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早在他“結婚”混美國身份之前,他就考慮建立一個真正獨立、公正的自由攝影師組織。他發明了“攝影版權”,把攝影師從僱傭身份變成自由藝術家。他力爭戰地攝影記者擺脫僱主和編輯的桎梏,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當世界的眼睛,做人類的良心。
1947年5月22日,紐約市政府給馬格南(Magnum)圖片社簽發法人證書,馬格南是卡帕、羅傑、西摩、布列松常喝的大瓶廉價紅酒,它源於拉丁語,意思是偉大、頑強。美國法律規定:馬格南從事攝影、肖像、圖片、畫片生意;加工、組織、設計、創作、製作;對個人、地方、景色、事件進行描繪、構圖,並做商業、工業、藝術性攝影;與攝影師、畫家、藝術家、藝術品供應人在材料、設備上合作,進行各種藝術作品的圖片處理。在它所屬的各分部經營上述同樣的生意業務,包括在全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
卡帕:自由屬於人民(7)
馬格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國際自由攝影家的合作機構,是天下第一的攝影團體,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各類《X X鏡頭》中令人瞠目的偉大照片,大多出自馬格南之手。如果卡帕沒被炸死,一定會追到中國,用他僅會的一句漢語當頭怒吼:“Buzhunbai!”
八、踩上地雷還按一下快門
卡帕之死也不像我們崇拜的烈士那樣驚心動魄,不但沒有高呼革命口號,還童心十足地按了最後一次快門。和他一起行動的英國著名戰地記者麥卡林(John Mackin)詳細記錄了卡帕的最後時刻:
1954年5月25日,卡帕和我隨法軍前哨部隊在紅河三角洲陷入越共伏擊。太陽在頭頂燃燒,大炮、坦克、迫擊炮在身後轟鳴……子彈混合著迫擊炮尖叫著朝我飛來。
14:50,卡帕敏捷地穿過彈雨向前跑去,他漲紅臉朝我大喊:“看著我,下次我會跑得更遠!”
14:55,大地由於爆炸而顫抖,法軍使用了火焰噴射器,棕色煙霧和橘紅火焰騰空而起。法軍中尉轉過頭問我:“原子彈也這樣嗎?”一邊的盧卡斯興奮地大喊:“操!這才是卡帕一直想要的那種照片。”
……卡帕躺在路基的斜坡上,離殘缺的左腿一英尺遠有一個爆炸後的大坑和炸壞的相機。他的胸部受了致命傷,左手還緊攥著另一架相機。我開始叫他的名字,大概第二次或第三次叫他時,他的嘴唇動了動,就像睡眠被人打擾了那樣,這就是卡帕的最後時刻……
人的運氣總有用完的一天,他活的時間不長,但活得充足,愛得廣博。
羅伯特·卡帕只活了41歲,短暫一生中參加了五次戰爭。“人過七十古來稀”,即使以70年計,365天×70年也不過25550天,短得讓人害怕。人總有一死,無法控制生命的長度,可讀書走路可以體驗人生的深度和厚度。卡帕笑稱:“攝影記者是最具挑戰的刺激職業,有那麼多金錢、那麼多美酒和那麼多漂亮姑娘。”“攝影記者的生命就像賭馬,可以押在這匹馬上,也可以押在那匹馬上,還可以在最後一剎收回。”與卡帕浪漫過的英格麗·褒曼在回憶錄中說卡帕“穿軍裝而有趣”,可老爹海明威始終把卡帕稱作“爺們兒”。儘管卡帕性格多變、國籍背景複雜、生活習慣怪異、貪杯好色、嗜賭成性、自私而神經質,但仍然聰明可愛。萊卡相機、35mm膠捲使敏感的卡帕天涯海角如虎添翼,他關心人類命運,對不同國籍、種族、性別、年齡、貧富、文化背景、黨派、宗教信仰一視同仁。他在戰爭、饑荒、災害基礎上完善關心人的原則,並把這種道德擴展世界各地。羅伯特·卡帕不僅留下一部戰爭編年史,更留下一種精神。
海南出版社《卡帕傳》、中國攝影出版社《世界的眼睛》都是我寫的序,前者描繪卡帕一生,後者介紹卡帕創建的馬格南攝影團體。現在廣西師大又讓我為卡帕的《Slightly Out Of Focus》寫書評。中文版書名叫做《失焦》,作為一個老攝影記者,我覺得更該譯作《焦點不實》。
10年前,我獨自駕車環繞美國,順道拜訪了墨西哥邊境的阿茲特克(Aztec)、可可帕(Cocopah)和東部的切諾基(Cherokee),印第安部落是美國最不發達的落後地區。作家史鐵生也參觀過類似部落,他們為來賓“跳熊的舞,唱鷹的歌”。作為回報,史鐵生把一盒中國音樂回贈主人,“我是一隻小呀小呀小小鳥,飛呀飛呀飛也飛不高……”這令崇尚野性的印第安人大惑不解。再翻看磁帶封套,小生們一個賽一個地奶油,更讓絡腮鬍須的印第安人困惑。所有種群的衰落都從種子開始,男人是人類的種子。
我崇拜踩上地雷還要再按一下快門的卡帕已經20多年,他使我告別狹隘、自滿的溫馨生活,從胸懷祖國到放眼世界。2000年我沿湄公河漂流金三角,邂逅一片面熟的稻田,再次看到了卡帕被地雷撕裂的那個瞬間……一直到現在,我還把我的電子信箱命名為:[email protected],用以保持我和卡帕的血肉聯繫。
勒妮:消滅法西斯(1)
一、希特勒獨享專寵之妮
如果把卡帕看作是眾人共享的自由種子,那勒妮則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納粹喉舌,玉體橫陳、橫豎是嘴、口叼法西斯大棒、咄咄逼人。港台尊她為“瑞芬舒丹”,總讓我想到天橋的藏醫、中藥,而我把元首御用的Leni Riefenstahl譯為“勒妮”,除了音譯之外,還有“希特勒獨享專寵之妮”的至上意境。名不正則言不順,暗含她憑藉元首的法西斯大棒吞
1947年5月22日,紐約市政府給馬格南(Magnum)圖片社簽發法人證書,馬格南是卡帕、羅傑、西摩、布列松常喝的大瓶廉價紅酒,它源於拉丁語,意思是偉大、頑強。美國法律規定:馬格南從事攝影、肖像、圖片、畫片生意;加工、組織、設計、創作、製作;對個人、地方、景色、事件進行描繪、構圖,並做商業、工業、藝術性攝影;與攝影師、畫家、藝術家、藝術品供應人在材料、設備上合作,進行各種藝術作品的圖片處理。在它所屬的各分部經營上述同樣的生意業務,包括在全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
卡帕:自由屬於人民(7)
馬格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國際自由攝影家的合作機構,是天下第一的攝影團體,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各類《X X鏡頭》中令人瞠目的偉大照片,大多出自馬格南之手。如果卡帕沒被炸死,一定會追到中國,用他僅會的一句漢語當頭怒吼:“Buzhunbai!”
八、踩上地雷還按一下快門
卡帕之死也不像我們崇拜的烈士那樣驚心動魄,不但沒有高呼革命口號,還童心十足地按了最後一次快門。和他一起行動的英國著名戰地記者麥卡林(John Mackin)詳細記錄了卡帕的最後時刻:
1954年5月25日,卡帕和我隨法軍前哨部隊在紅河三角洲陷入越共伏擊。太陽在頭頂燃燒,大炮、坦克、迫擊炮在身後轟鳴……子彈混合著迫擊炮尖叫著朝我飛來。
14:50,卡帕敏捷地穿過彈雨向前跑去,他漲紅臉朝我大喊:“看著我,下次我會跑得更遠!”
14:55,大地由於爆炸而顫抖,法軍使用了火焰噴射器,棕色煙霧和橘紅火焰騰空而起。法軍中尉轉過頭問我:“原子彈也這樣嗎?”一邊的盧卡斯興奮地大喊:“操!這才是卡帕一直想要的那種照片。”
……卡帕躺在路基的斜坡上,離殘缺的左腿一英尺遠有一個爆炸後的大坑和炸壞的相機。他的胸部受了致命傷,左手還緊攥著另一架相機。我開始叫他的名字,大概第二次或第三次叫他時,他的嘴唇動了動,就像睡眠被人打擾了那樣,這就是卡帕的最後時刻……
人的運氣總有用完的一天,他活的時間不長,但活得充足,愛得廣博。
羅伯特·卡帕只活了41歲,短暫一生中參加了五次戰爭。“人過七十古來稀”,即使以70年計,365天×70年也不過25550天,短得讓人害怕。人總有一死,無法控制生命的長度,可讀書走路可以體驗人生的深度和厚度。卡帕笑稱:“攝影記者是最具挑戰的刺激職業,有那麼多金錢、那麼多美酒和那麼多漂亮姑娘。”“攝影記者的生命就像賭馬,可以押在這匹馬上,也可以押在那匹馬上,還可以在最後一剎收回。”與卡帕浪漫過的英格麗·褒曼在回憶錄中說卡帕“穿軍裝而有趣”,可老爹海明威始終把卡帕稱作“爺們兒”。儘管卡帕性格多變、國籍背景複雜、生活習慣怪異、貪杯好色、嗜賭成性、自私而神經質,但仍然聰明可愛。萊卡相機、35mm膠捲使敏感的卡帕天涯海角如虎添翼,他關心人類命運,對不同國籍、種族、性別、年齡、貧富、文化背景、黨派、宗教信仰一視同仁。他在戰爭、饑荒、災害基礎上完善關心人的原則,並把這種道德擴展世界各地。羅伯特·卡帕不僅留下一部戰爭編年史,更留下一種精神。
海南出版社《卡帕傳》、中國攝影出版社《世界的眼睛》都是我寫的序,前者描繪卡帕一生,後者介紹卡帕創建的馬格南攝影團體。現在廣西師大又讓我為卡帕的《Slightly Out Of Focus》寫書評。中文版書名叫做《失焦》,作為一個老攝影記者,我覺得更該譯作《焦點不實》。
10年前,我獨自駕車環繞美國,順道拜訪了墨西哥邊境的阿茲特克(Aztec)、可可帕(Cocopah)和東部的切諾基(Cherokee),印第安部落是美國最不發達的落後地區。作家史鐵生也參觀過類似部落,他們為來賓“跳熊的舞,唱鷹的歌”。作為回報,史鐵生把一盒中國音樂回贈主人,“我是一隻小呀小呀小小鳥,飛呀飛呀飛也飛不高……”這令崇尚野性的印第安人大惑不解。再翻看磁帶封套,小生們一個賽一個地奶油,更讓絡腮鬍須的印第安人困惑。所有種群的衰落都從種子開始,男人是人類的種子。
我崇拜踩上地雷還要再按一下快門的卡帕已經20多年,他使我告別狹隘、自滿的溫馨生活,從胸懷祖國到放眼世界。2000年我沿湄公河漂流金三角,邂逅一片面熟的稻田,再次看到了卡帕被地雷撕裂的那個瞬間……一直到現在,我還把我的電子信箱命名為:[email protected],用以保持我和卡帕的血肉聯繫。
勒妮:消滅法西斯(1)
一、希特勒獨享專寵之妮
如果把卡帕看作是眾人共享的自由種子,那勒妮則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納粹喉舌,玉體橫陳、橫豎是嘴、口叼法西斯大棒、咄咄逼人。港台尊她為“瑞芬舒丹”,總讓我想到天橋的藏醫、中藥,而我把元首御用的Leni Riefenstahl譯為“勒妮”,除了音譯之外,還有“希特勒獨享專寵之妮”的至上意境。名不正則言不順,暗含她憑藉元首的法西斯大棒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