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既然打起來了,那咱們也不能在這邊看熱鬧啊,我這就給丘和寫信,要求日南國出兵北上助陣平亂。」

  「二郎,你來替我寫這封信,可否?」

  李世民好像在走神。

  羅藝又說了一遍他才回神,「沒問題。」

  看著李世民遠去的背影,羅藝似也在沉思,「敢起兵叛亂,真是不知死活!」

  入城之後,顧不得一路疲憊,羅藝立即派人去把日落縣令和日落府駐軍的營指揮使請了過來。

  另外朝廷派來的巡察御史也一起過來,這位御史是御史台派到封地的,負責監督諸侯,同時也負責刑獄司法,也算是封地的實權人物。

  再加上縣丞縣尉主簿這幾位,很快會議就開始了。

  「剛回來就得到消息,嶺南四郡叛亂,吾身為大秦諸侯,又是宗室,遇叛亂,當然得出力平亂。本王希望在座的諸位能夠支持!」

  年輕的縣令先瞧了瞧巡察御史,縣令是七品,這位御史卻僅僅是八品,但是御史是朝廷中央特派。

  身著青袍的御史已經不年輕了,鬚髮半白,來到日落這樣的邊蠻之地為官,也屬實不容易,可為了能夠仕途再進一步,這位御史也是主動請求外放邊疆,好為自己的資歷添上一筆,能夠減少點磨勘的時間。

  聽羅藝說要出兵,不由的沉吟。

  這位日落王平時在封地的許多行為,其實是已經有些逾越界線了,可這裡畢竟比不得內地。

  現在這位又要出兵北上,當下有些為難的道,「調兵出界,這可是大事,須得先奏請朝廷,得樞密院公文調令以及兵部的兵符,方可出兵啊,否則就是擅動兵馬,視同謀反。」

  「這個我豈不知,只是如今嶺南有叛亂,還是四郡叛亂,這可不是小事,事急從權,我們這邊上奏,同時先出兵。」

  府兵指揮使向來是聽從羅藝的,畢竟羅藝在軍中之威望那不是一般可比,或者說就算指揮使不聽,可下面的都頭們估計也還是聽從羅藝的。

  「府兵不可輕調啊。」縣令在一邊勸道,「不過若是換一個法子,也許可行。」

  「什麼法子?」

  年輕縣令的腦子比較活,當下獻上一計。

  羅藝聽完,倒是不住點頭,「聽起來倒似乎不錯,也不違反朝廷制度。」

  第1078章 子弟北上權宜策

  天氣一如繼往的晴好。

  雖是正月里,可羅藝僅僅只是穿著件單層的袍衫。

  日落城外,引獐子河活水繞城而過,護城河水清澈,一排中原帶來的柳樹種子已經長的很不錯。

  羅藝扯了扯衣領,「這天氣,真不敢相信是剛過完年,這在中原起碼是端午後的天氣了。」

  現在是這邊難得的好季節,在這幾呆了幾年,羅藝也對這邊天氣熟悉很多,每年端午前直到中秋後,這邊幾乎都是雨季,連綿的雨一下好幾月,斷斷續續沒完沒了。而在中秋後直到次年端午前,則會是難得的旱季。

  雨季之時,雨量集中,且經常有暴雨、大雨,而一到旱季有時可能一兩個月都不見下一場雨。

  這邊天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四季不怎麼分明,就算是臘月寒冬,可依然也是只需一件春衫便可。

  其實羅藝還是比較喜歡旱季的,起碼人不會整天潮濕。

  「我去不了廣西了。」

  羅藝把衣領又扯開了一些,峨冠博帶在這邊不太適合,可他又不太習慣如普通國民或奴隸一樣身著短衫,穿著草鞋木屐,甚至乾脆打著赤腳光著赤膊。

  遠處,便是新開墾出來的耕地,一群群真臘奴正在地里幹活。

  這裡的氣候好,種植著南邊占城傳過來的稻種,一年可以三季,眼下才是正月,可地里的稻子居然就要收割了。

  看著那一片片的稻田,羅藝感嘆,這邊雖然確實太偏僻遙遠,可真是老天賞飯啊。

  隨便平整一下土地,開挖下溝渠引水排水,然後地都不用怎麼深耕,撒下稻種,就能瘋長,以前那些當地的真臘人甚至根本就沒有什麼管理之說,也不會什麼篩種育秧移栽這些,就是簡單的撒把種子,然後幾乎沒管理,任由野草般的生長,過三個月就可以收穫了。

  這讓羅藝這個不是農民的貴族,看的都是直妒忌啊。

  漢家移民更是感嘆那些真臘野人,浪費這麼好的田地天氣。他們來後,平整田地,挖渠修溝,還優選種子,育秧移栽,引水灌溉,哪怕是在旱季的時候,也可以藉助水車等保證稻田的用水,成功的完成了一年三熟。

  原本真臘人對種植是很隨便的,反正這邊地廣人稀田地也多,隨便哪裡撒下種子,等著收穫就是,甚至還有各種香蕉等水果四季常有,食之不盡。

  但漢人移民們不一樣,大家很細心的整理田地,用心耕種,馴牛耕犁,帶來中原的農耕技術,在這片土地上完成了跨越式的農耕升級。

  羅藝在嶺南,最不缺的就是糧食,雖然人口不多,可現在日落國雖只兩縣,人口總共民和奴、兵等加起來也不過一萬餘人,可是已經整理出來的田地,一年三熟,倉庫里堆滿了糧食。

  糧食產出根本吃不完,可百姓又捨不得放棄那些地,一年依然是三季,甚至還在繼續平整田地,開墾新田。

  羅藝抬腳踢起一顆石子,石子落入護城河中,一條正躍起吃草的大魚一個跳躍又鑽入了水波之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