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給了嶺南三道七十二個府兵營的編制,這七十二個營,要分駐三道二十郡,起到穩固控制整個嶺南的作用。」

  欽江口。

  李靖正與鄭元璹、李襲志、丘和等人商議,劉仁軌等一些校尉軍官也在。

  七十二個營,實際上總共是三萬六千人的編制,這正是朝廷新軍改後,三個滿編軍的數量。

  一營五百人,一軍一萬二千人。

  相比過去一軍兩萬四,現在的軍砍了一半,數量減了,可一樣得起到足夠的作用。

  總共就三軍七十二營的編制,三道二十郡如何分配?

  「我覺得三個軍的編制,剛好一道一軍。」說話的是調任廣南左布政使兼交趾太守的李襲志。

  本來布政使不負責軍事,但李襲志畢竟是嶺南老人,這次平亂的主帥之一,今後交趾不管誰去任左右都督指揮使,那都不可能威望高過李襲志的。

  丘和原本一直是在交趾任職的,可現在卻馬上反對三道各駐一軍,理由是廣南道才四個郡,而他們廣西道有九個郡,一道一軍就未免不合適。

  「廣南雖只四郡,可廣南是邊疆啊,南有林邑,東有真臘,都是時常犯境入侵襲擾的,丘太守這方面應當是最有體會的,廣南任務重,得多部署點兵力,只駐一軍,都還是照顧其餘兩道了,否則,應當把七十二營的一半駐到廣南去。」

  調任為廣西左布政使兼桂林太守的丘和依然力爭,說廣西雖不是邊境,可廣西的溪峒俚僚蠻子多,形勢也很複雜,必須得多駐兵才能壓的住。

  兩個布政使在那裡爭個不停,反倒是兩道的都督指揮使,卻都不在場,馮盎和陳龍樹這兩位都督,李靖根本沒讓他們參會,因為朝廷本就是防他們,現在從廣東調到廣西任左右都督指揮使,還不給兼任太守之職,明顯就是架起來不給實權的。

  現在這場商議府兵布置的重要會議,當然不能讓他們這些俚帥參與。

  「要不按郡分,三道二十郡,七十二個營,一郡分三個半營。我們廣西九個郡,應當分三十二個半營,就給三十個好了。」

  丘和爭的很賣力。

  這個方案李襲志更不滿了,廣南道才四個郡,豈不是只能分十四個營?才七千人,比先前分一個軍還少五千人呢。

  最後大家問李靖意見。

  李靖其實有自己的想法,但也不願意直接說出來,他點了劉仁軌的名。

  「劉羽林,你有何看法呢?」

  劉仁軌雖只是一名尉官,可畢竟皇帝的羽林郎,又在上次砍了馮暄首級,前途無亮的天子門生,大家都還是比較給他面子的。

  「卑職以為,設立軍府的目的,還是守疆衛邊,鎮遏地方。因此軍府設立,最好是設立在邊疆和內地關津險隘之地,以及重要的大城和港口等地。」

  李靖拍著巴掌笑道,「果然不愧是天子門生,聽說劉羽林在羽林宮就深得陛下看重,果然一語中的,軍府的設立,確實是如此。我看我們也不要爭什麼一道一軍,或是諸郡平分。咱們就按劉羽林說的,按需分配。」

  重要的大城要編設軍府,比如各郡的郡城,這肯定得駐紮,如南海城,桂林城、宋平城。還有一些重要的港口關隘也得駐軍府,如嶺南通往中原的五嶺通道,自然得駐府兵。

  再一個,如沿海的海陽(潮州)、海寧、海豐、寶安、新會、高涼、海口、三亞、欽江等這些沿海之地,肯定得駐營。

  然後邊疆之地,如廣南四郡皆是邊地,肯定也得多駐軍府。

  李靖等人圍著嶺南的沙盤,這裡插一面小旗,那裡插一面小旗,很快七十二面代表府兵營的小旗就插的差不多了,最後剩下十幾面小旗。

  「三道還得各在交通中心處駐幾營,以快速機動支援四面。」

  七十二面小旗插完。

  「大家對於這些部署可還有異議?」

  一通商量,簡單的調整了幾處。

  結果算下來,三道其實部署的軍營都差不多,廣東雖不是邊疆,可海港和大城多,廣西則形勢惡劣,山險地偏。

  七十二營的位置議好了,接下來才是真正的大頭。

  嶺南的秦軍總共才萬把人,現在要擴編到三萬六千。這就意味著得有兩萬多的空缺,得另外招募補充。

  誰都希望自己能多分點老兵,尤其是有經驗的軍官們,而劉仁軌他們那一百羽林郎尉官,和一千羽林軍士官,立即就成了搶手的香餑餑了。

  為了能夠爭奪這些優秀的尉官和士官們,這些人甚至直接開起了誘人的條件。

  「劉羽林,來我廣西,我表奏你為一營指揮使!」

  劉仁軌只是個尉官,按理就算從羽林宮完成三年受訓,出去也頂多是個副都頭或是任參軍。

  可現在丘和直接說要給劉仁軌授個營指揮使,那可是管五百人啊。

  「來我廣南,我不僅讓你任營指揮使,我還讓你兼任團司馬,可以管幾個營。」

  一百個羽林郎尉官,全成了搶手貨,營指揮使啊,營司馬啊長史啊,起碼也是都頭。就連那些羽林騎的士官,都直接開出隊頭、副都頭等誘人的職位。

  第1101章 珍珠玳瑁無用物

  洛陽宮裡。

  李輔國還在海上飄著,但卻讓人快信先送往先往洛陽。皇帝看著李輔國的信,「李輔國忠心可嘉,但經驗卻還是有些不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