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每個府兵都得自備裝備,自備的是個人裝備,但這個自備不是自己去購買打造,而是要按照各自的兵種所需,統一上報,然後由軍府為他們統一訂製制式的裝備。

  不論是橫刀還是弓箭都是如此,要不然,那武器就會五花八門亂了套,甚至沒有了標準。

  這初次置裝的錢並不少,對於普通人來說會是很大的負擔,因此點選府兵首選家殷,然後丁多,再次強健者。

  剛剛劉仁軌查看了一番,發現之前的縣裡,雖然真正的戶籍人口才那麼幾百戶,但是馮氏家族和縣衙占有的田地卻不少,如今這些田地自然都是要入官歸公,正好用來授給府兵軍田。

  每名府兵百畝軍田,另外軍官還另給職田,將來若立功受勛,還要發給勛田。

  五百府兵,軍田起始就要五萬畝,好在這邊雖算山區,可田卻不少,主要還是人比較少。

  「等軍府建立後,還當推行軍屯,府兵訓練之餘,也為軍府墾荒屯種一些田地,為營中之用。」

  這也是各地府兵,尤其是邊地府兵普遍實行的政策。

  「這幾天抓緊時間跑一下其它幾個村子,爭取儘快把五百府兵招齊,若是不夠,就去其它郡縣招募,只要肯應募,我們一樣在這裡給他們百畝軍田,甚至還可以給外郡縣應募的府兵一筆額外的安家費用。當然,條件是硬標準,絕不能更改。」

  阿發則帶著一群土人,在帶領人清理縣城市場,準備恢復市場商鋪,重新對俚僚人開放市場交易。

  「阿發,阿發!」劉仁軌大聲喊叫。

  阿發一頭汗水的跑來。

  劉仁軌看了眼他,「阿發,你現在也是我大秦朝廷地方官府的吏員了,以後還是把頭髮蓄起,平時也不要總打赤腳光背的,有損大秦官府形像嘛。」

  「劉校教訓的是,小的回頭就改。」

  「阿發啊,你趕緊再跑一趟高涼郡,去海邊的吳川港,你拿我的信去,趕緊加運一批鹽過來。」

  僚人都是不服王化者,現在劉仁軌也沒辦法強逼他們歸化,思來想去,在懷德營堡築成之前,在懷德營五百府兵訓練有成之前,他不宜亂動。

  可也不能什麼都不做,想來只有把縣裡的市場先給恢復,甚至要搞的有聲有色,用鹽等商品,吸引山上的僚人前來交易。

  他在羽林宮受訓的時候就聽皇帝教導過,要知已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如果只是井水不犯河水,那麼他永遠是兩眼一摸黑,真打起來,會很難。

  不如趁現在關係還好,通過縣裡的市場,與這些僚人多接觸接觸,多了解一些。

  第1109章 會盟

  李靖回到了南海城。

  現在他每天忙的都只能睡兩個時辰,作為嶺南三道經略安撫使,寧氏等人的叛亂雖平定了,可善後之事並不容易。

  除非朝廷能夠效仿前朝,對嶺南也實行羈麼制度,不編戶,不量地,不徵稅賦,不設軍府,任命那些俚帥漢豪為郡縣官長,每年只收點象徵性的進貢。

  這終究是不可能的了。

  「嶺南自漢朝起,雖列入中央版圖,可不列入朝廷戶口統計,也不徵稅賦,至如今七八百年了。」

  郡中官員對李靖道。

  「嶺南三道有多少漢人呢?」

  「不滿十萬人。」

  「那嶺南三道有多少俚僚蠻人?」

  「這個沒有確切的數字,因為從不曾有過正式的統計,但預計有不下二三百萬人。當年冼夫人執掌馮冼兩家的時候,就統領千峒,數十萬人口。而馮冼兩家也不過占據兩三郡之地而已。越往西,俚僚蠻越加多,也越不守王法不服教化。」

  李靖點頭,這麼說來,嶺南蠻人起碼是漢人的二三十倍,甚至更多,而就算是這十萬不到的漢人,也有許多其實是早已經與百越不知道混居多少代了,他們許多人甚至跟那些熟俚沒什麼區別,一樣的斷髮紋身,說著白話。

  如今朝廷雖在嶺南設立三道,置二十郡,上百縣,可也僅僅是光有個架子而已,除了對南海郡、桂林郡和交趾郡因為是歷朝控制嶺南的中心要害之地,所以才控制力較強些,其它地方,根本談不上什麼統治。

  「如今七十二個府兵營已經都部署好了,接下來是修營堡,實營兵,建驛站,軍事這塊,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不過如果我們連那些蠻人有多少都搞不清楚,那接下來的改土歸流也休提。」

  清查戶籍,繪製地圖,這是統治的基礎。

  就如兵臨城下,被迫投降時,也一樣要先獻上戶籍圖冊和山川地圖一樣的道理。

  「宣帥,嶺南三道,溪垌成千上山,更有無數溪峒聯盟,大的上千家,小的幾十峒聯合一起,這些僚俚各據山嶺與溪谷之間,以前都互不統屬,仇殺不止,如今只怕未必肯服王化啊。」

  李靖卻不理會這個。

  「馮陳寧等族在嶺南也不過幾代人,可他們不也各令一地的俚僚順服?」

  「宣帥,就算如馮氏聯姻俚人首領冼氏,可俚人也並不因此就歸籍啊。」

  俚僚不肯入籍,因為入籍就意味著要繳稅納賦服役。

  「得想個辦法!」

  連戶口都掌握不了,那接下來其它都休談。

  「這個,派人前往各溪峒聯盟,去通知那些大小酋帥、都老們,讓他們前來南海,就說本帥代表朝廷,要與他們會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