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成看著面前的地圖。

  雖然他一想到能夠恢復漢之西域都護府,也是十分興奮,但想想眼下局面,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房玄齡說的對,成本和控制是最重要的。

  「詔令程咬金停止進軍,以焉耆國置焉耆郡,以高昌國置高昌郡,以伊吾國置伊吾郡,大秦於西域設立安西道,令程咬金為安西道左都督指揮使兼高昌郡太守,以薛萬徹為右都督指揮使兼伊吾郡太守,以裴行儼為焉耆郡太守。」

  「詔令莫賀咄前往龜茲三彌山,重建西突厥汗庭,招納西突厥諸部,奉詔征討射匱。」

  對於疏勒、于闐、吐火羅、曹、康等等諸國,羅成接受他們的歸附,各授他們郡王之爵,各繼續統屬本國,為大秦之附庸藩屬。

  朝廷在安西道三郡,各留軍八千駐守,其餘撤返回中原。

  本來高昌國,房玄齡是建議如疏勒等國一樣,讓高昌成為大秦的附庸國,保有獨立。但因為高昌的重要位置,尤其是高昌國中基本都是漢人後裔,保留有很好的漢文明基礎,所以羅成便乾脆把高昌直接設為郡縣,納入朝廷的直接管轄統治之下。

  對於國王曲伯雅,羅成也願意給予一些補償,他授封曲伯雅為公爵,在天山以北的伊麗河上游劃了一片百里山谷給他,作為他的封地,讓他成為伊寧國公。

  可以說,這還是不錯的安排了。

  若是伯雅識趣,就會接受這個封爵,雖說從國王到國公,變化很大,但他本來就被兵變奪了王位,這次也是秦軍幫他復辟成功的。可高昌這麼重要的位置,朝廷不可能還繼續讓高昌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大學士于志寧覺得皇帝這吃相未免有些難看,這是強搶硬奪,將來未免會留下不好的名聲。

  可皇帝卻哈哈一笑。

  「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國與國之間,可沒那麼多溫情脈脈。高昌不置郡,那我大秦也不可能在西域建立安西道,為全一小國,而使大秦失去整個西域嗎?」

  其實羅成能給伯雅換塊封地,給他個國公之爵已經算是天大的優待了。

  秦皇漢武,這些偉大的帝王,可不會如羅成這般客氣,秦滅六國,而漢武帝滅的也不少,南越國、衛滿朝鮮,還有匈奴,可曾講過半點情面。

  擋在了擴張的路上,偏偏又實力不濟的話,那麼滅你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不滅你才奇怪。

  秦軍的兵馬,未出玉門關之時,西域管你是二十七國還是三十六國,大秦都管不著。但既然秦軍已西出玉門關,越過沙海進入西域了,那麼就沒有那麼客氣了。

  宰相陳叔達認為,可對西域諸國實行羈糜制度。

  「對歸附西域諸國、以及突厥諸部,按其地,設立郡縣,然後授其國王和部落酋長為太守。」

  這也是當年羅成在關外的時候,對契丹和奚等歸附部族做過的事情。

  「陳相說的倒也不錯,我大秦暫時無力控制整個西域,那麼先維持住安西三郡,再對其它諸國和部落,冊封授官,納入羈糜體系,以待將來。」

  羈糜體系,說白了,你認我做大哥,我就授你官職承認你的地方老大位置。

  比如現在焉耆被攻滅後,旁邊的龜茲國怕了,國王獻表進貢,表示要拜羅成這個大哥,以後就跟著大秦這個碼頭混了。羅成當然得有所表示,於是把龜茲國設立為龜茲郡,封龜茲王為龜茲太守。

  這個設置授太守的操作作用就在於,從此龜茲國便是在大秦的體系之下了,誰要動龜茲國,先得問問大秦。當然,當了龜茲太守,以後自然就得向大秦朝貢,一旦大秦在西域這塊要搞事情,他們就得出兵出錢出人協助。

  但這種羈糜郡與中原是不同的,比如龜茲郡以後世代都是由龜茲王家族世襲其位,龜茲郡內的事務,朝廷也不會插手干涉,更不會派官駐軍。

  說起來,羈糜郡的地位,肯定是要比藩屬國要低的,相當於是附庸。

  原本羅成準備給予西域諸國藩屬國待遇的,現在陳叔達認為那樣太抬舉他們了,不過是些屁大的小國,直接劃為羈糜郡就好了。

  「那好,龜茲國設為龜茲郡,其國王冊封為龜茲郡公兼龜茲太守。」

  「高昌郡之北,沙陀漬的突厥沙陀部,則設沙陀郡,其酋長冊封為沙陀郡公兼沙陀太守。」

  「金山西麓的葛邏祿部,以其所在的玄池為名,設玄池郡,冊封其酋長為玄池郡公,兼玄池太守。」

  ……

  「諸藩各郡,各自為政,皆為大秦之藩屬,不得相互攻伐,也不得越界犯邊,有違此令,大秦有權力和義務召集西域諸藩,出兵共擊之!」

  為了便於管理,羅成把西域這些大大小小的王國,還有之前西突厥的各部,全都按他們現有的地盤,給他們設立羈糜郡,劃定邊界,然後讓他們全都隸屬於安西道衙門管轄。

  當然,安西道衙門只直接管轄高昌三郡,對其它諸羈糜郡,只是負有監督和指導任務。正常情況下,大家各過各的日子,互不相犯。

  但若誰違背帶頭大哥秦國皇帝定下的規矩,那麼安西道就可以代表大秦朝廷,徵召諸羈糜郡出兵,一起討伐那個不守規矩的,滅了他。

  不過這樣一來,不久前被羅成冊封的西突厥新大汗莫賀咄就很尷尬了,西域諸國與西突厥諸部,都各個成了大秦羈糜郡,都成了郡公太守了,那他這個大汗豈不就成了空頭大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