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真是多事之秋啊,就不能給朕三五載的時間嗎?」

  又是一夜過去,天剛亮。

  「陛下,皇城司提督求見。」

  「宣。」

  李憲有些匆匆而來。

  「陛下,熊出手了,象雄人對吐蕃使館突襲,他們趁著這些天金吾不禁,城坊門夜間也不關閉,街上整夜的花燈和夜市的機會,於凌晨之時突然襲擊使館,幸好我們早有防備。」

  「就說結果吧,抓了多少人?」

  「總共有一百多個象雄人參與襲擊,還有數十個胡人傭兵,另外事後我們還抓捕了幾十個接應掩護的。」

  「吐蕃使館裡,吐蕃武士死了三十餘人,傷了二十多個,吐蕃使者噶爾東贊也受了點輕傷,賽瑪噶公主只是受了一點驚嚇,未被傷到。」

  「能證明襲擊者就是象雄人嗎,可否能證明他們是李迷夏派來的?」

  「陛下,吐蕃人能證明襲擊者中有李迷夏的部下,被俘者中也有人招供是李迷夏派來的。」

  羅成點頭。

  「很好,我們想要的都有了,現在把騫瑪噶公主接入宮來吧,至於吐蕃和象雄,讓他們狗咬狗撕咬去吧!」

  這兩條狗撕起來,也能省他點煩心事,羅成揉捏著太陽穴,最近煩心事太多了,能少一樁也是一樁。

  第1072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

  「我姬姓寧氏根系中原,源於周族。遠祖康叔,為周武王同母弟,先封於畿內康地。武王滅商建周,後封於殷墟,創立衛國,定都朝歌。傳至十世衛武公,封其幼子季亹(wei)於甯邑,厥以後以邑為氏,此乃我寧姓起源也!」

  鬱江畔,永平郡城中,永平太守寧純身穿緋色圓領官袍,頭戴梁冠,慷慨激昂。

  寧氏家族曾為中原大姓,後來在南梁武帝之時南下,被梁武帝安置到了當時還很落後蠻荒的寧越一帶,當時為欽州。

  最早帶著寧氏族人南下的是寧逵,從他起,如今寧氏已經經過了三代。從最早寧逵下江南時只帶著些族家丁奴僕來拓荒,到現在,寧氏已經占據了幾乎整個北部灣地區。

  歷經陳代梁、隋代陳,再到秦代隋。

  寧氏都牢牢把握著北部灣一帶的控制大權,關鍵就是他們在這裡幾代經營,不但有威望,而且還有私兵。

  到隋朝時,寧逵去世後,寧猛力襲父職任安州刺史,他是個很有野心之人。繼任安州刺史之後,他派自己的弟弟寧暄帶兵進駐合浦大廉洞一帶,開闢新縣,扼住東南沿海。

  在當時的北部灣,雖然版圖上也設立了州縣,但實際上這裡主要都還是俚人、僚民,他們不服教化,不為編戶。

  寧暄帶著部眾前來開發時,這裡還是無人管轄之地,儘是俚僚。寧暄到來後先是與當地溪垌首領們談判,然後對不肯歸附的溪峒用兵,又拉又打,終於威服俚僚,然後動員他們下山,開荒種地,下山建村寨,並建立新縣大廉縣。

  後來陳朝滅亡,隋接管嶺南,知道寧暄在這一帶的實際統治後,便乾脆授命其為合浦郡太守。

  開皇十八年,寧猛力之子,寧越郡太守寧長真又以同樣的方法,在寧越北部開闢南賓縣、遵化縣。

  初時,寧逵南下時,只據有一城,後來寧逵死時,已有五縣。而到寧猛力、寧暄兄弟倆時,已經又新開闢了十一縣。

  到寧猛力之子寧長真,寧暄接掌寧越與合浦二郡後,又各開闢了數縣之地。

  於是整個北部灣地區,盡納入寧氏管轄。

  寧氏與俚僚關係也十分不錯,又拉又打,各溪峒臣服,朝廷甚至把寧氏直接稱為俚帥。

  這與嶺南另一大豪帥馮氏差不多,當年馮氏也是在梁南時南下,本是北燕皇族,滅國後南投,被安置在新會一帶。

  最初之時,令不出城,後來馮氏與嶺南俚人大族冼氏聯姻,從此馮冼兩家世代聯姻,馮氏也從新從南移到高涼一帶,取得當地俚人支持後,馮氏勢力迅速擴大,統有數州郡之地。

  因此在嶺南東西兩道之間的大山兩邊沿海一帶,西面北部灣是寧氏地盤,東面沿海是馮氏地盤,而海南島也是隸屬於馮冼兩家的。

  馮家對海南島的開拓,可以說讓脫離中原王朝六百餘年的海南島重新歸入華夏版圖,漢初時,海南島屬於南越國,後來漢武帝滅南越,在海南島上置縣,可不久後,島上俚人叛亂,此時漢朝乾脆棄縣,於是此後數百年便一直脫離中原王朝統治。

  直到大業六年,隋朝才在馮氏統治海南島的基礎上,置珠崖郡,立十縣,此時離漢元帝棄海南島已經六百五十年了。

  馮寧兩家,寧氏向西不斷開拓荒原,而馮氏則不斷向南開拓,把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的俚人徵收。

  同時兩家因同樣的出身,因此相互結盟,也是世代聯姻,共同支援,一起征討俚僚,數代人的努力,在嶺南開拓的效果極強。

  可以說,在此前,朝廷對嶺南之地,也就占有幾個據點,其餘的地方實際都是俚僚羈麼。

  但經過馮寧還有陳氏等這些南下豪帥們的開拓,嶺南之地新開闢了數十上百的縣。

  在隋朝統治嶺南的那短短二十來年時間裡,對於嶺南的控制是進一步加強的,但依然還是主要依託這些地方俚帥豪強們,授任他們為地方太守,並給予他們自己選拔任用官吏的南選特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