不算賀家小輩的李泌。

  若是單算女孩兒的話,那滿屋便只有三娘一個了。倒是有不少身著短臂、正當妙齡的侍女捧著瓜果點心及茶水酒飲次第入內,為每桌客人呈上東道主為客人們準備的吃食。

  賀知章考慮到大夥為了來赴宴沒能去登高折茱萸,一早便叫人去采了不少回來,每桌都放上一枝。

  三娘入座後便注意到了,好奇地拿起那枝掛著紅艷艷果子的茱萸看來看去,悄聲問旁邊的郭家祖父:「阿翁,這個是吃的麼?」

  郭家祖父道:「你前些天不還問茱萸是什麼,這便是了。」

  三娘記性好,一下子明白了,這不是吃的,是用來佩戴的。

  她當時為了去登高早問得一清二楚,茱萸大多都是插到頭上的。

  可惜她年紀還小,處於大人們所說的「垂髫」階段,頭髮還沒到紮成兩個小團團的長度,出門前只綁成了兩個短短的小揪揪。頭上插不了,唯有找找衣衫上有沒有適合插茱萸的地方!

  三娘當即把自己那支茱萸掰成適合的大小,開開心心地把它插到了自己小小的衣帶上。<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