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浩聞言楊了楊眉毛:「李治?嗯~也好,我記得李治之前跟小昊的關係也還不錯吧,這樣他們之間應該也能有個配合,挺好,這李治好歹也是個成年人,應該不至於像小皇帝這麼沒用。」

  李欣卻道:「可我就怕小九他對你們父子倆心存怨毒。」

  秦浩笑了笑,安慰道:「沒事兒,放心吧,我心裡有數。」

  「他能不放心麼,在他印象中,李治雖然還有好些年可活,自己都未必能活的過他,但他的身體卻也沒幾年了,他們李家其他人犯了風疾,都是幾年就癱一癱就死,這位可好,一癱癱了幾十年都不死,在原本歷史中生生就這麼把江山送給了他老婆。」

  說真的,這體制簡直是太特麼適合當下一任皇帝了。

  「那,廢立之事又要找誰來動手呢?」

  「刀,是早就找好磨利了的,作這事,他還真比長孫沖讓我來的放心。」

  …………

  夜色降臨,窗外的寒風陣陣怒嚎著跟鬼片似的,一個身穿蓑衣的高大男子,徑直的站在秦浩他們家的後院當中,噗通一聲跪下,沉默著一句話也不說。

  秦浩趕緊走了過來,將來人攙扶住,一個勁的道:「賢侄這是幹什麼,你跟叔有什麼話還不能說的,你整這個是要幹什麼呀。」

  來人大吼道:「聞聽太傅要作大事,特來請纓。」

  「這……賢侄,你可是你們家獨苗了呀,我怎麼能讓你來幹這事呢?況且這事好說不好聽,你祖父當年是何等的忠良,我怎麼能讓你背負一個弒君的罪名?不行不行,這絕對不行。」

  來人抬起頭,怒道:「當年我祖父奮老邁之軀,拼死救駕,他呢?他是怎麼做的?若非太傅仁德,祖父就要以反賊之名被亂刀分屍挫骨揚灰了!請太傅一定將這大事交給我來做,讓我,親手殺了狗皇帝,為祖父報仇。」

  咔嚓一個大雷打亮了天,來人不是別人,正是李勣的嫡傳親孫,李敬業。

  第四百九十章 贊拜不名 劍履上殿

  「殺!!」

  還是你熟悉的配方,還是那熟悉的味道,還是那政變的老地方,玄武門。

  李敬業一馬當先,渾身浴血,將整個太極宮殺了個對穿,根本無人能擋,這一次,可沒有李勣那樣的忠臣來救他了。

  紙是包不住火的,當年長孫無忌政變的始末雖然至今都還是個謎,但大體脈絡天下人還是都比較清楚的,所以李象在下令射殺李勣的時候,他的民心就已經散了。

  君視臣如肱骨,臣視君為君父,君視臣為草芥,臣視君為仇寇,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李勣的兒子早死,一直都拿他這個孫子當接班人一樣在培養,作為原本歷史上可以跟長孫無忌分庭抗禮的一代權臣,就算他人退到了唐聯儲養老,卻也並不耽誤他安排他的兒子,所以在他和長孫無忌雙雙掛掉的時候,李敬業其實也繼承了相當大的一部分勢力,目前是少數幾個能跟長孫沖唱對手戲的一方勢力。

  小皇帝本來也沒什麼可負隅頑抗的力量了,長孫沖早就口頭向秦浩投了城,那些宮中的藩衛又向來聽秦浩的多於他的,甚至這次就連唐聯儲的金庫守衛都懶得管他了。

  所以,當李象的人頭飛起的時候,當李敬業滿臉的鮮血仰天長嘯的時候,整個太極宮似乎並沒有因為死了一個皇帝而有什麼天翻地覆的感覺。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文武百官甚至也沒有誰因為小皇帝的死而有什麼天崩地裂的感覺,秦浩只是一臉冷漠的宣讀了李象的罪狀,然後按部就班的去三請李泰登基,李泰三請不來,就順水推舟的去請了晉王李治。

  好像這一切全都順其自然了一樣。

  難道老子對朝堂的掌控已經不知不覺間到了這個地步了麼?

  好吧,如果真要跟某一個歷史人物相比,他現在跟霍光也確實是挺像的,真要說有什麼差別,或許是霍光無甚功勞,而秦浩又潑天大功吧。

  當李治坐上了皇帝寶座之後,秦浩對李治倒是恭敬的不行,一應禮數沒有半點缺少不說,還將許多皇帝應有的權利全都還給了他,儼然一副忠臣的模樣。

  對此,李治自然也表現出了一個弱勢天子應有的恭謹,總的來說君臣二人看起來還挺和諧,李治也是鐵了心的相當劉病已了,當然,如果他沒有風疾的話秦浩還真不太好處理。

  京城內外的反應至此差不多也就結束了,各地的李家刺史也沒都對此表示了默認,因為這至少表明了秦浩還有敬畏,還是拿自己當唐臣自居的,否則他完全可以扶一個兩三歲的小娃娃上去,而不是太宗皇帝根正苗紅的嫡子,三十多歲年富力強的成年人。

  這讓本來都做好準備平幾場叛亂的秦浩還冷不丁閃了一下。

  又是十天,李象的葬禮安排的差不多了,秦小昊也就回來了,這次人家好歹也是滅國之功,所以很自然的,就封了秦小昊為兵部尚書,兼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三品,尚書右僕射,只等著把風燭殘年的于志寧熬死,這天下就是他們爺倆的了。

  於是秦浩趁熱打鐵,一口氣又頒發了好幾條舊事重提的政令,全面放開了科舉制度,開放了士人寒門階層對政治的滲透,總之這一快,就是將武則天當年做過的原封不動的做了一遍。

  這還不算,宿衛的格局也被改變了,秦小昊這次回師,堂而皇之的將他的親兵營安排進了宿衛,那些親兵全是青幫各個堂主和各地大豪商的孩子,跟當年李淵的太原義從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已經有人管他們叫青幫義從或是商人義從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