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魏晉之時,對於北方的諸胡就是過於優厚,那些被擊敗的諸胡內附,全都內遷,劃田授地,讓他們聚落而居,甚至依然是沿習他們的那一套傳統,這樣便成了國中之國,終究導致了五胡入侵亂華夏江山,這是前車之鑑,不可不防。」

  按馬周說的,只要這些蠻夷戎狄,依然保留著他們過去的名字、傳統習俗,依然是如過去般的單獨分開居住生活,那麼這些人不管他入沒入籍,有沒有內附,他們就始終都是蠻夷戎狄,絕沒有成為華夏一部份,這些人就早晚會成為禍害。

  羅成覺得這種觀點,正是如今大一統的大秦帝國需要的華夷之辯的統一思想。

  蠻夷們要麼歸化,要麼就依然是蠻夷,不可能讓他們有兩重身份,兩個國籍。對於想要歸化的蠻夷,當然歡迎,但沒有什麼特殊優待,不可能讓你們成為大秦帝國下的什麼突厥人、靺鞨人、粟特人、俚僚人、羌人等等,只要一入籍,你就是華夏,是漢人,是秦國子民。

  你就得用漢名漢姓,你就得蓄髮戴冠,你就得穿漢人衣服,就得學習漢話,就得繳賦納稅。

  更不會允許什麼突厥部落、粟特部落、羌人區等出現,不可能讓他們自治,讓他們成為國中之國。

  這就好比科舉考試,你蠻夷要是入了籍也一樣可以按正規渠道參加科舉,考不考的上,全憑你真本事,不會給你加分不會給你特招。

  ……

  三天後。

  殿試的成績出來了,筆試和面試的成績都出來了。

  十人名單擺在皇帝面前,這是最優的十人。

  筆試前十和面試前十,都有馬周。

  馬周的那通華夷之辯說的大氣,深得皇帝讚賞,諸位考官們也很支持。他的那番話,很符合如今朝堂上的華夷之策,更深得皇帝喜歡。

  毫無疑問,羅成最終欽點了馬周為狀元郎,一甲第一名,狀元郎,賜進士及第!

  第二名皇帝欽點了孫伏伽,這也是位河北士子,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孫伏伽曾經在隋朝時就考中了進士,大業末還任過大理寺史,是一位懷才不遇的小官。隋亡後,還曾在李淵的偽唐任過長安縣法曹,因上書李淵言事有功,被李淵升為治書侍御史,不過後來因上書言事被李淵免官。

  此後回到河北老家讀書靜修,這次前來參加科舉,也是一路過關斬將,尤其是他的判案判的極好,殿試上的答辯雖沒有馬周那麼出色,可也是得到皇帝好評。這次殿試,皇帝欽點其為一甲榜眼。

  探花郎皇帝則點了出身京兆韋氏的韋待價,他是尚書右丞韋挺之子,韋待價名門子弟,確實也很有才氣,皇帝對其很滿意,從殿試前十中點為探花。

  天津橋北,皇城端門前。

  二百三十名進士皆在此等候放榜。

  秘書監王珪親自捧著金榜出來。

  金榜懸於端門前,秘書監親自唱名。

  唱名從後往前,第一個被唱名的是三甲同進士出身的第一百九十七名。

  「侯君素,三甲第一百九十七名,賜同進士出身!」

  來自關中的士子侯君素激動萬分,他是朝中大將侯君集的族弟,但打小學文,沒想到這次還真的能夠中得進士,哪怕是最後一名,也是高興萬分。

  「我中了,中進士了!」

  貢士變成了真正的進士,鯉魚躍進了龍門。

  四周傳來一片恭喜之聲。

  ……

  「一甲,探花,韋待價!賜進士及第!」

  「一甲,榜眼,孫伏伽,賜進士及第!」

  「一甲,狀元郎,馬周,賜進士及第!」

  當最後三個名字念出後,端門金榜上,最頂上的一個名字也填寫完,許多翹首期盼的進士們,終於忍不住嘆惜。

  雖說殿試不淘汰,可名次也很重要。

  一甲前三,可以不通過朝考,而直接授秘書省官職,狀元直授秘書省秘書郎,榜眼和探花授校書郎。

  秘書郎是從六品,校書郎從七品。品階既高,又清要。

  要知道秘書省可是內三省之一,秘書監更是皇帝宣政殿御前會議大臣,能夠一經科舉便進入秘書省,哪怕僅是秘書郎和校書郎這樣管理圖書的官職,也是不同尋常的。

  而其它二甲三甲的進士們,殿試之後還要進行一次朝考,考試合格者,授予秘書省校書、正字,而不合格者,分發各部任主事等職,或外放地方任縣丞等職。

  秘書省的官職不是要職,可卻是個正途,能入秘書省,將來有極大機會入翰林院,而二百三十名進士,最終只選十三人入秘書省,除一甲三人,便只再選十人。

  二百二十七人,爭十個名額,比會試還要嚴格的多。

  「恭喜賓王兄,高中狀元郎!」

  無數新科進士們過來向馬周道賀,兩千三百解額舉子,最終考出二百三十名進士,現在馬周獨點鰲頭,眾人的恭賀聲里,羨慕的有,甚至妒忌者也有。

  馬周很淡定,似乎自己中狀元是件早預料的事情。

  「年兄就沒擔心過,萬一這沒中到狀元郎呢?」韋待價笑問。

  韋待價是國子監的解額,國子監一萬二千監生,他是解元。相比起狀元馬周和榜眼孫伏伽,韋待價名門出身,其實是有些不太服氣馬周奪了狀元的,可不服氣也不行,這是皇帝殿試欽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