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頁
“諸位看官,當時賈家剛被抄家,照理說,無論暗地裡藏有多少家私,也不敢立即拿出來使用,可泰寧帝不怕,他身後的靠山是當時的鎮國聖昌長公主、如今的鎮國聖昌昭德長公主,果然,此事後來傳至朝廷,長公主出來說了一句‘賈家抄家後,我資與賈公子不少銀錢’,整個朝廷便壓雀無聲了……呵呵,話扯遠了,言歸正傳……”
“……眾所周知,唐小青姑娘的贖身銀是十三萬兩銀錢,泰寧帝拿出六、七萬兩,唐小青姑娘自個拿出六、七萬兩,算是湊足,原本即刻便可贖身離開,不料好事多磨,恰巧順王三子瑞郡王在場。這品玉樓同燕京的錦香院都是他們家的產業,他記得兩年前在燕京,泰寧帝曾婉拒過錦香院李媽媽登門求詩的請求,此時便設下門檻,道:‘賈公子替唐小青姑娘贖身,自是美談,本王也是樂見,不過,久仰公子詩才出眾,冠絕京都,何不當場賦詩一首,若媲美《錦瑟》,本王做主,贖身銀減去三萬,若不及《錦瑟》,哈哈,請公子再添三萬贖身銀便是’……
“瑞郡王以為設下這個門檻,泰寧帝十有八九要再掏三萬兩銀錢,畢竟《錦瑟》一曲,可遇而不可求,就算泰寧帝本人,在《錦瑟》之外,再有這等佳作,也是殊為不易……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泰寧帝幾乎想也不想,就點頭應允,當即寫下另一曲千古絕唱《無題》……”
說到此處,周金嗓正要吟誦此詩,座下早有茶客搶在他前頭念出聲來。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周金嗓見狀,不禁笑道,“這位看官念得好!當時泰寧帝一氣呵成,寫下這曲《無題》,瑞郡王登時色變,但他終究是個王爺,講究風度,不願食言,最終依諾減去三萬兩贖身銀,讓唐小青隨泰寧帝離去。不過,品玉樓也並沒吃虧,《無題》最先由品玉樓譜成曲子,傳唱開來,一時引來諸多客源。
“回過頭來,說幾句題外話。泰寧帝的這曲《無題》,一經問世,便即風靡。世人驚艷之餘,紛紛如揣摩《錦瑟》一樣揣摩這曲《無題》,此後,反反覆覆爭論下來,大多認可其中一種說法,說是這曲《無題》不僅包含了對唐小青姑娘的情意,更多的包含了對於家世沉淪的嘆息……首聯頭一句‘昨夜星辰昨夜風’即充滿了回顧往昔的惆悵……抄家之痛,躍然筆端……”
周金嗓這般說著,茶客們皆是微微點頭。
說書持續下去,講到寧榮二府諸人十一月中旬抵達金陵;講到賈瑋在金陵重新經商;講到燕京劇變,天下板蕩,福王高元貞退守江南……在這中間歇了兩場,隨後一直講到福王抗倭,找到賈瑋籌措銀兩,賈瑋自告奮勇組建民團。
此時臨近午時,周金嗓做揖退場,茶客們也陸續離去,茶座中只留下寥寥數人。
冷子興便是其一。
他左右無事,不過是消磨光陰,回家也罷,留在此處也罷,皆無不可,因此索性點了幾樣細點,在此用餐,等外頭雨歇了再走。
窗外淅淅瀝瀝,一面慢慢品著細點,一面回味適才的說書,他倒是不覺勾起了記憶。
身為賈家下人的女婿,他同賈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對於抄家後賈瑋一步步在金陵開創局面,最終開國登基,成為一國雄主的過程,他自然要比外人了解得多得多。
此時關於賈瑋的一些過往,一幕幕地在他眼前掠過。
寧榮二府諸人抵達金陵,安頓下來後,賈瑋開始著手經商,憑著自出機杼的商業才能,很快便財源廣進。
景隆二年秋,景隆帝崩,高元乾、高元吉、高元貞三位皇子爭奪帝位,燕京劇變,賈瑋摯友衛若蘭便在此次混亂中為亂兵所害。劇變歷時三個來月,到了臘月年底,原太子高元乾控制了京都,進而控制了整個北方,現太子高元吉退往川陝一帶,高婕也一同前往,福王高元貞則南下金陵。
翌年春,高元乾在京稱帝,年號元興,同時,高元吉、高元貞分別在成都、金陵稱帝,年號分別為天統、武定。
高元貞在金陵稱帝之後,既要應對高元乾的南下大軍,又要應對沿海一帶的倭寇,極為頭疼,不得不大量徵兵、加賦。
在這其中,為了儘快籌措巨額銀兩,在加賦之外,高元貞還親自召見了金陵巨商大賈,伸手要錢,這些人中就包括了賈瑋。
召見之際,各人都認捐了大筆銀錢,但同別個不同的是,賈瑋在認捐銀錢之外,主動提出組建民團,協助朝廷抗倭,最終獲得高元貞同意。
回去後,賈瑋立即發動賈、王、史、薛四族族人抗倭,經過數月時間操練,開赴浙東一帶,從互有勝負到屢屢獲勝,其間隊伍不斷壯大,大量民壯加入,由最初二千人的規模激增到了萬餘人,一年多後,倭寇被徹底盪除。
平倭歸來,賈瑋被高元貞封為浙東節度使,轄原有的平倭軍。正是靠著這支隊伍起家,在此後風雲變幻的三方角逐中,賈瑋累積實力,成為舉足輕重的將領,並挾威迫使高元貞向高元吉、高婕臣服。
“……眾所周知,唐小青姑娘的贖身銀是十三萬兩銀錢,泰寧帝拿出六、七萬兩,唐小青姑娘自個拿出六、七萬兩,算是湊足,原本即刻便可贖身離開,不料好事多磨,恰巧順王三子瑞郡王在場。這品玉樓同燕京的錦香院都是他們家的產業,他記得兩年前在燕京,泰寧帝曾婉拒過錦香院李媽媽登門求詩的請求,此時便設下門檻,道:‘賈公子替唐小青姑娘贖身,自是美談,本王也是樂見,不過,久仰公子詩才出眾,冠絕京都,何不當場賦詩一首,若媲美《錦瑟》,本王做主,贖身銀減去三萬,若不及《錦瑟》,哈哈,請公子再添三萬贖身銀便是’……
“瑞郡王以為設下這個門檻,泰寧帝十有八九要再掏三萬兩銀錢,畢竟《錦瑟》一曲,可遇而不可求,就算泰寧帝本人,在《錦瑟》之外,再有這等佳作,也是殊為不易……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泰寧帝幾乎想也不想,就點頭應允,當即寫下另一曲千古絕唱《無題》……”
說到此處,周金嗓正要吟誦此詩,座下早有茶客搶在他前頭念出聲來。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周金嗓見狀,不禁笑道,“這位看官念得好!當時泰寧帝一氣呵成,寫下這曲《無題》,瑞郡王登時色變,但他終究是個王爺,講究風度,不願食言,最終依諾減去三萬兩贖身銀,讓唐小青隨泰寧帝離去。不過,品玉樓也並沒吃虧,《無題》最先由品玉樓譜成曲子,傳唱開來,一時引來諸多客源。
“回過頭來,說幾句題外話。泰寧帝的這曲《無題》,一經問世,便即風靡。世人驚艷之餘,紛紛如揣摩《錦瑟》一樣揣摩這曲《無題》,此後,反反覆覆爭論下來,大多認可其中一種說法,說是這曲《無題》不僅包含了對唐小青姑娘的情意,更多的包含了對於家世沉淪的嘆息……首聯頭一句‘昨夜星辰昨夜風’即充滿了回顧往昔的惆悵……抄家之痛,躍然筆端……”
周金嗓這般說著,茶客們皆是微微點頭。
說書持續下去,講到寧榮二府諸人十一月中旬抵達金陵;講到賈瑋在金陵重新經商;講到燕京劇變,天下板蕩,福王高元貞退守江南……在這中間歇了兩場,隨後一直講到福王抗倭,找到賈瑋籌措銀兩,賈瑋自告奮勇組建民團。
此時臨近午時,周金嗓做揖退場,茶客們也陸續離去,茶座中只留下寥寥數人。
冷子興便是其一。
他左右無事,不過是消磨光陰,回家也罷,留在此處也罷,皆無不可,因此索性點了幾樣細點,在此用餐,等外頭雨歇了再走。
窗外淅淅瀝瀝,一面慢慢品著細點,一面回味適才的說書,他倒是不覺勾起了記憶。
身為賈家下人的女婿,他同賈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對於抄家後賈瑋一步步在金陵開創局面,最終開國登基,成為一國雄主的過程,他自然要比外人了解得多得多。
此時關於賈瑋的一些過往,一幕幕地在他眼前掠過。
寧榮二府諸人抵達金陵,安頓下來後,賈瑋開始著手經商,憑著自出機杼的商業才能,很快便財源廣進。
景隆二年秋,景隆帝崩,高元乾、高元吉、高元貞三位皇子爭奪帝位,燕京劇變,賈瑋摯友衛若蘭便在此次混亂中為亂兵所害。劇變歷時三個來月,到了臘月年底,原太子高元乾控制了京都,進而控制了整個北方,現太子高元吉退往川陝一帶,高婕也一同前往,福王高元貞則南下金陵。
翌年春,高元乾在京稱帝,年號元興,同時,高元吉、高元貞分別在成都、金陵稱帝,年號分別為天統、武定。
高元貞在金陵稱帝之後,既要應對高元乾的南下大軍,又要應對沿海一帶的倭寇,極為頭疼,不得不大量徵兵、加賦。
在這其中,為了儘快籌措巨額銀兩,在加賦之外,高元貞還親自召見了金陵巨商大賈,伸手要錢,這些人中就包括了賈瑋。
召見之際,各人都認捐了大筆銀錢,但同別個不同的是,賈瑋在認捐銀錢之外,主動提出組建民團,協助朝廷抗倭,最終獲得高元貞同意。
回去後,賈瑋立即發動賈、王、史、薛四族族人抗倭,經過數月時間操練,開赴浙東一帶,從互有勝負到屢屢獲勝,其間隊伍不斷壯大,大量民壯加入,由最初二千人的規模激增到了萬餘人,一年多後,倭寇被徹底盪除。
平倭歸來,賈瑋被高元貞封為浙東節度使,轄原有的平倭軍。正是靠著這支隊伍起家,在此後風雲變幻的三方角逐中,賈瑋累積實力,成為舉足輕重的將領,並挾威迫使高元貞向高元吉、高婕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