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甚至他們各個都有自己的軍隊。

  在隋文帝和隋明帝期間,雖然嶺南也有叛亂,但最後都是邊打邊拉,最終還是回到了舊狀態,而嶺南這些俚帥們對朝廷的回報,則是每年進貢,並且在隋朝需要用兵黔中或是高句麗時,也各發兵隨征。

  比如楊廣徵高句麗時,嶺南就發了三萬兵,其中大部份是寧馮陳各家湊起來的。

  隋末,嶺南八大勢力割據,互相攻打,最後羅成派李靖南下,打通了交趾羅藝與桂林李襲志之間的阻隔,然後又勸降了馮盎,最後寧氏也率兵歸附,嶺南平定。

  此後幾年,大秦對於嶺南可以說動作不大。

  基本上還是以嶺南俚帥們擔任各郡太守,並以他們的子弟為縣令等,以安撫為主。但近年朝廷欲廢除南選之制。

  所謂南選,便是嶺南的官吏銓選任命不經朝廷中央吏部,而是由各地太守自己選拔任命,這是以前的慣例,但對秦朝來說,不可能一直這樣南選,否則嶺南永遠只是那些俚帥們的地盤。

  朝廷剛準備要廢南選,結果嶺南各家就不肯了。

  隋末戰亂中,各大勢力都受到了不少衝擊,可寧氏和馮氏卻沒多少減弱,相反,還因其地理位置,以及歸附的早,勢力反而有所增強。

  比如此時,寧長真為寧越郡太守,寧長真的侄子寧道明為合浦郡太守,堂兄弟寧純則為永平郡太守。

  寧道明是寧長真之弟寧贙之子,寧贙早年也是一員猛將,曾經率馮氏兵馬跟隨隋軍征討過林邑,也北上蒼梧討過叛軍,因功封朝散大夫,後來合浦郡太守馮暄病逝,便由他接任了合浦太守一職。

  當時的寧純還年輕,於是由堂兄接任,也是正常。

  後來寧氏又向北開拓數縣,大秦接掌嶺南後,因寧氏有功,便乾脆授寧純為永平太守。

  今年,寧贙病逝,寧氏照例請封其子寧道明為合浦太守,朝廷卻並沒有同意。

  寧道明乾脆在合浦自稱太守,實際上已經逾越了,他接著又搞出朝貢合浦大珠之事,已經挑戰了朝廷的底線。

  而永平太守寧純與寧長真是堂兄弟,卻是寧道明的叔父。他認為這合浦太守本來在寧贙死後,當由他來繼承,合浦郡可比永平郡大的多。

  因此寧純與寧道明關係緊張,寧純也不滿寧長真偏袒寧道明,跟他也幾乎翻臉。

  當寧長真叔侄決定聯合馮暄起兵時,寧純已經決定站到他們的對面去了。

  一來他認為寧長真叔侄欺他,二來他也認為寧長真叔侄打不贏朝廷。

  當然,表面上不能說是因為爭合浦郡內訌,只能以大義為名,召集部下兵馬以及各溪峒俚僚隨他起兵。

  第1073章 寶船揚帆戰兵至

  「大郎,形勢有些不太好啊。」

  部將盧南皺眉道。

  在寧純等人面前,是一副沙盤。

  做的比較簡單,但山川河流城池還是都有。

  永平郡南面與馮暄的永熙郡隔著雲開大山,西面是郁水(邕江)和譚水(黔江)雙河匯入,西面就是談殿的鬱林郡。

  南面就是寧道明的合浦與寧長真的寧越兩郡。

  永平郡在諸郡里都算小的,且這邊都是山區,人口少,田地少。

  現在除了北面的桂林郡(原始安郡)還算可靠,那是李襲志為太守的中央派,其餘幾面皆是叛軍。

  「不用擔心,桂林有李太守在,南海郡又有李大將軍,我們永平郡剛好處在鬱江的中游,二李可沿江來援。」

  現在寧純倒覺得自己在永平還是有些好處了,若是在合浦郡,跟寧道明換個位置,那他現在就是被四面包圍了。

  寧純雖然跟寧長真是一輩的,但寧長真已經六十多歲了,可他卻才三十歲不到,早年他隨父親也是去征過高句麗的,甚至還曾經在長安城的國子監讀過書,親軍府里當過侍衛。

  在寧氏一族中,寧純算是書讀的多,也眼界較開闊的。

  永平郡山多也有山多的好處,就是好守。當年李光度據永平郡叛亂割據,憑著這塊小小的地盤,可是四面出擊,反而處處占據上風呢。

  「朝廷的詔令已經頒下,陛下加我廣西道右都督指揮使,合浦郡早晚還是我的。」

  長道明等正在攻打郡內不肯跟隨造反的城池和溪峒,但寧純不打算去救。

  他準備就守著永平城,實在不行就撤到鬱江以北去,再不行乾脆撤到蒼梧郡的蒼梧城,那裡在灕江邊上,無論是撤到桂林李襲志那去,還是撤到南海李靖那去,都方便。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他也不打算跑。

  「現在就看李靖他們什麼時候能到了!」

  ……

  東海之上,一支船隊正浩浩蕩蕩的行軍。

  因為江南三藩還未真正平定,因此朝廷要南下嶺南,只能走海路,要不然就只能從巴漢道再經劍南道,轉黔中或雲南。那樣繞道太遠且路難走。

  還是海上方便一些。

  從江都上船,出長江口,便一直沿海岸線南下。

  這次李靖下嶺南,不再是上次出海時的那種樓船,樓船雖大,能載數百人,但那船不抗風浪,就算是在沿海航行,弄不好都會有翻船沉沒可能。

  而這次用的是皇家造船局新制的船,號為寶船,這條船與之前的船完全不同。

  它有四桅,前面兩桅掛欄帆,後兩桅掛三角帆,長達二十丈,有數層甲板,尾樓很高。而最大的寶船船尾甲板有七層,能吃水三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