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頁
自此,三方角逐變為兩方對峙,高元吉一方實力更為強盛,在天下板蕩的第六個年頭,高元吉率軍攻入京都,高元乾自盡,高元吉改年號為永和,大赦天下。在賈瑋請求下,高元吉下了特旨,讓孀居鄴王府的賈元春帶著孩子回到賈家居住。
數月後,賈瑋揮兵北疆,經過兩三年的激戰,打下大夏朝北疆外的大片疆土,開創了大周皇朝。
從抄家至此,其間歷經艱險磨難,曲折傳奇,所幸合家平安,就連年事已高的賈母,至今還活得硬朗。
……
……
半個時辰左右,周金嗓重返樓堂,接著開講《大周演義》。
樓堂內也再次聚集了一幫茶客。
“各位看官,當時泰寧帝共有二妻五妾,二妻是雙娶,五妾中一位是媵嫁過來的貴妾,倆位是先前納下的屋中丫鬟,剩下倆位,一位是長公主所指,一位卻是個外室,還未有名份……卻說泰寧帝回到金陵故土之時,家眷中,只有長公主所指的妾室以及那個外室跟在身邊,其餘家眷皆留在了長公主府內。
“這裡頭自是有個緣故。蓋因泰寧帝倆位妻室皆身懷六甲,不好隨泰寧帝遠途勞頓,只得留在長公主府,擬產下孩子一年半載後,再行南下。五妾中的三位妾室便一同留下照料。
“……若事情順順噹噹,倒也罷了,最多一年多時間,泰寧帝便可同這五位妻妾在金陵重逢,誰知景隆二年秋,燕京劇變,隨後長公主同當今聖上退守川陝,也帶上泰寧帝的這五位妻妾以及剛出生數月的倆個孩子,從此泰寧帝同五位妻妾間便失去了音信……唉,天下板蕩,兵荒馬亂,等到雙方再次聯繫上時,已是三年之後了……
“一面是杳無音信,一面是苦苦等候……當時誰也不知這五位妻妾是生是死,如此苦等下去終究不是辦法,府中尊長認為泰寧帝身邊不能沒有主母,合議之下,讓他娶了史家的小姐……
“這位史家小姐同泰寧帝舊時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倆人婚後情意甚篤,次年,史家小姐便為泰寧帝生下一個兒子……但泰寧帝始終對五位生死未卜的妻妾念念不忘,可謂‘無情未必真豪傑’!”
說到此處,周金嗓拍了拍驚堂木,打算暫歇,吃茶休息,此時有茶客道,“在下聽說泰寧帝對朋友也是極重情義,他一位姓衛的摯友在燕京劇變中死去,他揮兵北疆之時,路過燕京,還特特地前往墳前祭奠,儀容莊肅,神色悲戚,在場之人無不動容。不知可有此事?”
周金嗓便道,“自然是有的。世人都這麼說呢。”話雖這般說,語氣卻不甚肯定。
冷子興在茶座上不由微微而笑。
他當然清楚,此事豈止是有,甚至大周開國後這兩三年,每年清明,賈瑋必遣人前來祭奠。
對摯友衛若蘭懷悼之情,可說是感人至深。
下午末時初刻,雨散天青,冷子興起身離座,往外而去。
這時周金嗓正說著一段題外話,“……呵呵,說來也是有趣,泰寧帝幼時,因喜拈脂弄粉,親近女孩兒家,被尊長斷定為長大必然好色,不堪造就……豈知大錯特錯,泰寧帝不但成就一代偉業,且絕不好色……各位看官,他一位帝王,本應有三宮六院,天下佳麗才是,但他身邊不過四位皇后,十一位皇貴妃,僅此而已……”
冷子興已走到門邊上,聽了這番話,腳步一頓,神色間多了幾分感慨,片刻後,方才慢慢踱出了茶樓。
遙想當年,在姑蘇之時,他同賈雨村邂逅,也曾交談過相似話題,他倒不認為賈瑋是好色之徒,覺得應是情痴情種,至於將來成就,尋常而已,如今看來,算是對了一半。
賈瑋身邊的四位皇后:寶釵、黛玉、寶琴、湘雲,十一位皇貴妃:襲人、麝月、晴雯、秋紋、碧痕、金釧、玉釧、鴛鴦、香菱、紫玉、唐小青,除了紫玉、唐小青,哪位不是自幼以來的情誼?
就算是紫玉和唐小青,彼此同賈瑋皆淵源頗深。
或許還有那位不可說的尊貴女子……最難消受美人恩,倆人間的情形,外人是怎麼也看不明白的……
這些個女子以外,賈瑋始終不曾對誰動心過。
沒有喜新厭舊,唯有相濡以沫,這不是情痴情種,又是什麼?
但在賈瑋的成就上,他確實錯判了,一代開國帝君,口口相傳的傳奇人物,無論如何,他也猜測不到。
回過頭來,令他感慨的是,如今物是人非,賈雨村,這個他當年的舊識,一同交談過此話題的人,因在燕京劇變後投靠了李元乾,永和元年,死在了李元吉的攻城大軍之中。
……
燕京。鎮國聖昌昭德長公主府。
中路三進庭院內,一個模樣兒俊秀的男童正邁著兩隻短腿在水池邊東跑跑西跑跑,玩得開心,旁邊倆位宮女不時或拉他一把,或出聲提醒,擔心他跑快了拌跤。
不大工夫,男童額頭見汗,倆位宮女便帶著他到廊上待著,一面拿手帕子給他擦汗,一面同他說話。
“大爺餓了麼?可要用些點心?”
男童搖搖頭。
“還是用些點心罷。不然,殿下會怪罪奴婢的。”
數月後,賈瑋揮兵北疆,經過兩三年的激戰,打下大夏朝北疆外的大片疆土,開創了大周皇朝。
從抄家至此,其間歷經艱險磨難,曲折傳奇,所幸合家平安,就連年事已高的賈母,至今還活得硬朗。
……
……
半個時辰左右,周金嗓重返樓堂,接著開講《大周演義》。
樓堂內也再次聚集了一幫茶客。
“各位看官,當時泰寧帝共有二妻五妾,二妻是雙娶,五妾中一位是媵嫁過來的貴妾,倆位是先前納下的屋中丫鬟,剩下倆位,一位是長公主所指,一位卻是個外室,還未有名份……卻說泰寧帝回到金陵故土之時,家眷中,只有長公主所指的妾室以及那個外室跟在身邊,其餘家眷皆留在了長公主府內。
“這裡頭自是有個緣故。蓋因泰寧帝倆位妻室皆身懷六甲,不好隨泰寧帝遠途勞頓,只得留在長公主府,擬產下孩子一年半載後,再行南下。五妾中的三位妾室便一同留下照料。
“……若事情順順噹噹,倒也罷了,最多一年多時間,泰寧帝便可同這五位妻妾在金陵重逢,誰知景隆二年秋,燕京劇變,隨後長公主同當今聖上退守川陝,也帶上泰寧帝的這五位妻妾以及剛出生數月的倆個孩子,從此泰寧帝同五位妻妾間便失去了音信……唉,天下板蕩,兵荒馬亂,等到雙方再次聯繫上時,已是三年之後了……
“一面是杳無音信,一面是苦苦等候……當時誰也不知這五位妻妾是生是死,如此苦等下去終究不是辦法,府中尊長認為泰寧帝身邊不能沒有主母,合議之下,讓他娶了史家的小姐……
“這位史家小姐同泰寧帝舊時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倆人婚後情意甚篤,次年,史家小姐便為泰寧帝生下一個兒子……但泰寧帝始終對五位生死未卜的妻妾念念不忘,可謂‘無情未必真豪傑’!”
說到此處,周金嗓拍了拍驚堂木,打算暫歇,吃茶休息,此時有茶客道,“在下聽說泰寧帝對朋友也是極重情義,他一位姓衛的摯友在燕京劇變中死去,他揮兵北疆之時,路過燕京,還特特地前往墳前祭奠,儀容莊肅,神色悲戚,在場之人無不動容。不知可有此事?”
周金嗓便道,“自然是有的。世人都這麼說呢。”話雖這般說,語氣卻不甚肯定。
冷子興在茶座上不由微微而笑。
他當然清楚,此事豈止是有,甚至大周開國後這兩三年,每年清明,賈瑋必遣人前來祭奠。
對摯友衛若蘭懷悼之情,可說是感人至深。
下午末時初刻,雨散天青,冷子興起身離座,往外而去。
這時周金嗓正說著一段題外話,“……呵呵,說來也是有趣,泰寧帝幼時,因喜拈脂弄粉,親近女孩兒家,被尊長斷定為長大必然好色,不堪造就……豈知大錯特錯,泰寧帝不但成就一代偉業,且絕不好色……各位看官,他一位帝王,本應有三宮六院,天下佳麗才是,但他身邊不過四位皇后,十一位皇貴妃,僅此而已……”
冷子興已走到門邊上,聽了這番話,腳步一頓,神色間多了幾分感慨,片刻後,方才慢慢踱出了茶樓。
遙想當年,在姑蘇之時,他同賈雨村邂逅,也曾交談過相似話題,他倒不認為賈瑋是好色之徒,覺得應是情痴情種,至於將來成就,尋常而已,如今看來,算是對了一半。
賈瑋身邊的四位皇后:寶釵、黛玉、寶琴、湘雲,十一位皇貴妃:襲人、麝月、晴雯、秋紋、碧痕、金釧、玉釧、鴛鴦、香菱、紫玉、唐小青,除了紫玉、唐小青,哪位不是自幼以來的情誼?
就算是紫玉和唐小青,彼此同賈瑋皆淵源頗深。
或許還有那位不可說的尊貴女子……最難消受美人恩,倆人間的情形,外人是怎麼也看不明白的……
這些個女子以外,賈瑋始終不曾對誰動心過。
沒有喜新厭舊,唯有相濡以沫,這不是情痴情種,又是什麼?
但在賈瑋的成就上,他確實錯判了,一代開國帝君,口口相傳的傳奇人物,無論如何,他也猜測不到。
回過頭來,令他感慨的是,如今物是人非,賈雨村,這個他當年的舊識,一同交談過此話題的人,因在燕京劇變後投靠了李元乾,永和元年,死在了李元吉的攻城大軍之中。
……
燕京。鎮國聖昌昭德長公主府。
中路三進庭院內,一個模樣兒俊秀的男童正邁著兩隻短腿在水池邊東跑跑西跑跑,玩得開心,旁邊倆位宮女不時或拉他一把,或出聲提醒,擔心他跑快了拌跤。
不大工夫,男童額頭見汗,倆位宮女便帶著他到廊上待著,一面拿手帕子給他擦汗,一面同他說話。
“大爺餓了麼?可要用些點心?”
男童搖搖頭。
“還是用些點心罷。不然,殿下會怪罪奴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