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會盟?」

  「前來者,本帥將代表朝廷授他們官階,不來者則為對抗朝廷,心懷不軌,本帥將率兵征剿。」

  一眾官吏都愣住,不是說不再給這些酋帥們授官們,怎麼現在卻又要授官?

  「此官非彼官,只是散官階而已,非實授職事官也。」李靖解釋道。

  散官和職官還是有極大區別的,散官只是相當於一個品階,享受相應的一些待遇和特權,而職官則是相當於管某一塊的事務,因此一個是階一個是職,有職方管事。

  對這些自稱為渠帥也好,都老也好,酋帥也罷的俚人首領,朝廷絕不會再輕易授他們太守、縣令等職,但是授他們點文武散官階倒不礙事。

  「那會盟談什麼呢?」

  「就以本帥要為諸溪峒調解舊怨,為他們劃定邊界為由,召他們前來。」

  只要這些大小溪峒聯盟的首領來了,坐到了一起,李靖就有機會。

  以調解為名,與他們會盟相商劃界。到時還可以以通商交易為名,組織下這些溪峒酋長,讓他們協助修幾條路。

  「慢慢來,我們不急於求成,本帥已經向陛下請得旨意,只要這些俚僚蠻肯歸附入籍,那麼朝廷就會承認他們所占之山林田地,並免除他們五年之兩稅,五年後,還可以再半稅五年。」

  「宣帥,就算是免稅十年,他們也未必會願意,畢竟他們以前從不納稅的。」

  「別急著下結論,一步步來,朝廷自今年起,將免除各地溪峒酋帥的進貢,不需要他們再納半點土產方物了。」

  有一個年紀較大的八品官坐在那裡聽了半天,倒是想到一個不錯的主意。

  「宣帥,俚人擅漁,僚人擅獵,也多少會點耕種,不過技術落後,刀耕火種,甚至多不會牛耕。我覺得朝廷若強制他們入籍,會適得其反,不如誘之以利。比如說,願意入籍者,朝廷不但承認他們原有的田地,若其田地一戶不滿百畝,我們還可以給他再劃一塊荒地給他們為永業,湊夠一百畝。」

  「另外,只要入籍後,還可以由官府派人去指揮他們使用牛耕,以及售給他們更好的農具,甚至是,入籍後的俚僚人,若是家中有年過六十者,或年未滿十歲者,官府每年都可以免費發給他們一些鹽。」

  「無須多,一個老人或小孩一年發給他三五斤鹽,花費不大,但哪個俚人僚人家沒有老人小孩子呢,一家若是有三四個老人小孩,那一年也有二三十斤鹽了,這白撿的好事,相信會很誘人的。」

  嶺南三道都靠海,朝廷已經在這邊設立了數個鹽場,不僅能供給嶺南的所需,甚至嶺南的鹽還能運銷江南、中原等地,連林邑那邊也是他們的市場。鹽的成本很低,直接從鹽民手裡收也不過一斗十文錢,這還是給鹽民留了足夠的利潤了。

  一戶俚僚一年就算補貼他們兩三斗鹽,不過二三十錢,幾十萬戶全補貼到位了,也沒多少錢。

  至於說鹽稅的問題,反正嶺南現在這邊也還很混亂。

  倒是運輸得要些成本,結果那官員道,官府只要把鹽送到各郡就好,到時讓各峒自己去郡中運回去就行,甚至可以讓蠻人自己來領。

  「這個想法不錯,可以一試。」

  李靖讚賞道,只要用心,辦法總是比困難多的。

  兩次嶺南戰爭,大秦朝廷實際上擊敗的並不是俚僚蠻人,而是那些過去統領這些蠻人的漢人豪強,他們算是地方代表,如今朝廷不需要這些人來中間代表,直接要來統領這些南蠻。

  「按這思路,我們也可以對這些溪峒蠻首領們,誘之以利。比如授他們官階,跟他們做生意,甚至是給他們一點交易的代理權等。」李靖說道。

  「宣帥高明!」一群官吏紛紛拍馬屁,結果李靖卻並沒有高興,「所有官員回去都寫份報告交上來,提提自己的建議。」

  第1110章 南海三王

  南海城的繁華,絲毫不像是嶺南之地。

  雖還遠不及淮南江都,江南江寧,但南海城卻能讓每一個來此的中原人,以為還是在中原。而又能讓每個來此城中的俚僚蠻人,甚至是海外來的胡商們驚嘆讚揚。

  李靖身上掛著嶺南三道經略安撫使的頭銜,使的他成為當之無愧的嶺南之王。有新建立起的嶺南三道南衙七十二營府兵在,李靖的底氣可是很足。

  平定叛亂後,寧氏被連根拔起,馮氏陳氏也被打壓,李靖成了嶺南跺跺腳,南海都要起波浪之人。

  而南海城不僅有南海市舶司,還有皇家南海船隊以此為大本營,又有皇家造船局在此設立分局,數家造船相關的工坊都正在建立。

  李靖向各路酋帥們發出會盟邀請,接到者沒有幾個敢怠慢的,畢竟李靖可是讓人傳了話,若是不來,則視之對朝廷不忠,心懷不軌,他回頭就要帶兵來平亂。

  而願意來的,都將由朝廷授給官階,還要為他們調解諸部家的恩怨,為他們劃定界線,這倒是很誘人的。

  各地的酋帥們都在趕來。

  南海城一天比一天的熱鬧,南海港碼頭,雖不是在城中,可這裡卻已經沿碼頭建起了十里商街,熱鬧無比。

  這裡被人稱為海市,嶺南的各種南珠象齒,崑崙海的各種香料,天竺的霜糖,波斯和羅馬的胡姬女奴、波斯地毯等東西,還有來自中原的各樣各式的精美商品,簡直是讓人看花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