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崔君綽眉頭一皺。

  「他又做了何事?哪個衙門的人帶走他的?」

  「好像是五郎家的管事跟一個西市做買賣的退伍府兵買賣方子的事,是長安府的人帶走五郎的。」

  崔君綽抿了一口熱茶。

  「些許小事,慌慌張張,成何體統,拿我的貼子去趟長安府衙遞給長孫府尹,去詢問下情況,弄清楚了再來報。」

  放下茶杯,崔君綽不由的想到了過去。

  當年,那是後三國時代了,北齊北周和南陳三國紛爭。那時的清河崔氏名聲正隆,北方士族領袖。當時北周重臣楊堅妻子獨孤氏的外祖父是崔彥珍,而他父親正是崔彥珍的親弟弟崔彥穆。

  當年西魏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是他的堂妹夫,後來的北周大丞相楊堅是他的侄女婿。

  憑著這關係,崔彥穆在北周為東郡公,周世宗時,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俄拜安州總管、十一州諸軍事、安州刺史,入為御正中大夫。

  大象二年,宣帝崩,楊堅輔政為大丞相,三方起兵,崔彥穆為行軍總管,率兵與襄州總管王誼討司馬消難,軍入荊州,殺有異志之荊州總管獨孤永業,鎮守荊州,討滅司馬消難。

  事平,奉詔入朝,授為襄州總管、六州諸軍事、襄州刺史,加授上大將軍,邑二千戶。

  那個時候,他父親朝野聞名,而崔君綽也成為丞相府的兵曹參軍。

  楊堅滅周立隋,年號開皇,這一年他父親病死,崔君綽襲爵為東郡公,並成為太子楊勇的東宮官。

  崔君綽在東宮深受太子楊勇倚重,只可惜最後楊勇被廢,楊廣奪嫡成功,本來為獨孤皇后堂舅的崔君綽因此受到牽連,被杖責後除籍為民,家族男丁流放嶺南,女眷沒入掖庭。

  那次是對清河崔氏極大的打擊,甚至堪稱是北魏崔浩因修國史而被滅誅九族以來,崔氏受的又一次沉重打擊。

  好在當時崔君綽有個女兒在宮裡被楊廣看中臨幸,崔家子弟也因此得回到中原,女眷也回到家中。

  不過這次的打擊還是很大,崔君綽不但沒有了東郡公的爵位和朝中官職,甚至連家族子弟也一度不得入宮侍衛,家中產業最後更是只發還了十不足一。

  也是從那次起,崔君綽變得低調起來。

  他終於明白,北方士族領袖之名,五姓七家之首的吹捧,其實在皇帝面前不堪一擊。

  皇帝真要動手,直接就可以連根拔起整個崔氏家族。

  當年北魏皇帝滅過崔氏九族,隋朝楊廣也差點讓崔氏萬劫不復。

  經此一事,崔氏低調了許多。

  也正是這低調,讓崔氏在隋末的動盪之中,屢屢躲過大劫,特別是在大秦開國之後,舊士族舊貴族們不滿新朝,暗暗謀反,崔君綽就從不跟他們一起,就算開始承認了舊爵後來又收走,他也沒什麼不滿怨言。

  結果便是如太原王氏差點整族被滅,只留了王通和王珪兩支,滎陽鄭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等等許多百年千年大士族,都是遭受懲治打擊,許多大族整個支房都被流放,可崔君綽這一支卻始終沒受到什麼牽連。

  沒有爵位了又如何,沒有官職又怎麼樣?

  崔君綽看的很明白,新朝舊朝交替,總是一朝君子一朝臣,這是很正常的。只要崔氏不要螳臂擋車,憑著崔氏千百年積攢下的這份家聲家財,還有家學,總還是有極大的機會再出頭的。

  朝廷現在不是搞大科舉嗎?

  崔君綽認為這就是機會,因此他早早讓族中子弟,安心的讀書備考。

  當然,如崔善福這樣的族中旁支子弟,能出去做點官吏,他也是支持的,畢竟朝中有人好做事。而如崔琮這樣更旁支的庶子,出去經營打理族中產業,自是更好的。

  畢竟讀書備考也是要花錢的,光靠點田地產出總不夠,何況現在朝廷總搞限田又官吏皆一體納糧,族中龐大的開銷,還是需要有工商經營支持的。旁支子弟經營產業,按例都是要每年進貢宗族的,族裡按比例抽成,對於崔君綽這樣的族長來說,這是千百年來的規矩,天經地義的事。既然是崔氏族人,那就得貢獻一份力。

  讀書的將來做了官,要照顧族人。

  不讀書經商的,則要以錢財支持家族。

  清河崔氏如今有八大房分支,開枝散葉千年,不正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

  崔善福是崔君綽的侄子,崔善福的父親是崔君綽父親與妾侍所生之子,地位卑下。因此崔善福在崔氏族中地位不高,哪怕他現在做了長安縣功曹參軍,也改變不了多少。

  至於崔琮,他其實是崔善福的兄弟,不過崔琮的母親是府中的奴婢,地位更加低下,作為婢生子,崔琮的地位其實與奴僕差不多,故此崔善福能讀書最後做官,他卻只能成為外府管事,在外面經營酒樓。

  崔琮經營的酒樓還不錯,每年能給族裡進貢不少。

  敲門聲再次響起。

  崔君綽低頭瞧了眼茶杯,茶已經涼了,浪費了一壺好茶。

  第1117章 罪惡

  「說吧,查的怎麼樣了?」

  門外響起一道笑聲。

  「崔公倒是好大架子,我錦衣衛登門拜訪,結果連門也不打開下?」

  崔君綽聽到錦衣衛的名字,嚇的一激靈。

  本以為是府中下人回報消息,想不到卻是錦衣衛上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