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八百年歷史,這足夠讓人尊重了。

  對於強大的對手,必須得尊重,這是他們羽林郎聽皇帝講課時提到過的。

  「關外的高句麗不過七百年歷史,想不到你們吐蕃國歷史居然比他們還久遠啊。」

  「那是自然,我吐蕃是天神的子民,第一位贊普到第七位贊普都是天神幻化,都是順著光之繩,從天界下來,來到吐蕃擔任贊普,完成任務之後又順著光之繩返回天界。後來第八任贊普時,因為光之繩中斷,於是贊普從此留在吐蕃。」

  對於這樣的傳說故事,劉仁軌不過呵呵一笑而已。哪個部落民族,又沒有幾個這樣的神話啟源故事呢,包括被大秦滅掉的高句麗、吐谷渾還有突厥,莫不如此。

  噶爾還在那裡自豪呢。

  「我也聽說過高句麗,不過他們不能與我們相比,我們是天神的子民。」

  「高句麗雖立國僅七百年,可是他們是由扶餘王子所創立,而扶餘國也有七百年歷史,就算不算中間重合的時間,扶餘與高句麗也有九百多年的歷史的,遠比你們吐蕃久遠的多。至於說我們華夏,自三皇五帝,然後歷經夏商周,秦漢三國晉南北朝再到隋,一直到我大秦,那更是數千年之歷史。」

  噶爾頓時無話可講。

  他們吐蕃人講八百年歷史,三十一代贊普,那是口耳相傳,歌詞傳唱,可他們連點確切的文字記錄都沒有。可人家漢人說自己華夏幾千年文明,那是有諸多史書記載的,哪怕僅從夏開始算起,到眼下都有三千年歷史了。

  「真要說起來,我華夏應當自盤古開天闢地算起,話說盤古開天地,然後是女媧補天造人……」那位大使也非常有意思,張嘴就是盤古開天闢地,頓時把噶爾的那什麼七贊普天神下凡的故事給比下去了。

  你們的神還只能沿著光繩下凡,光繩斷了就回不去了,我們的華夏的神就厲害了,直接開地闢地,創造了世界。

  「我先前聽說你們吐蕃人是猴子變的。」

  噶爾怔住,雖然覺得猴子變人感覺像是罵人的話,但又無法反駁。因為據他們祖輩流傳下來的故事,不僅僅是他們吐蕃人是猴子變的,就是整個衛藏和高原的人都是猴子變的。

  據說在藏地的貢布日山有三座神峰,有一隻神猴在神山沿中修行,結果岩山羅剎魔女前來勾引。

  神猴不肯破戒,結果魔女便以自盡相要挾還威脅神猴若不與她成為眷屬,她就與妖魔為伴,日傷萬靈,夜食千生,還要生下無數小妖,讓雪域成為羅剎之地。

  後來神猴為了雪域蒼生著想,於是去請示了菩薩聖者,獲准與魔女結為夫婦,隨後生了六猴。

  六猴又繁衍為五百。

  猴子多了,林中果實不夠,神猴就去求菩薩聖者,於是得到了不種自生的五穀,五百小猴吃了這種不種自生五穀後,毛短尾縮,會了言語,成為了人。

  這五百變人的小猴,便是雪域諸部落邦國的祖先,當然也是吐蕃人的祖先了。

  「我華夏先民是女媧以神土捏成,你們吐蕃人卻是猴子變的,哎喲,呵呵!」一眾秦人站在雍布拉康宮殿前,呵呵笑道。

  噶爾東贊與一眾吐蕃人,則深感羞愧,確實比不了啊,總感覺比秦人低了好幾個檔次。

  第1034章 手下敗將的敗將

  上山的時候,噶爾等吐蕃人都垂頭喪氣,覺得比秦人低了好幾等。

  倒是秦國使團,那個個揚眉吐氣,甚至有點趾高氣昂的感覺了,尤其是那位禮部員外郎甚至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眼睛都快翻到天上去了。

  雍布拉康宮,如今是贊普的別宮,每年夏天過來居住一段時間而已。

  眼下已經入秋,不過因為公主賽瑪嘎此時在山上宮中,因此噶爾奉贊普之命特帶著秦人過來。

  路上,能看到許多前來朝聖拜山的吐蕃人。

  因為雍布拉康宮是吐蕃的第一座宮殿,如今早就不僅僅是一座贊普的行宮這麼簡單,還被吐蕃人視為神殿聖地。

  信奉苯教的吐蕃人,有轉山磕長頭等習俗。

  尤其若是家中有人生病等,他們都習慣請教苯教的法師為他們占卜問神,問過神靈之後,便要許下宏願,進獻香火貢品。若家人病好,那必然是得還願的。最虔誠的還願方式,便是一路磕長頭到雍布拉康宮,轉一轉神殿裡的經筒,為神山上的五彩經幡添幾塊石頭加幾條彩布。

  初來的劉仁軌等一路上已經遇到過好多次這些虔誠之人,雖然覺得很神奇,有的人居然能從數百里之外一路磕過來,他們可能要在路上磕上幾年的頭,那真是一路磕頭朝拜過來的。他們會提前做好準備,帶著家人趕著牛羊上路,每天還願的人磕頭前進,而家裡其它人則趕著牛羊跟在後面放牧,到了晚上,帳篷里休息一夜,第二天繼續。

  直到他們到達神殿前,在佛前還願為止,這個過程短的一兩個月,長的三五年不止。

  「這是一些虔誠的信徒。」

  隨使團前來的那些漢傳藏教和本土道家的僧道們了解之後,也不由的為他們的這種虔誠信仰而驚嘆。

  路邊上,除了這些虔誠的信眾外,還不時能看到一些商隊,以及路邊田地的部落農夫還有他們的奴隸,以及一些牧民。

  吐蕃人最初是以耕種為主的農人部落,後來漸漸擴張,才發展才農牧兼具的強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