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既然河西和青海兩個戰場都已經決出勝負,那他建議不必再保留那麼多軍隊在前線,尤其是兩地可讓原先徵召起來,一級備戰狀態下的郡兵、鄉勇們都解散回家,兩道的民夫也可以返鄉。

  將軍決勝在戰場,但也離不開廟堂的支持。

  而支持數十萬人作戰,在東西數千里的戰線上同時開戰,這後勤的壓力是巨大的。正所謂前線食糧一鍾,後方就得徵召運糧二十鍾過去。

  前線一名士兵作戰,後方就得有數名甚至是更多的民夫支撐。

  皇帝羽林宮裡的羽林郎們都學過軍事後勤,將軍們教導這些羽林郎,正常情況下,一個民夫可以背六斗米,士兵自己可以帶五天的乾糧,一個民夫供應一個士兵,那一次可以維持十八天。

  如果要計回程,就只能前進九天的路程。

  而如果兩個民夫供一個士兵,則一次可以維持二十六天,原因是三個人消耗掉的口糧也增多了。八天後,其中一個民夫背的米已經吃光,給他六天的口糧,讓他先返回。

  如果計回程,那就只能前進十三天的路程。

  三個民夫供應一個士兵,一次也只能維持三十一天,如果要計回程,更是只能前進十六天的路程。

  孫子兵法開篇里就曾說過,戰爭首先就是計算。

  一個將軍,若不會計算,就打不好仗。得方方面面計算好,得出有足夠高的勝利,才能用兵。

  這才是用兵的正確之法,只一味的想浪戰莽戰,好用奇謀詭計,這是非常危險的賭博行為,而用兵打仗,不應當靠賭,應當靠計算。

  理論上,三個民夫供應一個士兵,就到了極限。

  如果出動十萬軍隊,則輜重要占去三分之一,能上陣打仗的兵只有七萬,還要用三十萬的民夫運糧支持。

  再擴大規模就非常困難。

  也正是因此,一般一路出兵,最多也就是十萬人的規模。

  大秦這次反擊做戰,動用了四十多萬府兵,但也是分布在幾千里的戰線多個戰場上,河西戰場十五萬人馬,吐谷渾戰場十五萬人馬,劍南五萬人馬,此外還有在二線防禦的軍隊十多萬。

  每軍兩萬四千人中,三衙戰兵是占一萬六,而徵召的郡兵為輔兵,占八千。每軍後方還配七萬二千的民夫支撐供應後勤糧草輜重,又配一萬多的民兵負責保護這些民夫。

  當然,秦軍的機動性高。

  不僅軍中騎兵占有很高的比例,而且步兵也有許多配有機動的坐騎,甚至還擁有充足的馱馬,以備運輸帳篷鎧甲武器等,一火九人,馱騾、驢便有九匹。

  但擁有大量的戰馬、坐騎、馱馬,使的秦軍有高機動性,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對糧草的需求更大,消耗更多,同時這樣高強度的戰爭,軍中的牲畜傷亡率非常之高。

  一個民夫只能背六斗,但一匹駱駝能馱三石,馬或騾可馱一石半,驢子也能馱一石,與人相比,運輸能力增加了。但如果戰鬥時間長任務急,不能及時的放牧和餵養,牲口就會瘦弱而死。

  而運輸路上,一旦牲口死了,往往只能連馱著的糧食一起拋棄。

  更別說,每匹馬騾成本都是很高的,死掉一匹,朝廷也損失不小。

  這次的大戰,動不動就是數百里奔襲,千里轉進,對後勤運輸需求極高,戰馬馱騾等損失也巨大。

  杜如晦能預計到,這樣一場仗打下來,騎兵的戰馬得損失起碼兩到三成,步兵也得損失兩成以上,而馱騾駑馬更會損失三成以上。

  僅是這一項軍中馬騾的損失,都能讓大秦軍方破產。

  一支十萬人的軍隊,戰兵七萬,輔兵三萬,民夫三十萬,每天行進八十里,後勤供應也只能支撐其一千二百里的作戰半徑,再遠,就根本不行了。

  從長安城出發,到金城郡(蘭州),都已經超出了這個作戰半徑,這已經是一千四百多里了。

  如果從長安到高昌,這支十萬大軍,至少得要兩個月的時間。

  當然,實際作戰過程中,也有沿途地方補給,或者是繳獲劫掠,以戰養戰,但出動的兵馬越多,越難依靠以戰養戰。

  杜如晦當然也知道前線還沒結束戰事,但不論是青海留守五萬駐軍,還是河西留守五萬駐軍,都會帶來巨大的後勤供應壓力,敦煌與伏俟城距離關隴都太遙遠了,都是超過千里,每維持一名駐軍,就得起碼三個民夫運輸糧草。

  每從關中運一石糧過去,民夫們路上消耗掉的糧食得十倍之多。

  「戰事還沒結束,現在不能撤兵。」侯莫陳乂以前就一直是皇帝的行軍長史,對於後勤艱難豈會不知,但若是早早把這兩支大軍撤掉,那麼深入西域或吐谷渾去決戰的兩支十萬大軍,就將後續無援,一旦需要接應,臨時再徵召集結兵馬根本就來不及。

  「陛下,臣以為,把河西敦煌張掖的兵馬解散,那麼就可以把河西的糧草儲備起來,以備西征軍所用,這樣就不必從關中往西域千里迢迢運糧。陛下,從長安到高昌,足足五千里之遙啊!」杜如晦道。

  兩個戰兵得要徵召一個郡兵為輔兵,還要徵集六個民夫提供後勤支持,甚至還得要有一個民兵保護民兵、糧道。

  還得動用許多牛馬馱騾,人吃馬嚼耗費確實是驚人的。

  羅成必須得考慮這一點。

  此次戰爭秦軍是沒有準備的,河隴之地歸秦也沒多久,秦朝在這邊並沒有什麼基礎,更沒多少儲備,這幾個月,早已經把河隴打空了。




章節目錄