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倭人幾乎沒有真正的騎兵。

  因為他們的馬太矮小了,只有三四尺高的馬,只適合於耕地或馱運,倭人的馬頭也比較奇怪,不是高昂著的,頸部比較平直,看起來矮胖而不威武,腿部粗短,適合山地生活。

  速度也慢。

  跟中原的戰馬一比,那是相差太遠,連高句麗人的馬都比不過,更別說其它更優秀的河曲馬等馬種了。

  沒有好馬,自然就沒有騎兵。

  倭人中也一直沒有像樣的真正騎兵,每年從百濟或秦國進口一些馬匹,可基本能買到的都是閹割的公馬。

  公馬更高大威猛適合做騎兵戰馬,可公馬如果不閹割也會有麻煩。倭人當然也想買些沒閹割的馬來改良馬種,奈何秦人卻是堅決不賣的。

  站在勿阿兮的城頭上,看著城外的連營,還有城外江中的那白帆一片,來目皇子很興奮。

  百濟人說秦人無力增兵半島,如今半島上僅有一萬二的軍隊,這讓他覺得這次他們出兵必勝了。

  秦人雖然甲堅刀利戰馬勁,可是他們卻鞭長莫及。

  「等這次擊敗秦人,到時一定要百濟把繳獲的秦軍武器鎧甲裝備,尤其是戰馬多分些給我大和國。」

  一想想秦人的那些裝備,他就不由的感嘆連連,羨慕妒忌萬分。

  秦人的鎧甲,秦人的弓弩,秦人的戰馬,秦人的馬槊長矛等多好,若是他們大和的軍隊,也有如此裝備,以大和勇士們的勇猛,絕對能夠碾壓那些秦人。

  他們大和到現在卻連一把合格的長矛都制不出,雖說曾經也從中原漢人那學到了青銅長矛的製作技術,可到如今,青銅矛早就落後不實用了。

  但他們能偏制出鐵直刀,卻制不出好的長矛,因此大和軍隊直到現在,也沒有正式的長矛兵出現。

  相距三百里外。

  東屠島上。

  韋忠賢正聽取著手下的稟報。

  「倭人大將來目王子率一萬倭軍,已入榮山江口,駐於勿阿兮郡城之中,當地百濟官員正供給其糧草補給。」

  「勿阿兮,這算什麼名字?這百濟不是號稱小中華嗎?學習我中原儒家文化三百年了,就學出這麼個結果,連個地名都取不好。」

  副使程名振笑著道,「還請公公給取一個,反正馬上這城池就將是我們大秦的了。」

  「勿阿兮,不如改名務安,務必安寧。」

  「好,這名字好,公公大才。」

  一群人一起拍起馬屁來。

  渤海艦隊作為皇家商貿艦隊,雖說有強悍的護衛隊,但又比較特殊,並不是真正的朝廷官軍。

  因此在這艦隊裡,為首的商貿使卻是宮裡來的宦官,當然,四千精銳護衛,也自然還是要由原來禁軍中的將領指揮的。

  程名振也是當年皇帝打遼東時的老部下了,當初皇帝轉戰鴨綠江南時,他那時隨宋老生守大行城,還曾奉命蹲守江口海島上許久呢。

  資格也還算老,不過程名振在禁軍時犯了點錯,也不算什麼太大的錯誤,但有點經濟和生活作風問題,於是最終從禁軍現役退出,被安排到了渤海艦隊擔任了副使,協助宦官韋忠賢。

  他在艦隊裡,主要就負責打仗的事情,其它的不管。

  麾下四千精銳,皆聽他指揮。

  「程副使,你說我們直接進攻榮山江口,會不會有些過於輕敵了些。畢竟,倭人有一萬,百濟人也還不少,而且他們是據城占江,我們不論是數量還是地利都不如對方啊。」韋忠賢有些謹慎。

  畢竟皇帝把這支艦隊交他手上,過去也都是做做貿易,也沒差錯,可現在要打仗,這就非他所長了。

  「公公,倭人別說是一萬,就是再來一兩萬都不用擔憂,他們還是老式的硬帆船,而且都是比較小的硬帆船,船雖多又有何用?至於說務安城,也不用擔憂,擊敗倭人和百濟人,這城自然就是我們的了。」

  「請公公放心,有我老程和四千虎賁在,此戰必勝。」

  程名振生活作風不檢點,但要說這打仗卻是好手,否則皇帝也不可能讓他來做艦隊副使,給他四千退役禁軍。

  「要不再考慮一下?請示一下聖人?」韋忠賢又問。

  「公公,戰場之上,當機立斷啊。陛下既然給了我們旨意,那如何做好就是我們的事情,如果事事請問陛下,豈不是顯得我等無能?公公只需坐鎮東屠島上,老程我親率艦隊前往討虜。」

  韋忠賢見程名振如此自信,想想他的話也有道理,事事請示皇帝,那豈不是顯得他韋忠賢太無能嘛,到時萬一皇帝再另派一人來接手艦隊,豈不糟糕。

  「好,干他。不過,本使與程副使一起率艦隊前往,共同討倭!」

  第1248章 黑火綻放

  耽羅島至勿阿兮不過三百里。

  程名振發下命令,全艦隊起航直向百濟。

  一天時間,便抵達榮山江江口附近,程名振沒急著入江,而是先在附近海岸的一座荒島後下錨休息一晚。

  待第二天還微微亮之時,他才下令艦隊收錨入江。

  艦隊溯江而上。

  待靠近倭人艦隊時,倭人還毫無準備呢。

  老程身披鎧甲,手執長矛站在船頭。

  「這些倭人決想不到,老子會從背後突襲,進攻!」

  此時,江面已經並不算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