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加拿大集團軍的進攻,最初比較順利,但很快,他們發現自己陷入了洪水和泥濘地帶,無法進展。
2月23日,第9集團軍的“手榴彈”行動也開始了。這是一個有30萬人參加的非同凡響的行動。這一作戰的目的是渡過魯爾河。德軍的抵抗威脅不大,但魯爾河的洪水卻給辛普森製造了麻煩。河上的風浪打翻了工兵的好幾隻船,阻礙了架橋。
“手榴彈”戰役的發起,使“真正”作戰又恢復了最初的勢頭。第21集團軍群緩慢但是穩當地穿過了密密的樹林,在洪水淹沒過的平原上推進。霍羅克斯的第30軍一路破村克鎮,在一場自開戰以來最殘酷的肉搏戰之後,奪取了兩個重要目標:克萊維茨和戈什。
戈什被視為德齊格菲防線上最堅固的堡壘,戈什被攻克,蒙哥馬利大喜。但是,他很快發現,德軍的抵抗正在加強,等待他的是一個又一個“戈什”。被卡在魯爾和萊茵河狹長地帶的德軍11個師已準備作困獸之鬥。在辛普森那邊,戰鬥又取得了進展。第9集團軍在一條非常廣闊的戰線上安全地渡過魯爾河,全部損失僅92人,並且,他們在魯爾河上建起了7座能通過坦克的大橋和12座輕便橋。
儘管德軍對盟軍的萊茵河以西作戰計劃反應過於遲鈍,但是,當辛普森渡過河後,稍有頭腦的人都能看得出盟軍的目標所在。德西線指揮馮·龍德施泰特元帥看到,如果他不迅速後撤,盟軍的“真正”戰役和“手榴彈”將是兩把鐵錘,把他的兩支軍隊敲得粉碎。另外,在南面德弗斯戰線上的巴頓,也開始了行動,其進展更令他感到心驚肉跳。2月25日,他向希特勒報告說:假如不全面撤回萊茵河西岸部隊,盟軍下一步將毫不費力地渡過萊茵河,整個西線將徹底崩潰。
希特勒沒有理睬他的這一呼喚。
龍德施泰特再次提出把魯爾河和默茲河匯流處的部隊稍稍後撤。
希特勒依然不同意。這一次,他乾脆答覆:“不同意。”他甚至說,後撤,想都不應該想。
3月1日,辛普森的第9集團軍攻克了門興—格拉特巴赫,這是迄今攻占的德國第一個大城市。該城距萊茵河只有30公里。3月10日,第9集團軍與加拿大集團軍終於合兵一處,橫掃殘敵如風捲殘雲,順利地完成了“真正”作戰和“手榴彈”作戰。
在這次作戰中,“真正”行動和“手榴彈”行動一共打垮德軍19個師,使之傷亡達9萬人。蒙哥馬利如願地掃清了萊茵河西岸的德軍,打通了向東跨過萊茵河的道路。
盟軍已在萊茵河邊擺開了架勢。萊茵河水奔騰著,蒙哥馬利的內心也如這河水一般。他知道,離第三帝國喪鐘敲響的時刻已經不遠了。
2. 從萊茵河到波羅的海
從3月10日開始,蒙哥馬利指揮下的第21集團軍群和美第9集團軍就已在萊茵河西岸從諾伊斯到奈梅根一線擺開了陣勢。河上的橋樑已被德軍炸毀,只有雷馬根橋意外地成為美第1集團軍的戰利品,但這一地點並非蒙哥馬利所主張的主攻地點,因為在此過河後面對的將是一道石壁,今後的發展不會順利。
在德國離最後失敗已經不遠的這個時侯,一向以謹慎著稱的蒙哥馬利,顯得比以前更加小心。他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戰士在勝利前倒下,他要把成千上萬優秀的小伙子們送回到他們的母親和情人身邊。為此,他精心籌劃了第21集團軍群強渡萊茵河的計劃。這一計劃被稱之為“劫掠”。
根據“劫掠”計劃,蒙哥馬利打算在有極其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方才渡河。他的理由是:一、既然要渡河,那就要確有把握地過去,還要順利地向前推進。這是他同巴頓指揮風格上的最大區別。他在計劃大的作戰行動時,從不輕易冒險,把一些碰運氣的事當做可以預見的因素來考慮。二、有利於從北面直搗柏林。不僅要保證渡過河,而且要向軍事上(他的上司認為政治上的)極端重要的地區挺進,這樣才能使英國部隊放在棋盤正確的位置上,確保英國戰後在歐洲的地位。
經過10多天的準備,到3月23日,蒙哥馬利認為一切都已就緒。這時候,他已集中了35個師的兵力,約25萬噸物資,各類坦克、裝甲車約5000輛,各類車輛3萬輛,大炮3500門,戰鬥機3000架,重型轟炸機500架,另外還有36艘渡河用登陸艇。蒙哥馬利決定,戰役將於3月24日凌晨發起。他宣稱,“劫掠”戰役將取得他本人在這次大戰中最輝煌的戰績,其規模之大將僅次於“霸王”戰役,他要與“希特勒尚存的西部集團軍之精華較量一番”。
為了達成戰役突然性,蒙哥馬利對這次戰役作了充分的偽裝,這種偽裝基本上是他在阿拉曼時所用辦法的重現。前述的各種物資就是在這種偽裝的掩護下秘密屯集的。蒙哥馬利把他的這套偽裝辦法概括為“讓敵人知道進攻點,卻看不見進攻者”。
3月23日,蒙哥馬利發出了致集團軍群所有官兵的信,指出,“第21集團軍群即將橫渡萊茵河”。他號召大家,要“儘快投入戰鬥,早日結束對德戰爭”。
3月24日凌晨,“劫掠”戰役開始了。以英第2集團軍為左翼,美第9集團軍為右翼,在萊茵貝格到雷斯這一寬大正面上強渡萊茵河。加拿大集團軍則在雷斯以北的左翼執行任務。
2月23日,第9集團軍的“手榴彈”行動也開始了。這是一個有30萬人參加的非同凡響的行動。這一作戰的目的是渡過魯爾河。德軍的抵抗威脅不大,但魯爾河的洪水卻給辛普森製造了麻煩。河上的風浪打翻了工兵的好幾隻船,阻礙了架橋。
“手榴彈”戰役的發起,使“真正”作戰又恢復了最初的勢頭。第21集團軍群緩慢但是穩當地穿過了密密的樹林,在洪水淹沒過的平原上推進。霍羅克斯的第30軍一路破村克鎮,在一場自開戰以來最殘酷的肉搏戰之後,奪取了兩個重要目標:克萊維茨和戈什。
戈什被視為德齊格菲防線上最堅固的堡壘,戈什被攻克,蒙哥馬利大喜。但是,他很快發現,德軍的抵抗正在加強,等待他的是一個又一個“戈什”。被卡在魯爾和萊茵河狹長地帶的德軍11個師已準備作困獸之鬥。在辛普森那邊,戰鬥又取得了進展。第9集團軍在一條非常廣闊的戰線上安全地渡過魯爾河,全部損失僅92人,並且,他們在魯爾河上建起了7座能通過坦克的大橋和12座輕便橋。
儘管德軍對盟軍的萊茵河以西作戰計劃反應過於遲鈍,但是,當辛普森渡過河後,稍有頭腦的人都能看得出盟軍的目標所在。德西線指揮馮·龍德施泰特元帥看到,如果他不迅速後撤,盟軍的“真正”戰役和“手榴彈”將是兩把鐵錘,把他的兩支軍隊敲得粉碎。另外,在南面德弗斯戰線上的巴頓,也開始了行動,其進展更令他感到心驚肉跳。2月25日,他向希特勒報告說:假如不全面撤回萊茵河西岸部隊,盟軍下一步將毫不費力地渡過萊茵河,整個西線將徹底崩潰。
希特勒沒有理睬他的這一呼喚。
龍德施泰特再次提出把魯爾河和默茲河匯流處的部隊稍稍後撤。
希特勒依然不同意。這一次,他乾脆答覆:“不同意。”他甚至說,後撤,想都不應該想。
3月1日,辛普森的第9集團軍攻克了門興—格拉特巴赫,這是迄今攻占的德國第一個大城市。該城距萊茵河只有30公里。3月10日,第9集團軍與加拿大集團軍終於合兵一處,橫掃殘敵如風捲殘雲,順利地完成了“真正”作戰和“手榴彈”作戰。
在這次作戰中,“真正”行動和“手榴彈”行動一共打垮德軍19個師,使之傷亡達9萬人。蒙哥馬利如願地掃清了萊茵河西岸的德軍,打通了向東跨過萊茵河的道路。
盟軍已在萊茵河邊擺開了架勢。萊茵河水奔騰著,蒙哥馬利的內心也如這河水一般。他知道,離第三帝國喪鐘敲響的時刻已經不遠了。
2. 從萊茵河到波羅的海
從3月10日開始,蒙哥馬利指揮下的第21集團軍群和美第9集團軍就已在萊茵河西岸從諾伊斯到奈梅根一線擺開了陣勢。河上的橋樑已被德軍炸毀,只有雷馬根橋意外地成為美第1集團軍的戰利品,但這一地點並非蒙哥馬利所主張的主攻地點,因為在此過河後面對的將是一道石壁,今後的發展不會順利。
在德國離最後失敗已經不遠的這個時侯,一向以謹慎著稱的蒙哥馬利,顯得比以前更加小心。他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戰士在勝利前倒下,他要把成千上萬優秀的小伙子們送回到他們的母親和情人身邊。為此,他精心籌劃了第21集團軍群強渡萊茵河的計劃。這一計劃被稱之為“劫掠”。
根據“劫掠”計劃,蒙哥馬利打算在有極其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方才渡河。他的理由是:一、既然要渡河,那就要確有把握地過去,還要順利地向前推進。這是他同巴頓指揮風格上的最大區別。他在計劃大的作戰行動時,從不輕易冒險,把一些碰運氣的事當做可以預見的因素來考慮。二、有利於從北面直搗柏林。不僅要保證渡過河,而且要向軍事上(他的上司認為政治上的)極端重要的地區挺進,這樣才能使英國部隊放在棋盤正確的位置上,確保英國戰後在歐洲的地位。
經過10多天的準備,到3月23日,蒙哥馬利認為一切都已就緒。這時候,他已集中了35個師的兵力,約25萬噸物資,各類坦克、裝甲車約5000輛,各類車輛3萬輛,大炮3500門,戰鬥機3000架,重型轟炸機500架,另外還有36艘渡河用登陸艇。蒙哥馬利決定,戰役將於3月24日凌晨發起。他宣稱,“劫掠”戰役將取得他本人在這次大戰中最輝煌的戰績,其規模之大將僅次於“霸王”戰役,他要與“希特勒尚存的西部集團軍之精華較量一番”。
為了達成戰役突然性,蒙哥馬利對這次戰役作了充分的偽裝,這種偽裝基本上是他在阿拉曼時所用辦法的重現。前述的各種物資就是在這種偽裝的掩護下秘密屯集的。蒙哥馬利把他的這套偽裝辦法概括為“讓敵人知道進攻點,卻看不見進攻者”。
3月23日,蒙哥馬利發出了致集團軍群所有官兵的信,指出,“第21集團軍群即將橫渡萊茵河”。他號召大家,要“儘快投入戰鬥,早日結束對德戰爭”。
3月24日凌晨,“劫掠”戰役開始了。以英第2集團軍為左翼,美第9集團軍為右翼,在萊茵貝格到雷斯這一寬大正面上強渡萊茵河。加拿大集團軍則在雷斯以北的左翼執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