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唯有郭幼明有種不太好的預感,他目送三娘兄妹幾人手拉手離開了,忍不住轉頭追問郭家祖父:「賀學士怎麼突然送我們阿晗字帖?」

  郭家祖父老神在在地說:「當然是因為知曉晗娘五歲能書,寫得還比你這個當叔父的好。」他說完還覺得不太夠,繼續打擊親兒子,「人賀學士行八,你也行八,怎地人家就是狀元之才,你卻連五歲的侄女都比不過?」

  已經淪為「鍋粑」挺久的郭幼明:「……」

  這家不待也罷!

  第3章

  小孩子不知道大人們說話經常會進行藝術加工,三娘打心裡覺得字帖當真是賀學士送她的,接下來也不見天黏著她八叔要去大薦福寺了,全心全意投入到練字大業之中,準備等學有所成後再央著祖父帶自己去拜訪賀學士。

  時人並不拘著女孩子讀書習字,甚至連騎馬彎弓也是能學的,三娘能自己找事干王氏自然樂見其成。畢竟她平日裡要撫育這麼多孩子,還得幫著家裡操持諸多雜務,沒辦法只顧著三娘一個。

  最令王氏欣慰的是幾個兒女都在三娘帶動下變得頗為好學,連最不學無術的小叔子郭八都勤勤懇懇抄書(主要是不抄完沒法出門)。

  為人父母的,不就想兒女個個都能有個好前程?郭曜很有兄長的樣子,讀書乏了便帶著弟弟妹妹們在中庭鍛鍊拳腳。他們郭家男兒大多都是要上戰場的,這一點阿耶早就告訴過郭曜,所以郭曜很自覺地督促弟弟妹妹勤練武藝。

  他們家裡已經有一個遊手好閒的人(郭八)了,不能再多了!

  正在抄書的郭幼明打了個噴嚏,手一抖,把抄了大半的《論語》給劃花了。他如喪考妣地換了張紙,暗自嘀咕:也不知是哪個挨千刀的背地裡罵他!

  轉眼來到九月初,郭幼明奇蹟般把他阿耶安排的抄書任務完成了。也不知是不是因為有了點羞恥心的緣故,他的字抄到最後居然整齊了不少。

  可見習字這事兒沒旁的捷徑,就是得靜下心來認真苦練。

  大半個月沒出門,可把郭幼明給憋壞了。他正要出去找自己的友人們玩耍,身後就添了個寸步不離跟著他跑的小尾巴,堅持不懈地提醒他「長齋月到啦」。

  大唐佛教以正月、五月、九月為長齋月,地方上的寺廟都會在長齋月中舉辦各種活動吸引香客,長安這種大都會當然會更熱鬧,連前去佛寺吃齋食的人都會比平時多上不少。

  三娘要做什麼事那可都是極有恆心的,等閒絕對不會放棄。

  郭幼明看著這個侄女兒長大,對她執拗的性情再了解不過,知曉自己今兒肯定甩不掉這小跟屁蟲,只能無奈地抱著她出門:「行吧,我帶你去大薦福寺玩耍總成了吧?」

  王氏早前便聽三娘念叨了幾次,見郭幼明直接就要抱著三娘出門去,趕忙把人喊住讓他等等,給他安排了兩個小廝和兩個丫鬟跟著,又把郭曜這個當兄長的也給喊上。

  別看郭曜才十一二歲,他身量已經趨近於尋常成年人,且遇事絕對比郭幼明要靠譜得多,有他看著妹妹王氏才能放心。

  至於坐席、供品、巾子、小食、替換衣裳之類的雜物,王氏也早叫人備好了,保證叔侄三人不管走到哪都能舒舒服服有吃有喝。當然,其中大部分東西都是為三娘準備的。

  郭幼明有些頭疼,他自己出門都是兩手空空的,有時候連個小廝都不帶,哪裡像小孩子出門這麼麻煩?等領著侄子侄女出了門,郭幼明才和三娘感慨起來:「阿晗可真是你阿娘的寶貝疙瘩。」

  三娘得意地應道:「對,阿娘可喜歡我了!」

  那理所當然且開開心心的小模樣兒看得郭幼明也怪稀罕的。

  郭幼明侄子侄女都多,光是他二哥家就已經生七個了,更別提他上頭足足有七位兄長。不過感情這種事都是處出來的,三娘這小娃娃從小最愛黏著他問東問西,他倆的關係自然最親近。

  這不,一路上看到新鮮東西,三娘又開啟「十萬個為什麼」模式,抓著她八叔的手問個沒完。

  好在郭幼明不愛讀書不愛練武,唯獨愛遊街串巷,對街上這些東西再熟悉不過。對上小侄女得到解答後熠熠發亮的崇拜眼神,他更是洋洋灑灑地給她介紹起近在咫尺的長安東市。

  比起魚龍混雜的長安西市,東市這邊要井然有序多了,主要負責滿足周圍那些達官貴人的日常需求。

  長安建城時的規劃便是如棋局般規整,不僅坊市安排得十分對稱,東西兩市裡頭也是劃拉得整整齊齊的。

  東市一共有八個門,除元宵節外俱都和各坊里那樣晨鼓開、暮鼓鎖,宵禁制度執行得非常嚴格,門內劃分為二百二十行,每行商家數以百計,貴人們都得乘著馬車才能把它從頭逛到尾。

  可見整個東市到底有多大。

  三娘長這麼大還沒去逛過東市,光是聽她八叔介紹都感覺自己已經開始眼花繚亂。她忍不住嘟囔:「長安真大!」

  就算在長安住好多年也逛不完整個長安城。

  郭幼明聽著她的稚言稚語,忍不住揉著她腦袋問:「累不累?要不要我抱著你走?」

  三娘認真回道:「我自己還能走,等累了我再跟你講。」

  郭幼明知道自家侄女從不會和他客氣,便繼續給她介紹起沿途的事物來。

  安仁坊離得不算特別遠,叔侄幾人慢騰騰地走,磨蹭了半個時辰也抵達了大薦福寺。<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