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即使是中國也有被斬首的皇帝,但也很少有這種推翻了某個王朝,又回過頭來擁護這個王朝復辟的,就算是見多識廣的嬴政,也不免被這英國議會的能屈能伸以及英國國王的不計前嫌給折服了。
然而正在認真講課的林老師並不能感受到他們的驚訝,還在繼續講述著英國的革命史: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後,查理二世和他的繼任者詹姆斯二世並沒有吸取被砍頭的查理一世的教訓,尤其是在宗教問題上,在議會始終堅持英國國教的前提下,詹姆斯二世公開宣稱自己天主教教徒的身份,還不顧議會反對,強制恢復一系列天主教的活動,任命天主教徒擔任高-官,還頒布了《信仰自-由宣言》,打壓國教和清教徒,這引發了議會資產階級新貴族的強烈不滿。」
「1688年,英國主教上書要求撤銷第二號《信仰自-由宣言》,遭到詹姆斯二世的拒絕,上書的幾名主教甚至被以叛亂的名義逮捕,詹姆斯二世的這一舉動直接激化了國王和議會之間的矛盾。」
又是宗教問題,這國外的政-治還真是和宗教信仰緊密結合啊,蒙毅一邊感慨,一邊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間軸畫到了1688年。
嬴政聽到這裡,心中對宗教的不滿愈加深刻,國外這種所謂的宗教信仰對政-治的裹挾太過嚴重了,似乎整個歐洲史就是一部宗教史,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乃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宗教所控制,這絕不是他想看到的,但他相信,這種情況也絕不會在中國發生。
只是不知道林老師口中的「革命」進行到這一步,又將如何收場,所謂的「光榮革命」,又光榮在何處呢?
作者有話說:
想了很久,還是覺得政哥應該不會對查理一世的結局太過驚訝,尤其是在了解到英國的歷史之後,更多的應該是一種警示吧。
第76章 繼續上網課
蒙毅對這個所謂的「光榮革命」也比較感興趣, 他大致能夠猜測出資產階級革命的含義,結合林老師所講的代議制的概念,他也基本上可以推測出英國這場革命的結果, 但他還沒辦法理解這裡的「光榮」指的是什麼。
林老師並沒有吊他們的胃口, 直接開始講起了英國革命的最後一個高潮:
「詹姆斯二世的一系列行為激化了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專-制王權之間的矛盾,於是議會又看中了信奉新教的公主安妮和她的丈夫:荷蘭執政官威廉,並邀請威廉三世率軍來到英國發動起義,由於當時許多信奉新教的軍官叛變,因此這場起義最終以詹姆斯二世的失敗告終, 詹姆斯二世逃往法國之後,英國國王就由安妮和威廉共同擔任,英國進入了雙王共治時期, 威廉也同時成為了荷蘭和英國兩個國家的領袖。」
什麼情況?
蒙恬覺得林老師這段內容的信息量還是有點大, 他總覺得自己是不是聽錯了,這個英國議會的貴族們邀請別國的軍隊來自己國家起義?
還讓夫妻兩人共同擔任國王?
其中一個還是別的國家的領袖?
這是什麼神奇的關係?
不止蒙恬覺得驚訝, 就連一直在認真記筆記的蒙毅聽到這裡也覺得自己一時之間無從下手, 實在不知道這混亂的關係該如何理清, 這確定只是發生在一個國家的故事嗎?蒙毅忍不住懷疑。
嬴政雖然一直都很淡定, 但是聽到這裡也不免覺得詫異,自己國家起義要請求別國帶軍隊來。完了還奉其為國王,哪怕是有限-制國王權力的傳統的家,也略微顯得有些離譜吧。
「在這場革命中, 由於陣前大將叛變敵方, 最終幾乎沒有流血的獲得了勝利, 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 因此被英國人稱為『光榮革命』。」
原來如此, 居然是因為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流血事件才被稱為是「光榮革命」的, 也是,恐怕也沒有幾個革命是因為敵方大將軍臨時叛變而獲得勝利的吧。
嬴政想到這裡,默默看了一眼旁邊正聽的津津有味的蒙恬,心想幸好他的大將軍完全值得信任,絕對不可能做出這種事。
蒙恬正在心中感嘆英國國王的淒涼遭遇,餘光感受到王上沖他投來一道讚許的目光,便也回過去一個燦爛的笑臉,心道:王上比這些無能的國王強太多了,完全不用擔心這種情況,而且我們秦國也沒有什麼勞什子的基-督教。
嬴政看著蒙恬一臉傻笑的回望自己,就知道這孩子又在腦補秦國一統天下稱霸六國的未來了。
不過,嬴政想到這些日子的部署,恐怕這一天也並不遙遠了。
「光榮革命的結束,標誌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同時也為接下來的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奠定了政-治基礎。」
「英國的這場革命中,從被送上斷頭台的查理一世,到被驅逐的詹姆斯二世,再到被主動邀請來的威廉三世,在這個過程里,國王的命運都是被議會所決定,英國逐漸從君主專-制過渡到了議會主權。」
「光榮革命之後,英國頒布了《權利法案》,法案中明確規定了國王的立法權、徵稅權、司法權以及軍事權都受到法律和議會的限-制,同時保障了議會的選舉權、言論自-由權和集會權。因此,《權利法案》的頒布標誌著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從此英國在政-治上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資產階級力量進一步壯大,並且為後來成為世界殖民霸主奠定了政-治基礎。」
然而正在認真講課的林老師並不能感受到他們的驚訝,還在繼續講述著英國的革命史: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後,查理二世和他的繼任者詹姆斯二世並沒有吸取被砍頭的查理一世的教訓,尤其是在宗教問題上,在議會始終堅持英國國教的前提下,詹姆斯二世公開宣稱自己天主教教徒的身份,還不顧議會反對,強制恢復一系列天主教的活動,任命天主教徒擔任高-官,還頒布了《信仰自-由宣言》,打壓國教和清教徒,這引發了議會資產階級新貴族的強烈不滿。」
「1688年,英國主教上書要求撤銷第二號《信仰自-由宣言》,遭到詹姆斯二世的拒絕,上書的幾名主教甚至被以叛亂的名義逮捕,詹姆斯二世的這一舉動直接激化了國王和議會之間的矛盾。」
又是宗教問題,這國外的政-治還真是和宗教信仰緊密結合啊,蒙毅一邊感慨,一邊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間軸畫到了1688年。
嬴政聽到這裡,心中對宗教的不滿愈加深刻,國外這種所謂的宗教信仰對政-治的裹挾太過嚴重了,似乎整個歐洲史就是一部宗教史,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乃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宗教所控制,這絕不是他想看到的,但他相信,這種情況也絕不會在中國發生。
只是不知道林老師口中的「革命」進行到這一步,又將如何收場,所謂的「光榮革命」,又光榮在何處呢?
作者有話說:
想了很久,還是覺得政哥應該不會對查理一世的結局太過驚訝,尤其是在了解到英國的歷史之後,更多的應該是一種警示吧。
第76章 繼續上網課
蒙毅對這個所謂的「光榮革命」也比較感興趣, 他大致能夠猜測出資產階級革命的含義,結合林老師所講的代議制的概念,他也基本上可以推測出英國這場革命的結果, 但他還沒辦法理解這裡的「光榮」指的是什麼。
林老師並沒有吊他們的胃口, 直接開始講起了英國革命的最後一個高潮:
「詹姆斯二世的一系列行為激化了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專-制王權之間的矛盾,於是議會又看中了信奉新教的公主安妮和她的丈夫:荷蘭執政官威廉,並邀請威廉三世率軍來到英國發動起義,由於當時許多信奉新教的軍官叛變,因此這場起義最終以詹姆斯二世的失敗告終, 詹姆斯二世逃往法國之後,英國國王就由安妮和威廉共同擔任,英國進入了雙王共治時期, 威廉也同時成為了荷蘭和英國兩個國家的領袖。」
什麼情況?
蒙恬覺得林老師這段內容的信息量還是有點大, 他總覺得自己是不是聽錯了,這個英國議會的貴族們邀請別國的軍隊來自己國家起義?
還讓夫妻兩人共同擔任國王?
其中一個還是別的國家的領袖?
這是什麼神奇的關係?
不止蒙恬覺得驚訝, 就連一直在認真記筆記的蒙毅聽到這裡也覺得自己一時之間無從下手, 實在不知道這混亂的關係該如何理清, 這確定只是發生在一個國家的故事嗎?蒙毅忍不住懷疑。
嬴政雖然一直都很淡定, 但是聽到這裡也不免覺得詫異,自己國家起義要請求別國帶軍隊來。完了還奉其為國王,哪怕是有限-制國王權力的傳統的家,也略微顯得有些離譜吧。
「在這場革命中, 由於陣前大將叛變敵方, 最終幾乎沒有流血的獲得了勝利, 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 因此被英國人稱為『光榮革命』。」
原來如此, 居然是因為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流血事件才被稱為是「光榮革命」的, 也是,恐怕也沒有幾個革命是因為敵方大將軍臨時叛變而獲得勝利的吧。
嬴政想到這裡,默默看了一眼旁邊正聽的津津有味的蒙恬,心想幸好他的大將軍完全值得信任,絕對不可能做出這種事。
蒙恬正在心中感嘆英國國王的淒涼遭遇,餘光感受到王上沖他投來一道讚許的目光,便也回過去一個燦爛的笑臉,心道:王上比這些無能的國王強太多了,完全不用擔心這種情況,而且我們秦國也沒有什麼勞什子的基-督教。
嬴政看著蒙恬一臉傻笑的回望自己,就知道這孩子又在腦補秦國一統天下稱霸六國的未來了。
不過,嬴政想到這些日子的部署,恐怕這一天也並不遙遠了。
「光榮革命的結束,標誌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同時也為接下來的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奠定了政-治基礎。」
「英國的這場革命中,從被送上斷頭台的查理一世,到被驅逐的詹姆斯二世,再到被主動邀請來的威廉三世,在這個過程里,國王的命運都是被議會所決定,英國逐漸從君主專-制過渡到了議會主權。」
「光榮革命之後,英國頒布了《權利法案》,法案中明確規定了國王的立法權、徵稅權、司法權以及軍事權都受到法律和議會的限-制,同時保障了議會的選舉權、言論自-由權和集會權。因此,《權利法案》的頒布標誌著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從此英國在政-治上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資產階級力量進一步壯大,並且為後來成為世界殖民霸主奠定了政-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