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兩個總督衙門,一年的開銷是相當驚人的,其中許多開支就是僱傭民夫做役的工錢開支。

  「李東閣,過去百姓常說,苛稅猛於虎,百姓苦於役,前朝之時,挖運河建東都修長城征遼東,大役不斷,百姓困苦,最後終至天下沸反。朕有感於此,方有了這兩稅之法取代租庸調稅制,又特將地方雜費攤派以及勞役,皆攤入田畝之中,以減輕百姓之苦。你說,這些難道不對嗎?」

  李綱無話可說,當然不說皇帝是錯的。

  「過去,楊堅建長安,楊廣建洛陽,隋兩朝天子,營建了東西兩京,徵召了多少民夫,都是免費役使,百姓自帶乾糧前來做役,路上花費的時間有時甚至是做役的數倍,可這損失隋朝會管嗎?」

  「而如今呢,朝廷近幾年也陸陸續續的修復了洛陽和長安的一些宮殿,其中所用民夫並不少,但朝廷卻沒有免費役使半人,皆是出錢僱傭,百姓來做工,自願應募,吃住皆在工地上,每日還有工錢,從沒拖欠過一人工錢,百姓以勞動換得工錢,補貼家用,每人都很高興,無一人不滿怨恨。」

  「朝廷修復宮殿,改造城市,所費錢財,並不是直接使用國庫之錢,而是通過商業的手段運作,最後雙贏得利。就如長安城去年拆坊牆改街市,拆除舊坊牆,修排水溝、增添公廁浴室,增打水井等等,花費是不少,但最後把新建好的街市商鋪,出售或出租出去,轉手就回籠了開支,甚至還盈餘了許多。」

  後世的地方官員,誰都懂得城市經營,一座城市,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商業體,經營的好,那隻賺不虧。現在羅成也開始引用一些這種理念,把過去簡單的行政手段,改成商業運營方式,如長安和洛陽這些代表城市,表現就還不錯。

  長安的街市改造試點,朝廷拆坊牆,改街鋪,出租出售,自己成了土地出讓者,土地開發商,最後又成了街市商鋪管理商,賺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也正因長安的這成功,羅成年前把長安府尹升調御史中丞,幾乎沒有受到半點阻攔。他雖年輕,可政績擺在那裡。

  羅成對於李綱這種有些食古不化的老儒其實很瞧不起,不過他的品德教育還不錯,這也是他一直留著李綱為太子老師的原因所在,對自己的繼承人,羅成知道他能力普通,但還是希望太子能夠正派,品行端正。能力弱點沒關係,皇帝會有宰輔們輔佐執政,但若是皇帝品德不行,那國家才會有大禍。

  「李學士只看到了朝廷弄來了錢,卻沒看到這錢出自哪裡,又流向了哪裡。」

  「學士可知何為稅收?」

  李綱望向皇帝,「稅收是朝廷的財政來源。」

  「沒錯,可你卻只說了表層,稅收不僅僅是朝廷的財政來源,他更是治國之工具,他是財富分配,是天下安穩的根源,稅收的本質就是公平公正,但這個公平絕不是公攤。」

  一個朝廷得不得民心,能不能強盛,其實根源就在於其稅制。

  如隋朝一樣,搞人丁稅,這就是最落後的稅制,看似公平,其實是最大的不公平,這必然導致國家根基的不穩。

  稅收本質是什麼?是對社會財富的再分配,這意味著窮人少納稅富人要多納稅,誰占據的社會資源越多,誰得到的財富越多,誰就得交更多的稅。

  隋朝反其道而行,兩世而亡也就不稀奇了。

  就根王莽篡位改制一樣,他的亡也是亡於稅制,王莽的稅制更加是空中樓閣,所以他亡的更快。

  「稅即國家!」羅成直接說出了四個字。

  無稅,就沒有國家,一個國家要維持,必然要國民繳稅。國家的體現,就是稅收。就如明末時一樣,朝廷只能對普通老百姓徵稅,官員、讀書人都不需要納稅,甚至投附到他們名下的人,也一樣免稅免役,於是,大明實際上早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了。

  他只能一再的對普通窮百姓加餉,最終結果就是農民起義,國家滅亡。

  為何大秦立國後更改稅制,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官紳一體納糧。貴族官員可折錢代役,但絕不能免稅。

  皇帝可以給他們俸祿高些,甚至是門蔭等特權,卻絕不給他們免稅之特權。

  大秦稅法的核心,便是財產稅,而不是人丁稅。哪怕你是一個奴隸,一個伎女,甚至是一個胡人,只要你在大秦的土地上,擁有財產,那麼你就必然得要納稅,不過是納多納少而已。

  「李學士,你其實可以多上上街,去詢問一下這些民間百姓,問問他們,大秦與隋朝相比,哪個時候他們更幸福。」

  論幸福感,羅成自信,立國僅六年的秦國,絕對比隋時更讓百姓有幸福感。

  第1312章 虛位以待

  羅成比其它皇帝都愛錢,那是他知道錢是國家運行的根本,沒有錢,國將不國。而朝廷的錢,自然主要來自於稅收,貿易僅是補充。

  李綱被皇帝問的啞口無言,他不能紅口白牙的說假話,說前朝的百姓過的比如今還好,哪怕是號稱盛世的開皇年間,其實普通百姓的負擔也是十分重的。

  羅成不再理會李綱。

  特意招李靖到身邊跟他聊了起來。

  今年正旦大朝會,嶺南的李靖、安東的徐世績、西山的蘇定方、安西的程咬金都回來了,這幾位也是如今大秦依然還在用兵的邊疆主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