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玉竹掀開車簾,笑著朝他招了招手:「回去吧,大家別送了。」

  等馬車看不見後,百姓才停下腳步,太醫苑的白寧走到老伯身邊道:「你可知剛剛叫的宋郎中是誰?」

  「老朽不知。」

  「那是咱們當今皇上。」

  「啊?!」百姓們都傻了,沒想到這些日子竟然是皇上親自跟他們瞧的病?!

  *

  任青山被罷了官,犯了這麼大的錯,皇上能饒他一命實屬仁慈。他感恩戴德的叩謝了皇上,攜著一家老小回江南老家去了。

  歸京的途中,宋玉竹特地走了新修的官道,水泥路面被雨水沖刷後乾淨的像一塊大石板,馬車走上去絲毫沒有顛簸的感覺。

  不過路還沒修完,目前只修到了平順,還得再等兩年才能修到上京。

  宋玉竹靠在馬車上打開地圖看了看,永寧縣的街上已經有開門做生意的。

  打燒餅攤子,賣米麵的鋪子,以及茶樓和飯館都陸陸續續開始營業。

  永寧縣原本有人口三萬餘人,這次疫病過後剩下不足一萬人。

  不過有人就有希望,百姓就像是野地里的小草,雖然不起眼卻也是最頑強的,相信不久就能重新煥發生機。

  第87章 稅收

  疫病控制住後,也給宋玉竹提了個醒。這個時代的醫療設施落後,根本沒有醫院一說,生病只能靠當地的郎中醫治。一旦發生大型的疫病,就如同永寧縣一般,死傷慘烈。

  郎中的水平也不同,沒經歷過系統學習,這些人大部分是是憑藉個人經驗給人瞧病。誤判症狀的事時有發生,所以患者的一半是依靠自己的運氣,一般是靠郎中的本事。運氣碰上一個靠譜的郎中,興許一副藥醫到病除;運氣不好的,一個普通的傷寒都能要了命。

  而且醫術好的郎中大多都集中在州府縣城,供有錢人驅使,貧民百姓若是病了,只能依靠當地的赤腳郎中,病了放放血,吃點灶膛土或者上山采點藥兌付著。這也是古人平均壽命低的原因之一。

  宋玉竹想在每個州府建立,後世那種大型的綜合醫院,鄉鎮建立小型衛生所,確保百姓能治療普通的疾病。

  然而這件事說說容易,可真正實施起來卻非常難。

  醫院不比撫幼堂,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人手不夠用。一個經驗老道的郎中,要經歷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摸索,才能掌握中醫的基本方法。

  太醫苑就那麼些人,不可能全都分派出去,地方精通醫術的郎中們,自己就有醫館行醫治病,再請到醫院裡坐診,拆了東牆補西牆沒多大意義。

  其次想要教出合格的郎中也不易,學醫得識字,看醫典開藥方,不識字根本幹不了這個活。

  這個時代能上得起學的大多是富裕人家,他們都想考科舉當官,怎麼可能讓孩子去當郎中?

  郎中那是不入流的職業,就算考不上科舉,還有家業等著繼承,誰願意當郎中賺那三瓜兩棗的。

  事情又回到了原點,農耕社會,在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絕大部分人力都用在種田上,沒有富餘的人力可以支配。

  脫離實際談發展那就是耍流氓,所以想要擺脫這一現狀,第一件事就是增加人口。

  後世發展也離不開人口,一個能養活十四億人的國家,如今只有八千萬人,勞動力缺口可想而知。

  其次是提高糧食的產量,只有百姓吃飽穿暖,生活富裕了才可以發展其他產業。

  這也是宋玉竹沒把從科技樹上得來的圖紙拿出來的原因之一。

  *

  十月末的時候,濱州傳來消息,海港的蒸汽機船已經造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後的內部安裝和下水測試,預計來年春天就可以出海航行了!

  這艘船是迄今為止建造最大的船,船長八十六丈,船寬十五丈,吃水四丈,預估排水量可達一千五百多噸,載貨八百多噸。

  哪怕放在現代也絕對是一艘龐然大物!

  整艘船的龍骨用的是幾百年的老杉木,密度高,油性好,結實耐用,能抗住海水和風浪。

  船體分為上中下三個艙,最下面是動力艙,負責整艘船的航行動力,因為是蒸汽機船,必須要攜帶足夠量的煤,速度最高可以達到三十海里每小時。

  沈倫帶著下屬還研製了備用動力,一旦主動力出現故障,可以停下主蒸汽機檢修,使用備用動力繼續航行。

  船艙第二層是儲存艙和船員休息的地方,這裡儲存船員需要的淡水、食物和生活用品。

  第三層則是貨艙,也是整艘船最大的艙,裡面能裝下上萬件運輸的貨物。

  船上還配備了六門粗口徑的大炮,金炎研究出炸彈保險後,炮彈的炸膛機率已經非常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有了這些大炮,一旦在海上遇上危險,可以直接與敵軍開戰。

  這艘蒸汽機船,前後一共花費了七百萬兩白銀,幾乎是大啟兩年的稅收。幸好當初從世家搜颳了不少銀子,當然這些錢也讓宋玉竹花的差不多了。

  剩下就是決定派遣出海人選,宋玉竹打算派遣一支軍隊隨船去西方。

  他不光要讓西方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發達且富裕的國家,更讓他們明白,這個國家武力非常強盛,不可冒犯!

  趙驍必須趕在明年出海前,訓練出一支能力出眾且識水性的軍隊。

  如今京西大營常駐八萬大軍,其他的軍隊都被白一舟等人帶去了西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