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吐蕃人倒是撤的乾脆,可咱們卻得夾在這其間,這以後還不知道會如何?」

  拓跋豹有些無奈的對兒子說道。

  彌藥、白蘭和党項三羌就在積石山南,而其中又尤以他們党項北近吐谷渾,東又接劍南,兩面都是秦人,背後又是吐蕃。

  「秦人會報復嗎?」

  「這是肯定的。」拓跋豹幾乎是咬牙切齒的道,他自認為,就算換做他是秦人,這次吃了這麼大虧,也不可能就這麼算了的。

  「那我們怎麼辦?」

  「吐蕃人給秦人又是送黃金又是要嫁公主的,我們怎麼辦?」

  拓跋豹一時也不知道要如何回復兒子,這次他們拓跋部對進攻吐谷渾最積極,出兵極多,可結果損失最大。

  「兒子啊,我現在沒空去擔憂秦人,我現在最擔憂的是細封部。」細封部這次僅出兵三千,結果還基本上沒有損失。

  外來的拓跋部與党項羌中原本最大的細封部,向來都是水火不容,一直都在爭奪党項羌的領袖位置。

  這次拓跋部損失這麼大,必然會被細封部血親酬賽的。

  部落間的酬賽,或許會比秦人的報復來的更加猛烈。

  「吐蕃人就這樣走了,真是令人寒心。」拓跋豹的兒子拓跋虎道,「要我說,吐蕃人也就是羊糞蛋子表面光,外表看似強大,可實際上也十分無能。跟秦人比起來,吐蕃還是太弱了。」

  拓跋豹沉思著,他在考慮兒子的話,當初隋亂,漢地動盪,眼看著漢人衰弱,各地混亂不堪,反而是吐蕃人連連出擊,將強大的蘇毗也給一舉攻滅。

  面對著吐蕃人的咄咄進逼,最後拓跋豹決定向吐蕃稱臣依附,也是出於實際考量。可誰知道,漢人的混亂居然很快就結束了,代隋而立的大秦,立國才短短几年,可其實力居然一點不比曾經震懾諸羌的隋國弱。

  吐蕃與秦人交戰,本以為會是二虎相爭,誰能料到,吐蕃在秦人面前,是這般樣子的。

  「或許我們也得派人去與大非川的那位羅嗣業大將軍聯繫一下。」拓跋豹說道。

  積石山上。

  王玄策打量著這山上。

  「選一處險要之處,伐木取石,準備築營吧。」

  他派了一小隊輕騎返回大非川向羅嗣業匯報吐蕃人已經撤過積石山,同時也準備奉先前之令,在這裡建一座堡寨。

  「此處堡寨,便叫積石堡吧。」

  消息傳回大非嶺上,嗣業算是徹底的鬆了口氣。

  吐蕃十萬兵馬,不戰而撤,這算是眼下最好的消息。被困這山上已經三個多月,若是從他自伏俟城南下算起,已經出兵超過半年了。

  這半年來,孤軍陷於重圍,最危急之時,有三十萬大軍重重包圍他們。

  山上的九萬秦軍、吐谷渾軍以及隴右郡兵鄉勇民夫和歸附的熟羌部落兵,算是煎熬萬分。

  再圍下去,他們就真要撐不下去了。

  大非嶺上,從隴右運來的糧食早就吃光了,兩次作戰繳獲的牛羊牲畜也都吃光了。其實這些天,他們已經開始在宰殺駑馬和馱騾了,甚至有些步兵的坐騎,也都開始宰殺吃肉。

  這些馬騾都已經很瘦了,可每殺掉一批,嗣業也很心疼。

  尤其是當運輸用的馬騾都給殺光,開始殺坐騎後,士兵們都萬分捨不得。

  吐蕃人扔下三千兩黃金走了,折算下來不過三萬貫錢左右,這點錢,還不夠嗣業損失的馬騾錢。

  好在還有幾萬吐谷渾俘虜在,要不這次真是虧大了。

  「郭將軍,你立即率一廂軍四千,前往烏海城,恢復城池,屯駐軍隊,建立驛站墩堡。」

  烏海城在積石山之西北,那裡正好有一條要道,聯通高原吐蕃和青海。

  哪怕吐蕃人已經暫時撤退了,但也不能輕敵大意。

  「給王玄策再拔調戰俘和騾馬過去,助他把積石堡修起來。」

  一東一西,烏海城與積石堡正好守著積石山兩頭,把住青海南面門戶。

  再加上大非嶺如今已有的這些堅固營寨,則正好也屯駐一軍,居中策應兩邊。

  七天後。

  來整率領的前軍援兵終於抵達,但他們沒有遇到吐蕃人,也沒有遇到羌兵,只遇到北上迎接他們的大非嶺嗣業所部輕騎。

  稍後,秦瓊等聞訊,便乾脆下令停止繼續南下,而是命令後續兵馬直接原路返回。

  秦瓊、尉遲恭、來整與羅嗣業、郭孝恪、薛萬均諸將勝利會師。

  「想不到吐蕃人居然跑了。」

  秦瓊對於嗣業沒有追擊的決定倒是很贊成。

  「實不相瞞,本來我們早應當南下的,可是不先解決掉青海的吐谷渾人和西突厥人,我們也實在不敢冒然孤軍深入千里,幸好你們堅持住了,要不我可就成罪人了。」

  嗣業忙道,「表兄你可千萬不要如此說,是我之前不聽朝廷旨意,非要一意孤行,要打烏海城,否則也不會有此大非川之圍了。這次朝廷耗費無數錢糧,我羅嗣業罪人也。」

  「仗打贏了,我們都是功臣,哪有什麼罪人。」尉遲恭安慰他們道。

  吐蕃人既然撤退,想要越過積石山追擊千里,這是不現實的,秦軍現在也是疲憊不堪,更別說後勤已經繃到了極限了。

  這次秦瓊他們可是帶著牛羊過來的,就可知秦軍後勤已經崩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