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丁老三也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感激皇帝,只好反覆說的那幾句話。

  大家都對聖人十分感激,覺得這蝗卵哪有什麼用,現在卻換給他們實實在在的糧食,確實是聖人體恤他們。

  還有人說,咱們正好占了這河灘的便宜呢,以往靠近黃河,總遭些水患,想不到如今這河灘還是個寶。

  「可不!」

  以往秋天時,村民也會在黃河灘上種點豆子什麼的,利用秋天黃河水少,也能借著河灘增收點,可河灘種糧,有時一遇秋汛,也可能連種都收不回。

  如今想不到,這河灘上挖蝗卵,還能換這麼多糧呢。

  「是啊,咱們鄉山南那邊的,就肯定沒有這麼好挖蝗卵的地。」

  有人就想到,那會不會有人跑咱們這來挖蝗卵啊,咱們這河灘蝗卵多,一天能換四五十斤糧食呢。

  「村長啊,咱們是不是得組織下,不能讓別人跑來咱們村的河灘挖卵啊。」

  也有人在好奇的詢問著張佐史,問他這蝗卵收了送哪去呢,總不能倒掉吧。

  「餵雞餵鴨餵鵝。」

  「這能行?」

  「行不行我也不知道,但我聽上面人說,皇上是要拿這些去餵雞鴨呢,還說用這蝗卵餵出來的雞鴨長的快。」

  丁老三聽了便道,「這一斤卵可值三斤粟谷呢,拿去餵雞鴨也太奢侈了吧?」

  「所以說啊,這是咱們聖人體恤百姓啊,糧食餵雞鴨當然划不來,可聖人讓大家挖卵,也不讓大家白出力,雖說這挖掉了蝗卵避免蝗災其實是對我們自己好的事。」

  「是啊,聖人仁慈啊。」

  大家都認定,拿三斤糧來換一斤蝗卵,最後卻把這蝗卵拿去餵雞鴨,肯定是虧本的買賣。不說糧食金貴,這運糧來運卵走,花費開支也不小啊。

  張佐史拿起帳本仔細核對了遍,「丁村長,我這裡還剩下點糧食,今天就不拉回去了,就先存到你家,明天我早點再拉糧食過來。天晚了,我就把蝗卵先拉回去了。」

  村長道,「張佐史要不今晚就在這時歇下。」

  「還得把這些蝗卵送回縣衙呢,如今這些可是上面極重視的,李縣丞說了,今天必須把蝗卵都運回去,路上還不能出半點閃失呢,我這帳啊,還得交給李縣丞核對呢。」

  「晚上來也太麻煩張佐史了,要不你後天早上來也行,大家挖蝗卵很積極,只怕回來也晚了。」

  「我回去再詢問下縣丞吧,若是縣丞肯,那是最好,若是不行,我們也只得辛苦點了,沒辦法,端了這公家碗吃這飯,就得聽命令。」

  村長看了那一袋袋的蝗蟲卵,「天這麼黑,要不我帶些民兵,送佐史回去,路上也安全點。」

  「也好,今天就麻煩村長你們了。」

  「是我們麻煩張佐史了。」

  村長吆喝一聲,頓時民兵隊長過來,又點了丁老三等幾個村民,「大家辛苦一下,送張佐史回縣衙,務必要把這些蝗卵安全送到縣裡,路上可不能有差錯。」

  老三笑道,「放心吧,走一趟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第1323章 巡撫

  宣政殿。

  中書左侍郎侯莫陳乂代表政事堂做匯報,「挖掘蝗卵已經在江河流域數道展開,政事堂下了死命令,把挖蝗卵防蝗災排在了當前首位,誰挖蝗卵不利,就地撤職。」

  羅成對於這個問責制很滿意,有的時候你不下的死命令,下面未必會重視。

  「挖蝗卵治蝗的同時,還得加強對各郡縣糧倉的清查盤點,絕不允許出現帳上倉中滿糧,結果等到要用的時候,發現糧倉空空的情況,現在就要全都清查一遍,不僅要地方自查,還得派出督查小組下去檢查,在可能受災的地區,於水陸要衝之地,增加儲備糧食。」

  侯莫陳乂對皇帝的意思完全贊同,甚至主動提出,要從府院抽調宰輔親自下道坐鎮,每道駐派一到兩員宰輔,負責督查巡視。

  「朕以為可以,便以宰輔出巡道郡,每道派出一員,加巡撫使之銜,另外御史台也要加派巡察御史下去。巡撫使負責巡視安撫,主持地方防蝗救災事宜。對於道三司使以及太守等地方官員,若有治蝗防災不利者,可直接就地罷免,先斬後奏。對於治蝗防災表現積極,處置有方者,也可直接提拔升遷。」

  羅成手指在桌案上輕輕敲打著,對於這次的災情他是極為重視的,雖然眼下還沒到蝗卵孵化而出的時候,可防災就得趁早,只要處置得當,就能把災情降到最小。

  「聖人,挖蝗卵十天,各地捷報頻傳,僅河南偃師一縣,十天就挖得蝗卵三千石,河南府共挖蝗卵兩萬石,整個河南道挖得蝗卵十四萬石,而山東、淮南、關中也奏報得卵甚多,都在十萬石左右,河西隴右朔方河北河東巴漢幾道,也各有三五萬石的收穫。」

  各道相加,才旬日之間,就得蝗卵五六十萬石。

  這個數字讓人既驚且喜,驚的是居然能挖出來這麼多蝗卵,喜的也是挖掉了這麼多蝗卵。

  「這次諸道動員全民挖蝗卵,效果不錯,不過還不能高興過早,剛開始挖的都是蝗蟲產卵最密集之地,得卵甚多,可還有許多地方雖沒這麼多卵,可也一樣不少,得發動百姓,繼續挖蝗卵,對於一些荒草地,尤其是河邊塘邊湖邊的荒草地,必須得燒草、翻耕,儘可能在這第一輪滅蝗行動中,除掉更多的蝗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