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人提出,「數十萬石的蝗卵,一換三的粟谷,這可是要一百多萬石粟啊,皇家兌現的出來嗎?若是到時不能兌換,只怕這項仁政反而會讓百姓不滿啊。」

  「這個放心,朕早就讓內侍省全面調動資源,從海上、從黃河長江運河上,從陸路上,水陸一起調運糧食,各道內都設立了大轉運倉,兌換蝗卵的糧食不成問題。」

  一百多萬石糧食雖多,可現在水陸交通比較發達,都在良性運轉,還沒受到半點災情影響,再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如今還沒出現災情,這一百多萬石糧是分在十餘道中,每道分下來並不多。

  如今調集糧食還是比較方便快速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一石粟加上了調運的費用,也不過一百多文錢而已,要知道這都是洛陽的米價了,而在青徐淮南等產糧地,在青島、旅順、廣陵這樣的大港,一石大米才五十文錢,若是在南海和交趾郡,一石大米更是才三十錢。

  其實很多時候遇大災出現饑荒,關鍵還是當地絕收後,其它地方來不及調運糧食進入,導致出現饑荒,而並不是全國無糧。

  就如隋末大亂,許多地方因受戰亂、災害等影響,出現饑荒人相食,可是朝廷的各大轉運倉里,卻還有幾百萬上千萬石的糧食存著,隋不是無糧,而是當時許多地方受動亂影響,道路不暢,運力不足,有糧也難以及時的運送到災區去。

  一萬石糧食,才一千多貫錢,十萬石粟,也不過萬貫,百萬石粟不過十來萬貫錢而已。

  這對於如今一年能夠收入三千萬貫的皇帝內庫來說,這點錢還真不算什麼,各地的糧倉里也有許多糧食,糧食並不緊缺。

  需要的,只是及時的調運而已。

  糧食最大的成本其實不是人力耕種這些,而是要遠距離調運,運輸的成本更高。這也是為何羅成建國之後,對於糧食徵收和倉儲十分重視的緣故。

  百姓交的田賦糧食,再加上朝廷每年都要拿出大量的錢來收購百姓手裡多餘的糧食,給百姓留足了口糧的同時,朝廷對這些收購上來的大量糧食,也是逐級存儲。

  鄉一級設有社倉,縣一級有義倉和縣官倉。

  郡有郡倉和轉運倉,道一級更是在水陸交通要點上,設立多個大轉運和儲藏倉,並設立了常平倉,以平穩市場糧價和救濟災年。

  邊關之地,還設有許多重要的軍倉。

  此外,在運河、黃河、長江、淮河、漢江等重要的大河,以及沿海大港,還有六京,皆設立了國家級的大戰略儲備糧倉。

  這些倉里每年都運入糧食儲備,常年保持在一個高位儲存量,每年新糧進來,除糧再出倉賣到市場上。

  一般地方小災小患的,地方自己的糧食就能決。

  若是遇重大災情或是大戰事,則會動用各道郡設立的轉運倉中之糧,而一旦到了最緊急的時候,朝廷才會動員到國家級戰略儲備倉的糧食。

  天下太平,地方安穩,水利設施修的好,江河堤壩修的牢,那麼以現在朝廷十億畝耕地的糧食產量,其實是能夠保證年年還有節餘的,節餘的糧食,通過司農寺和民部的全盤統籌調設,最後進入一個個的糧倉之中。

  除了這些官倉之外,皇家內侍省下也還在全國設了上百個糧倉,都是在朝廷每年糧食收購計劃完成後,內侍省再從各地收購來的糧食,這些糧食轉運儲存在各個水陸交通要地,存有上千萬石的糧食,也是一大補充。

  歷史上,唐朝天寶年間,中原安定,朝廷官倉存糧就達到九千六百多萬石,而當時的耕地也僅八億五千萬畝。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朝廷這幾年年年在各地努力的積儲糧食,每年存儲增加千萬石糧,而羅成的內侍省皇家糧倉,也在悄悄的積攢糧食,每年新增數百萬石,如今朝廷儲糧無數,羅成手裡也還有了千萬石糧的小糧庫。

  正是有這底氣在,他才敢說一斤蝗卵換三斤粟,要不然,這才十天就挖了五六十萬石蝗卵,羅成還不得很快就拿不出糧來。

  當然,羅成比較有底氣扛過這波蝗災的根本還在於百姓手裡有糧。

  第1324章 代言人

  「過去隋室按租庸調製徵稅賦,百姓均田少,稅賦卻不能少,中原人多地狹,尤其是經歷了開皇十幾年的安穩後,人丁繁衍更多,到了大業時,均田制難以推行,無田可再均。百姓們一戶數丁,也就二三十畝地甚至更少,所耕之地,最後大部份產出卻都要上繳,所留及少。」

  隋朝六大糧倉,都是千萬級的國家儲備大倉。

  地方上還有社倉義倉等許多官倉,糧食大多都徵到了官府手裡,百姓們手裡,尤其是一般的普通百姓手裡,根本沒多久糧食富餘,往往有時還青黃不接。

  大量的糧食,除了在朝廷手裡,便都是在那些大地主們手裡。而一旦遇到災荒之時,朝廷嚴格的倉儲制度又規定,得經過朝廷批准才能開倉賑濟,但層層上報極費時間,等上面批准了,往往下面的災情已經擴大到不可控制,饑民們已經開始流動起來了。

  而那些地主們呢,手裡有的是糧食,可越是遇到災年饑荒之時,他們就越加不會把糧食放出來,甚至藉機抬高糧價等等。

  所以說,隋朝其實從不缺糧食,哪怕是到了大業末年之時,只是隋朝的稅賦制度和糧食政策,使的百姓手裡難以存糧,而一遇災荒,官府和地主們手裡的糧食又到不了他們手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