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成嚼著密麻花,「中原地大特博,各式美食更多,有機會你也多嘗嘗。」

  跟中原比美食,新羅那真是差的遠,不過對於公主來說,新羅食物那代表的是家鄉的味道,又不一樣。

  兩個琉璃杯,注滿紅葡萄酒。

  「來,干一杯。」

  公主飲了一小口,臉上就飛起了紅暈。

  泡菜配上一小碗砂鍋粥,確實很不錯。

  「公主喜歡家鄉的味道,以後朕讓新羅四時進貢些來,讓新羅連同送些好廚子來,以後公主天天都能吃到。」

  德曼公主見羅成幾下喝完一碗粥,便又起身幫他再盛了一碗。

  「陛下,臣妾聽聞倭軍先鋒萬人,已經在百濟沿海登岸,陛下為何遲遲不發兵增援安東?」

  羅成笑笑。

  「公主有所不知,朕雖未發大軍增援安東,但是也令安東諸郡盡起兵馬。安東道表面上只一萬二千府兵,可實際上還有先前裁撤的三萬餘精銳戰士,他們退役後轉為預備役,戰時接受徵召,可立即轉為戰士。何況,遼東也隨時可增援,另外靺鞨以及奚、契丹等藩屬,也都隨時待命南下。」

  只要形勢還沒失控,朝廷就沒必要增派兵馬,派的兵越多,後勤壓力越大。羅成也沒想著三五月時間就結束這場戰爭。

  更別說,其實皇帝還有另一個殺手鐧。

  「實不相瞞,朕已經派出渤海商船隊出發。剛接到的消息,渤海商船使韋忠賢回奏,他率船隊登上了百濟東南的耽羅島,擊敗了島上歸附百濟的州胡。」

  公主對於這個耽羅島倒也不陌生,這是百濟東南最大的一座島。

  島上之民,與半島上的人語言風俗皆不一,十分落後。

  距離百濟沿海不過八十里而已。

  秦軍艦隊若占領此島,對百濟來說,威脅十分大,尤其是對倭人的威脅極大。

  只是她不太明白的是,皇帝為何派一支商船隊過去。

  「朕這支渤海商船隊可不簡單,皇家所有,擁有三十多條寶船,其餘大小船隻上百艘,並有整整兩個整編團的護衛,四千精銳戰士。」

  耽羅島上的州胡,據考證他們本是中原東夷的一支,後來飄洋過海來到這座大島上生活,傳承一代又一代,中原稱此島為東瀛州、東屠、海上東夷、島夷等名。

  這些人十分原始落後,沒有城池,居住茅草屋,種地也不知道用牛,過著極原始落後的生活。

  其面積,也就是差不多中原一般縣的大小,雖然其島民世代以高乙那部為國王,但這種島夷面對著韋忠賢率領的皇家渤海艦隊,不堪一擊。

  韋忠賢帶人登陸,直接就破了對方沒城牆都沒有的王都,生擒了他們的國王和大臣們,十分輕鬆的就滅掉了這個小小島國。

  韋忠賢在島上插起了大秦旗幟,並奏稱說此島氣候不錯,適合養馬,因此向皇帝建議將此島隸屬於渤海艦隊之下,在此養馬,並作為艦隊的一個補給點港口,在此建港築堡屯兵。

  羅成也知道這就是後來的濟州島,元朝時,這裡還是蒙古人的養馬基地,養了數萬匹馬在島上,而且島上的桔子很有名。

  當然,這裡的風光也是很美的。

  韋忠賢很有野心,想把耽羅島作為艦隊的私島,不過羅成卻並未答應,而是直接把耽羅島命名為東瀛縣,隸屬於淮南道廣陵郡下,這個距離廣陵城足有千里距離的縣,無疑是塊飛地,可羅成不在意這些。

  隸屬廣陵郡,但又劃給渤海艦隊託管,作為渤海艦隊的一個補給港。

  德曼公主笑笑。

  「陛下攻奪此島,看來不僅僅是衝著百濟去的,似乎還是劍指倭國啊。」

  「倭人膽大包天,敢聯百濟反秦,就得承擔後果。朕聽聞倭人第一批大軍就有兩萬八,後續還將有好幾萬,他們似乎準備集全國之力增援百濟了,那朕就要讓他們都在海上餵了魚。」

  第1247章 韋忠賢

  百濟,西南。

  榮山江畔,勿阿兮郡城。

  倭國攝政皇太子廄戶的同母弟來目皇子統兵一萬為前鋒,在三百多條倭船的運送下,一路抵達百此處。

  「不曾想,我竟然能登上百濟之土地。」

  來目皇子身披一套自中原大秦進口的明光鎧甲,這一套鎧甲深得他的喜愛,花費三百兩黃金,但他覺得很值。比起倭人自產的那種皮甲防禦不知道提高多少倍,雖說沉重了點,可穿在身上既結實又威風。

  再配上從中原購買的環首橫刀、斬馬劍、馬槊、強弓這些裝備,那真是威風凜凜。

  唯一不足之處就是太貴,這些秦人的裝備是真好,可也是真貴。

  他身上全套下來,花了五百兩黃金,還沒算那幾匹心愛的戰馬,那幾匹馬都又花了五百兩黃金。

  但他覺得貴雖貴,但挺值。

  畢竟倭國的裝備還是相差太遠,甲只有皮甲,鐵甲極少且防禦性能差。就算是皮甲,也不是所有倭軍都能裝備的了的。

  至於說刀,倭國普遍使用的還是類似於中原漢代的那種直刀,鐵製刀,相比起秦人這種鋼質橫刀,性能相差太遠。

  倭人直鐵刀一般只五尺不到,輕薄,破甲能力不強,同時硬度也不夠。

  至於說弓,那就更差的遠了,此時倭人主要是用竹弓,威力極弱。且倭軍一般都是採用平射,兩軍交戰,往往得走近到五六步時,才開始對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