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更別說,誰不知道劉仁軌、王玄策等這些少壯派的軍官,都是羽林宮出來的,那是天子門生,皇帝親信,這些人哪個不是飛速升遷。就說劉仁軌,開國之初還僅是個尉階都沒有的羽林騎,後來就幾乎是一年一升,甚至有時一年幾升,到如今十來年就升到了太守之位,再現在更是直升一道之經略大使。

  皇帝詔禁軍大將孫仁帥為雞林道右都督,郭孝恪為左布政使,李密授右布政使,崔仁師授左按察使,竇建德授右按察使。

  李密和竇建德這兩個被皇帝養在洛陽十多年的反王,這次居然得以授任雞林道的使職,很讓人意外,但更奇特的是御前會議上宰輔們居然無人反對。

  羅成認為養了李密竇建德等十幾年,如今天下大安,朝廷強盛無匹,李密等隋末反王其實已經沒有半點再反的本錢了,這個時候讓他們出來做點事情,也是發揮下他們的能力,總不能讓朝廷白養這麼多年,不管怎麼說,羅成還是認為李密與竇建德等人還是比較有本事的。

  這些年在京師任點閒職,也還表現不錯,故此這次給他們一個機會出來做事。

  金春秋被錦衣衛從洛陽自家宅中帶走,帶到了城外邙山的一座莊園裡。

  他表現的很配合,也一直沉默著。

  他也知道了一些消息,聽聞了老國王的去世,也知道了國內貴族們不願意接他回國繼位,然後他們惹怒了大秦。

  秦軍一路攻進新羅國,勢如破竹。

  據說在買肖城,新羅二十萬大軍兵敗如山倒,統領這支大軍的是當初曾有希望迎娶德曼公主,將來或許會繼承王位的金瘐信的弟弟。

  對於這些消息,金春秋聽了之後也沒有什麼哀傷難過的。

  新羅,完了。

  在秦國幾年,他很清楚的知道,這一次,新羅國完了。本來秦滅百濟之後,新羅就已經很危險了,只是當時秦國還要忙於穩固新征服的百濟,故此才放了新羅一馬。

  現在,那些愚蠢的貴族們,卻把刀送到了秦人手裡。

  他們挑起了戰爭,卻並沒有奪得戰爭勝利的能力。

  門推開。

  一隊士兵擁著一名宦官進來。

  「聖旨到!金春秋接旨!」

  金春秋起身,上前跪接聖旨,完全沒有半點抗拒逆反之心。

  「門下,制曰:……」

  平靜的聽完聖旨,金春秋口稱謝恩,接下聖旨。

  皇帝詔封金春秋為韓侯,授鴻臚寺少卿。

  沒有人再提金春秋是新羅王世子這件事情,金春秋自己也沒有提起半句。

  第1492章 賊配軍

  李世民在廣陵港登上遠洋海船崑崙號時,腋下夾著幾份在碼頭上買的報紙。在艉樓艙中坐下,李世民把手裡的報紙攤在了桌上。

  幾份新刊的報紙,頭條上都是關於劉仁軌征討新羅叛亂之事,這位年輕的將軍被各種稱讚,都說他深得皇帝兵法真傳,用兵如神等等。

  李世民迅速的翻閱了一遍,就沒有什麼興趣再看下去了。

  把報紙扔到一邊,他抬起腳架到桌上,閉目養神。

  身下的船只有輕微的晃動。

  什麼時候,劉仁軌這樣的無名之輩,也成為英雄了?

  想他李世民當年在遼東一戰成名,得天子楊廣讚賞的時候,劉仁軌又在哪呢?他李世民在淺水原大敗薛仁杲父子的數十萬西秦大軍時,劉仁軌又在哪?

  天子門生,新一代名將?

  如今的新羅軍,早就是殭屍莽莽,二十萬?不可能有這麼多,新羅雖說能湊起二十萬大軍,但短時間裡根本不可能在買肖城集結起二十萬大軍的。

  所以事實的真相,肯定不過是幾萬軍民的烏合之眾,因為大意輕敵,結果被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秦軍大敗而已。

  想他李世民打過的仗,隨便拿一個出來,都比這個精彩。

  他在林邑時,只靠著一群海賊,都能攻下林邑都城,生擒國王。打真臘都城文單時,更是可稱經典,全軍總共才萬二,他李世民親率一千五百騎兵為前鋒,奔襲三百里,直接閃電般攻下敵都文單。

  若是他跟劉仁軌一樣,手底下有朝廷的精銳府兵,只要三四千人,他都敢橫掃大秦周邊諸國了。

  艙門被人敲響。

  李世民冷冷的吐出一個字,「滾!」

  敲門的水手知趣的離開了。

  他現在的心情不太好。

  從林邑經略使任上干滿兩屆入朝,政事堂說給他論功升遷,授他兵部侍郎之職。

  但李世民不願意做兵部侍郎,羅藝說幫他走太子的路,為他謀一個外職。他違心的給太子送了點禮,又說了一些效忠的話,然後太子倒真是給他謀了個外職。

  可他娘的什麼紅海道宣撫使算什麼玩意?

  宣撫使確實比經略要高一級,也是封疆大使,但紅海道在哪?

  在那遙遠的泰西。

  太子召他去見面,還說沒給他謀到好差事,說本來想為他謀個西山道可是安西道的差事,誰知如今朝廷剛好要在泰西的紅海那裡布局,以保障海外貿易的利益,所以要新設一個紅海道,還要選一個能臣干將過去主持大局。

  皇帝看中了他,欽點的。

  李世民能說什麼?

  不管他願不願意,詔書已經頒下,他李世民不想去也不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